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月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51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包括转圈限位结构,转圈限位结构包括:径向限位套、左限位座、右限位座、径向限位轴、轴向限位套、轴向限位轴和轴向限位板;左限位座和右限位座并排固定在风筒上,左限位座和右限位座上沿径向设置有通孔,径向限位轴两端插在所述通孔内;径向限位套可转动地套设在径向限位轴上,径向限位套卡在左限位座和右限位座之间;径向限位轴边右端插有开口销;轴向限位板穿过两个轴向限位轴压在两个轴向限位套的上端;转圈下端与径向限位套接触,转圈可在径向限位套上沿径向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机调节门可以对转圈进行轴向和径向限位,因此可以有效补偿或限制部分转圈的轴向及径向变形,避免调节门不动作或卡涩。

A new type of fan regulating door

The door includes a circle limiting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 novel fan regulation, circling limiting structure includes: radial spacing sleeve, left and right limiting seat limiting seat, radial limit shaft, axial spacing sleeve, axial limit axis and axial limit plate; the left and right limit seat the limit side fixed on the air duct on the left and right limiting seat limiting seat is arrang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hrough hole, radial limit shaft ends are inserted in the through hole; the radial spacing sleeve is rotatably sleeved on the radial limit shaft, radial limit sleeve seat and the right card the limiting seat between the limit on the left; radial limit shaft side right end inserted with split pin; axial limit plate through two axial limit at two axial limit is set by a pressure shaft;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radial circle limit sleeve in radial contact circles on the limit sleeve to slid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fan adjusting door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axial and radial limiting of the rotating ring, so it can effectively compensate or limit the axial and radial deformation of the partial rotation, and avoid adjusting the door not moving or cl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
本技术涉及风机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
技术介绍
风机调节门是用于调节风机风量和风速的装置,花瓣式风机调节门是其中一种运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产品,其包括多块可旋转的叶片组成,通过控制叶片的转动来实现调节门的开启和关闭,进而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风机调节门包括:风筒13、锥心体1、支撑杆3、叶片4和转圈8,锥心体1位于风筒13的中心,支撑杆3的一端与锥心体1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风筒13连接,叶片4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锥心体1可转动连接的轴销2;叶片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轴5,转轴5穿过风筒13并且与风筒13可转动连接,转轴5外设置有轴套6;叶片4包括两片以上,两片以上叶片4沿风筒13周向间隔排列,同一片叶片4上的销轴11和转轴5同轴,并且二者的轴线与叶片4的中线共线;转轴5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有联动柄7,联动柄7末端垂直活动连接有小轴9,小轴9末端与设置在风筒13上的转圈8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圈8可带动小轴9向转圈8转动的方向摆动,小轴9摆动带动联动柄7摆动,联动柄7摆动带动转轴5轴向转动。现有技术的风机调节门还包括转圈8固定结构,转圈8设置在该转圈8固定结构上。转圈8固定结构包括:左支撑板121、右支撑板122、销轴11和滑轮10,左支撑板121、右支撑板122平行固定在风筒13上,销轴11沿径向插在左支撑板121和右支撑板122上,滑轮10套设在销轴11上并位于左支撑板121和右支撑板122之间,转圈8设置在滑轮10上。这种调节门虽然一直被行业厂采用,但在多年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1、转圈无轴向和径向限位机构,转圈变形后容易脱滑轮或卡在支撑板上,从而使风机调节门卡涩或失效。风机调节门出现以上卡涩情况时,使用撬杠等工具强制性撬动转圈回复原位,继而造成转圈发生更大变形。2、转圈无轴向滑动润滑部件而造成转圈轴向摩擦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风机调节门容易卡涩或失效、转圈轴向摩擦力较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可以对转圈进行轴向和径向限位,因此可以有效补偿或限制部分转圈因应力消除、机械受力等造成的轴向及径向变形,避免现有结构转圈脱离滑轮而卡在支撑板上导致调节门不动作或卡涩的情况发生。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包括风筒、锥心体、支撑杆、叶片和转圈,所述锥心体位于风筒的中心,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锥心体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风筒连接,叶片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锥心体可转动连接的轴销;叶片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风筒并且与风筒可转动连接;叶片包括两片以上,两片以上叶片沿风筒周向间隔排列,同一片叶片上的销轴和转轴同轴,并且二者的轴线与叶片的中线共线;转轴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有联动柄,联动柄末端垂直活动连接有小轴,小轴末端与设置在风筒上的转圈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圈可带动小轴向转圈转动的方向摆动,小轴摆动带动联动柄摆动,联动柄摆动带动转轴轴向转动,所述新型风机调节门还包括转圈限位结构,所述转圈限位结构包括:径向限位套、左限位座、右限位座、径向限位轴、轴向限位套、轴向限位轴和轴向限位板;左限位座和右限位座并排固定在风筒上,左限位座和右限位座上沿径向设置有通孔,径向限位轴两端插在所述通孔内;径向限位套可转动地套设在径向限位轴上,径向限位套卡在左限位座和右限位座之间;径向限位轴边右端插有开口销,开口销卡在右限位座右端;所述轴向限位轴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左限位座和右限位座上并互相平行;轴向限位套包括两个并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两个轴向限位轴上;轴向限位板穿过两个轴向限位轴压在两个轴向限位套的上端并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在轴向限位轴上;转圈下端与径向限位套接触,转圈可在径向限位套上沿径向滑动。所述联动柄在与小轴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长孔,所述小轴插在所述长孔内并可在长孔内活动。转轴上端设置有方头,联动柄在与转轴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方头配合的方孔,转轴上端的方头插入联动柄的所述方孔内。所述固定连接件为螺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的风机调节门可以对转圈进行轴向和径向限位,因此可以有效补偿或限制部分转圈因应力消除、机械受力等造成的轴向及径向变形,避免现有结构转圈脱离滑轮而卡在支撑板上导致调节门不动作或卡涩的情况发生,也因此可以让风机调节门开闭灵活、调节性能好。此外转圈转动轴向摩擦力较小,转动转圈的力矩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风机调节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矩形框A中结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圈限位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圈限位结构的侧视图。其中,1、锥心体,2、轴销,3、支撑杆,4、叶片,5、转轴,6、轴套,7、联动柄,8、转圈,9、小轴,10、滑轮,11、销轴,121、左支撑板,122、右支撑板,13、风筒,14、径向限位套,151、左限位座,152、右限位座,16、径向限位轴,17、轴向限位套,18、轴向限位轴,19、轴向限位板,20、固定连接件,21、开口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其转圈限位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容易、精度要求低、维护维修简单、方便运行安全稳定、可靠,调节灵活方便,使用寿命长,解决了一般风机调节门运行中出现的卡涩、开关不灵活、不动作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改进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圈固定结构,其他结构与现有的风机调节门相同。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新型风机调节门包括风筒13、锥心体1、支撑杆3、叶片4和转圈8,锥心体1位于风筒13的中心,支撑杆3的一端与锥心体1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风筒13连接,叶片4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锥心体1可转动连接的轴销2;叶片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轴5,转轴5穿过风筒13并且与风筒13可转动连接,转轴5外设置有轴套6;叶片4包括两片以上,两片以上叶片4沿风筒13周向间隔排列,同一片叶片4上的销轴11和转轴5同轴,并且二者的轴线与叶片4的中线共线;转轴5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有联动柄7,联动柄7末端垂直活动连接有小轴9,活动连接方式例如可以是:联动柄7在与小轴9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长孔,小轴9插在长孔内并可在长孔内活动。小轴9末端与设置在风筒13上的转圈8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可以是:转轴5上端设置有方头,联动柄7在与转轴5连接处设置有与方头配合的方孔,转轴5上端的方头插入联动柄7的方孔内。通过转动转圈8可带动小轴9向转圈8转动的方向摆动,小轴9摆动带动联动柄7摆动,联动柄7摆动带动转轴5轴向转动,转轴5轴向转动带动叶片4转动,实现调节门的开启或者关闭操作。本技术的风机调节门的转圈8限位结构包括:径向限位套14、左限位座151、右限位座152、径向限位轴16、轴向限位套17、轴向限位轴18和轴向限位板19;左限位座151和右限位座152并排固定在风筒上,左限位座151和右限位座152上沿径向设置有通孔,径向限位轴16两端插在通孔内;径向限位轴16左端设置有台阶,左限位座151卡在台阶上;径向限位套14可转动地套设在径向限位轴16上,径向限位套14卡在左限位座151和右限位座152之间;径向限位轴16边右端设置有插孔,插孔内插有开口销21,开口销21卡在右限位座152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包括风筒(13)、锥心体(1)、支撑杆(3)、叶片(4)和转圈(8),所述锥心体(1)位于风筒(13)的中心,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与锥心体(1)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风筒(13)连接,叶片(4)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锥心体(1)可转动连接的轴销(2);叶片(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穿过风筒(13)并且与风筒(13)可转动连接;叶片(4)包括两片以上,两片以上叶片(4)沿风筒(13)周向间隔排列,同一片叶片(4)上的销轴和转轴(5)同轴,并且二者的轴线与叶片(4)的中线共线;转轴(5)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有联动柄(7),联动柄(7)末端垂直活动连接有小轴(9),小轴(9)末端与设置在风筒(13)上的转圈(8)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圈(8)可带动小轴(9)向转圈(8)转动的方向摆动,小轴(9)摆动带动联动柄(7)摆动,联动柄(7)摆动带动转轴(5)轴向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风机调节门还包括转圈(8)限位结构,所述转圈(8)限位结构包括:径向限位套(14)、左限位座(151)、右限位座(152)、径向限位轴(16)、轴向限位套(17)、轴向限位轴(18)和轴向限位板(19);左限位座(151)和右限位座(152)并排固定在风筒(13)上,左限位座(151)和右限位座(152)上沿径向设置有通孔,径向限位轴(16)两端插在所述通孔内;径向限位套(14)可转动地套设在径向限位轴(16)上,径向限位套(14)卡在左限位座(151)和右限位座(152)之间;径向限位轴(16)边右端插有开口销(21),开口销(21)卡在右限位座(152)右端;所述轴向限位轴(18)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左限位座(151)和右限位座(152)上并互相平行;轴向限位套(17)包括两个并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两个轴向限位轴(18)上;轴向限位板(19)穿过两个轴向限位轴(18)压在两个轴向限位套(17)的上端并通过固定连接件(20)固定在轴向限位轴(18)上;转圈(8)下端与径向限位套(14)接触,转圈(8)可在径向限位套(14)上沿径向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风机调节门,包括风筒(13)、锥心体(1)、支撑杆(3)、叶片(4)和转圈(8),所述锥心体(1)位于风筒(13)的中心,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与锥心体(1)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风筒(13)连接,叶片(4)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锥心体(1)可转动连接的轴销(2);叶片(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穿过风筒(13)并且与风筒(13)可转动连接;叶片(4)包括两片以上,两片以上叶片(4)沿风筒(13)周向间隔排列,同一片叶片(4)上的销轴和转轴(5)同轴,并且二者的轴线与叶片(4)的中线共线;转轴(5)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有联动柄(7),联动柄(7)末端垂直活动连接有小轴(9),小轴(9)末端与设置在风筒(13)上的转圈(8)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圈(8)可带动小轴(9)向转圈(8)转动的方向摆动,小轴(9)摆动带动联动柄(7)摆动,联动柄(7)摆动带动转轴(5)轴向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风机调节门还包括转圈(8)限位结构,所述转圈(8)限位结构包括:径向限位套(14)、左限位座(151)、右限位座(152)、径向限位轴(16)、轴向限位套(17)、轴向限位轴(18)和轴向限位板(19);左限位座(151)和右限位座(152)并排固定在风筒(1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史红军史志强程传成陈灵孙皓李兰西徐洪彬周勇陈学兵朱晓光李海娟郭晓韩坤阳李琳
申请(专利权)人:徐月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