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323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包括芯轴,芯轴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腔体,芯轴上设有出液孔、进液孔和风干孔并均贯穿芯轴的内外壁以与腔体相通;进液孔为沿芯轴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组,每组进液孔至少为一个,出液孔在芯轴长度方向上位于两组进液孔之间。腔体包括同轴且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两组进液孔分别设于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腔壁上,出液孔设于第二腔体的腔壁上,风干孔设于第一腔体的腔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避免了采样针外壁清洗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清洗液双向清洗,清洗效果显著提升,结构简单合理,减少了漏液情况,只需外联两接管,整体使用简单,单行程完成外壁的清洗和风干,简化了操作。

Cleaning the swab of a sampling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leaning swab sampling needle, comprising a mandrel, the mandrel is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through the cavity, the core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outlet hole, the liquid inlet hole and the air hol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core shaft to run through the liquid inlet hole whic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two groups arranged along a core shaft the length of each liquid inlet hole has at least one liquid outlet hole in the shaft length direction in a liquid inlet ho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chamber includes a first cavity, second cavity, third cavity, fourth cavity coaxial and diameter increases; the cavity wall two liquid inlet hol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second cavity and third cavity on the cavity wall of the cavity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hole, the cavity wall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avity on the dry ho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the sampling needle external wall cleaning the existence of two pollution, cleaning liquid two-way cleaning, clean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reduce the leakage case, only two over the whole outreach, simple, single wall finish cleaning and drying, simplify th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洗采样针的拭子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采样针的清洁
,具体涉及一种清洗采样针的拭子。
技术介绍
现代医疗器械中的很多计量分析仪器在使用时需用到采样针,其使用过程简述为:采样针、连接管道、计量仪器采样管道、后续管道依次连通;从后续管道施加负压以产生吸力,采样针从试管中吸取待检测样本(如血液),经连接管道送至计量仪器采样管道处进行采样分析(待检测样本吸入到计量仪器采样管道处,满足采样分析即可,不得继续吸入,避免吸入过量超出后续管道而造成医疗污染)。采样针需要长期频繁地反复使用,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清洗。采用针从试管中吸取待检测样本后,其内外表面均有残留样本的携带污染,在下一次使用前,必须对采样针内、外表面这些残留样本的携带污染进行彻底清洗,以避免对下一个样本的检测产生影响。目前,行业内是通过设有清洗腔体和与其相通的清洗液进、出孔的拭子对采样针的外壁进行清洗。拭子的清洗液进、出孔分别通过管道外联能产生正压的清洗液容器、能产生负压的废液容器,采样针的针体尽量穿过拭子的清洗腔体(此状态也是采样针的常态,吸取检测样本时也是此状态),开启正负压,清洗液经清洗液进孔喷入清洗腔体,由于负压作用,从清洗液出孔被吸出至废液容器,完成对清洗腔体内清洗液所流经的长度段(及清洗液进、出孔间隔的长度)的采样针外壁的清洗;然后采样针相对拭子慢慢向上运动(即针体退出拭子的清洗腔体),针尖超过上述清洗液进、出孔,以完成整个采样针针体外壁的清洗;但采样针并不完全退出拭子的清洗腔体,其针尖部分还套在拭子的清洗腔体中,此时,调小清洗液进孔的喷入量,从上述后续管道联接能产生正压的清洗液容器并施压喷入清洗液,顺次逆向流经计量仪器采样管道、连接管道、采样针的内壁,同时完成清洗,废液仍从清洗液出孔被吸出至废液容器避免医疗污染。清洗结束后,关闭所有正压不再喷入清洗液,保持负压开启用于对采样针表面风干,采样针相对拭子慢慢向下运动,针体尽量穿过拭子的清洗腔体以完成整个采样针外壁的风干,减少清洗液残留。现有的拭子结构如中国专利CN200610021359.2、CN201110033909.3所揭示。专利号为CN200610021359.2的拭子特点是:下部具有4个进液孔,上部有4个出液孔,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下部的4个进液孔进液,上部的4个出液孔出液,完成采样针外壁的清洗;缺点是:出液孔设在清洗时采样针运动方向的一侧,从静止状态来看,清洗腔体内清洗液所流经的长度段(及清洗液进、出孔间隔的长度)的采样针外壁完成了清洗,但当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新喷入清洗腔体的清洗液清洗外壁后向上流动,马上就会污染到上面的已清洗段,造成二次污染,并且持续整个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的清洗过程,所以采样针外壁残留样本的携带污染必定会较高,不能满足采样针使用前极低的携带污染的要求。专利号CN201110033909.3只是在CN200610021359.2的拭子基础上简化了结构,优化了清洗腔体形状,改善了漏液情况,但没有解决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的清洗过程中,下部进入的清洗液污染上面已经清洗的采样针外壁,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在现有拭子的结构情况下,如果想简单的为了使进液孔是在清洗时采样针运动方向的一侧,而采用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下运动的方式清洗,是不符合采样针的使用常识的。采样针从试管中吸取待检测样本后,穿入拭子的清洗腔体时,第一步就会污染拭子清洗腔体入口到出液孔段并且无法清洗,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下运动清洗完后,再相对拭子向上运动风干的过程中,将再次污染采样针外壁。在现有拭子的结构情况下,如果想简单的为了使进液孔是在清洗时采样针运动方向的一侧,而将原来的进、出液孔外联的提供正负压的容器调换联接,使拭子清洗腔体内的清洗液流向反向,这又不符合清洗腔体内的腔体流体结构设计,会造成清洗效果差,上下端漏液情况加重,长期使用还会造成清洗液在清洗腔体的导引段挥发后,剩下的固体颗粒将采样针卡住的情况。另还有拭子结构如美国专利号5592959和专利号5408891,其结构更加复杂,对清洗系统的其它配合零件要求较高,但其结构都未涉及解决上述二次污染的问题。综上所述,要提高清洗效果,满足采样针使用前极低的携带污染的要求,必须从根本解决现有拭子清洗的弊端,提供一个更佳有效、简单的拭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清洗采样针的拭子,以避免整个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的清洗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达到无论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或向下运动均能避免外壁清洗过程的二次污染,清洗效果更好,结构简单合理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包括芯轴,所述芯轴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腔体,所述芯轴上设有出液孔和进液孔,所述出液孔和进液孔贯穿所述芯轴的内外壁以与所述腔体相通;所述进液孔为沿芯轴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组,每组进液孔至少为一个,所述出液孔在芯轴长度方向上位于两组进液孔之间;所述任一组中的进液孔在腔体周向可任意布置,在腔体轴向可具有高度差。本技术的腔体内,两组进液孔之间的长度段为清洗工作段,出液孔设置在两组进液孔之间,使无论采样针在所述腔体内相对拭子向上还是向下运动进行清洗,在采样针运动方向的一侧都是设置的进液孔,保证采样针外壁运动出所述清洗工作段时,始终接触的是新喷入的清洗液,完全避免了外壁清洗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并且由于出液孔设置在两组进液孔之间,在所述清洗工作段内形成了两段流向相对的清洗液流,在采样针相对拭子运动清洗外壁的过程中,外壁的清洗由原来的清洗液单向流动清洗,变为清洗液双向清洗,对所经过的采样针外壁达到了类似上下搓洗的效果,采样针外壁清洗效果显著提升,在解决二次污染的同时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清洗效果。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腔体包括同轴且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与所述采样针外径对应设置用于限位和导向;所述第三腔体为锥形结构,其小端直径与所述第二腔体的直径相同,其大端直径与所述第四腔体的直径相同;所述两组进液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腔壁上,所述出液孔设于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这样,第一腔体的内径与采样针外径对应设置,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使采样针与其它腔体保持同轴,以保证采样针外壁与其它腔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均匀,利于清洗液流动清洗,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尽量减少采样针在第一腔体内运动过程中的漏气,使大部分气体从第四腔体进入,减少漏液情况。第二腔体的内径略大于采样针外壁,使覆盖在采样针外壁的清洗液适量,以保证清洗效果。第三腔体为锥形,使往其小端运动的清洗液和空气向轴心汇拢,提高清洗效果,同时气液流动稳定,减少漏液情况。第四腔体的内径最大且合理,目的是可暂时容纳乱流的清洗液,然后随吸入的空气再被吸入到出液孔,使乱流的清洗液不至于直接漏液,同时保证腔体内有足够负压以使外界空气被吸入腔体,清洗液和空气一起吸出到出液孔,减少漏液情况。进一步地,还包括镶套;所述芯轴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液孔连通槽,所述进液孔连通槽连通所述两组进液孔中的所有进液孔;所述镶套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中心通孔,所述芯轴过盈配合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所述镶套上设有进液接口,所述进液接口贯穿所述镶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清洗采样针的拭子

【技术保护点】
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包括芯轴,所述芯轴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腔体,所述芯轴上设有出液孔和进液孔,所述出液孔和进液孔贯穿所述芯轴的内外壁以与所述腔体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为沿芯轴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组,每组进液孔至少为一个,所述出液孔在芯轴长度方向上位于两组进液孔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包括芯轴,所述芯轴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腔体,所述芯轴上设有出液孔和进液孔,所述出液孔和进液孔贯穿所述芯轴的内外壁以与所述腔体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为沿芯轴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组,每组进液孔至少为一个,所述出液孔在芯轴长度方向上位于两组进液孔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同轴且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与所述采样针外径对应设置用于限位和导向;所述第三腔体为锥形结构,其小端直径与所述第二腔体的直径相同,其大端直径与所述第四腔体的直径相同;所述两组进液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腔壁上,所述出液孔设于第二腔体的腔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镶套;所述芯轴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液孔连通槽,所述进液孔连通槽连通所述两组进液孔中的所有进液孔;所述镶套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中心通孔,所述芯轴过盈配合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所述镶套上设有进液接口,所述进液接口贯穿所述镶套的内外壁并与所述进液孔连通槽连通;所述镶套上设有出液接口,所述出液接口贯穿所述镶套的内外壁并与所述出液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其特征在于:每组进液孔为多个并沿腔体周向均匀布置,所述进液孔连通槽由进液孔环槽和进液孔直槽构成,所述进液孔环槽为两道,其中一道进液孔环槽环绕所述第三腔体以与第三腔体腔壁上的那组进液孔对应连通;另一道进液孔环槽环绕所述第二腔体以与第二腔体腔壁上的那组进液孔对应连通;所述进液孔直槽沿芯轴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两进液孔环槽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清洗采样针的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上设有风干孔,所述风干孔贯穿所述芯轴的内外壁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所述芯轴的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昌武马德新刘浩友闫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