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29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O↓[2]培养箱,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本体(1);在本体(1)的接近底端侧旁安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回风窗(2);所述的回风窗(2)与回风管道(3)中相应的回风管(31)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的解决CO↓[2]气体累积的问题,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CO2培养箱,尤其涉及该CO2培养箱中的气体抽排装置。
技术介绍
干细胞的研究已带来了许多新科研成果,在许多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干细胞展露出特有的疗效,极大的鼓励了科研人员,促进了人们对人体干细胞的进一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胞诱导技术,不断地培养出多种专能干细胞,这种专能干细胞具有稳定的生理学功能,例如,人胰岛β细胞,这种细胞能稳定地分泌胰岛素,并能长期存活于人体内,同时这种细胞免疫原性非常弱,不会产生抗宿主反应。因此,这是申请人了解到目前治疗I型糖尿病最好治疗方法,几乎可以定为能治愈糖尿病。申请人通过计算,要治疗1例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干细胞培养扩增,将细胞数提升到5×109,形成72000多个胰岛,才能满足1例患者治疗之需要。这样就给申请人提出了一个问题:1例糖尿病患者需要5×109的胰岛β细胞;10例糖尿病患者需要5×1010的胰岛β细胞;100例糖尿病患者需要100×5×109的胰岛β细胞。这样大规模的细胞培养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一、用于人体的细胞必须在无菌密闭的层流净化室内进行培养,以保证细胞悬液的安全。二、100×5×109的胰岛β细胞必须经过长达50天~80天培养,因此细胞-->培养环境必须处于稳定状态。三、大量的CO2培养箱必定集中于一个区域内,少则七、八台,多到二十台以上。鉴于上述情况,大规模细胞培养的环境中潜伏着一个CO2浓度的安全问题:无菌层流净化室内的空气以内循环为主,新风补充量只有30%,加上CO2气体要比室内氧气要重,常集聚于地面底层,如果在260m3的密闭空间内,集中10台CO2培养箱,以Heal Force HF240 CO2培养箱为例,按每小时开启CO2培养箱4次计,室内5%CO2浓度的气体体积为9.48m3,扣除新风补充量30%,能更新5%CO2浓度的气体体积为2.84m3,经过8小时,室内5%CO2浓度的气体会逐步累积:第一小时  5%CO2浓度气体体积为9.48m3,经新风补充外排2.84m3,余6.64m3;第二小时  5%CO2浓度气体体积为9.48+6.64=16.12m3,经新风补充后,外排4.836m3,余11.284m3;第三小时  5%CO2浓度气体体积为9.48+11.284=20.764m3,经新风补充后,外排6.229m3,余14.535m3;第四小时  5%CO2浓度气体体积为9.48+14.535=24.015m3,经新风补充后,外排7.205m3,余16.811m3;第五小时  5%CO2浓度气体体积为9.48+16.811=26.291m3,经新风补充后,外排7.887m3,余18.404m3;第六小时  5%CO2浓度气体体积为9.48+18.404=27.884m3,经新风补充后,外排8.365m3,余19.519m3;第七小时  5%CO2浓度气体体积为9.48+19.515=28.999m3,经新风补充后,外排8.7m3,余20.2993m3;第八小时  5%CO2浓度气体体积为9.48+20.2993=29.779m3,经新风补-->充后,外排8.934m3,余20.845m3;经过上述计算,一间260m3无菌层流净化室,经过261小时的运转,其空间的CO2浓度达到5%,这样的CO2浓度会导致工作人员呼吸困难,如果CO2浓度达到10%,会导致工作人员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CO2培养箱,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本体;在本体的接近底端侧旁安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回风窗;所述的回风窗与回风管道中相应的回风管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的解决CO2气体累积的问题,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管道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图2可见:本技术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本体1;在本体1的接近底端侧旁安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回风窗2;所述的回风窗2与回风管道3中相应的回风管31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回风管道3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回风管31互相串接;在回风管道3的排气口端安置一个风阀4和一个接风机5。本技术利用CO2气体比重较大,易沉降的特点,在每台CO2培养箱下设300mm×150mm回风窗一只,当CO2培养箱箱门开启时,一方面CO2气体-->比重较大,会自然沉降,另一方面利用层流净化室内空气压强,将CO2通过回风窗→回风管道排出室外,这样能有效的解决CO2气体累积的问题,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本技术中:回风窗:每台CO2培养箱下均设置300mm×150mm回风窗一只;回风管道:每只回风窗都与回风管道相连结,并通过总回风管道将每个回风管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总回风管;风阀:在总回风管道出口处设风阀一只,通过调节风阀,以平衡无菌层流净化室空气压强;接风机:在风阀远端设0.15~1.0Kw风机一台,以保证无菌层流净化室在意外情况下空气压强消失时,仍有效地将CO2排出室外。利用本技术的测试结果:当风速≥8m/分钟,每小时换气次数25次,新风补充等于30%时,无菌层流净化室CO2浓度维持0.0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CO↓[2]培养箱,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的接近底端侧旁安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回风窗(2);所述的回风窗(2)与回风管道(3)中相应的回风管(31)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2培养箱,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的接近底端侧旁安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回风窗(2);所述的回风窗(2)与回风管道(3)中相应的回风管(3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果喜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