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72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井具技术领域,提出的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包括环形座体,环形座体上设置有盖体,盖体一端与座体铰接,另一端设置有纵向通孔,纵向通孔内设置有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包括上下依次设置并相互抵接的推杆和弹性件,环形座体上还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设置在盖体下方,弹性件与支撑台抵接,盖体中部还设置有与纵向通孔连通的横向通孔,横向通孔内设置有可插至推杆与弹性件之间的弹性挡板,弹性挡板延伸至纵向通孔内,另一端与设置在盖体上的纵向挡板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操作简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道路井具开启十分不便且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
本技术属于道路井具
,涉及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
技术介绍
道路井具是通往地下设施的出入口顶部的封闭物,凡是安装自来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环卫等公用设施的地方都需要安装井具。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又迎来一个新周期,井具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中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但是目前的道路井具重量较大,当井具需要更换或管道需要维修时,翘起井具需要借助专门工具,开启十分不便且劳动强度大,影响维修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道路井具开启十分不便且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包括环形座体,所述环形座体上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一端与所述座体铰接,另一端设置有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内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上下依次设置并相互抵接的推杆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推杆抵接,所述下筒体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环形座体上还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所述盖体下方,所述底盖与所述支撑台抵接,所述盖体中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纵向通孔连通的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内设置有可插至所述推杆与所述弹性件之间的弹性挡板,所述弹性挡板延伸至所述纵向通孔内,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纵向挡板抵接,所述顶盖与所述推杆之间有三棱锥型缺口,所述三棱锥型缺口设置在所述顶盖靠近所述横向通孔一侧,所述纵向通孔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盖体连接的环形挡板,所述上筒体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环形挡板正上方。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挡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挡板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纵向挡板抵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筒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下筒体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缓冲垫上方。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台包括上下依次设置且均与所述环形座体铰接的支撑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顶部铰接有把手,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所述顶盖和所述横向挡板的纵刨面均呈直角梯型。本技术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弹性装置的设置实现了盖体与环形座体的分离,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翘起盖体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道路井具开启的便捷性。其中,三棱锥缺口的设置实现了弹性挡板的快速插入,保证了弹性装置的正常工作。支撑台的设置保证了第一弹簧的正常工作。环形挡板和限位块的设置避免了弹性件与盖体发生脱离,保证了弹性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较低的遗失率,符合其使用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纵向挡板的设置提高了弹性挡板和弹性装置回复原位的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本产品使用的便捷性,设置科学合理。其中,弹性挡板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便于用户有针对性的对弹性挡板不同部分进行维修,提高了井具维修的精准性,同时降低了维修成本,设置科学合理。支撑板和支撑杆的设置实现了支撑台的灵活安装,便于支撑台支撑强度的调整,有效确保了弹性装置的正常工作,设置科学合理。2、本技术中上筒体内设置有空腔,下筒体设置在空腔内。空腔的设置有效降低了上筒体、下筒体对第一弹簧压缩量的影响,保证了第一弹簧伸缩的顺畅性,设置科学合理。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缓冲垫,限位块设置在缓冲垫上方。缓冲垫的设置有效降低了使用过程中限位块与环形挡板间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了限位块与环形挡板的磨损,确保了井具使用过程中各部件运行的平稳性。推杆包括杆体,杆体顶部铰接有把手,底部设置有底板,三棱锥型缺口设置在底板和顶盖之间。把手的设置即可便于杆体的提起,也可作为杆体的延长杆,便于推杆的操作,且不使用时可折叠放置在盖体底部,不会影响路人通过,设置科学合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形座体,2-盖体,3-纵向通孔,4-弹性装置,41-推杆,411-杆体,412-把手,413-底板,42-弹性件,421-上筒体,422-下筒体,425-限位块,43-第一弹簧,5-支撑台,51-支撑板,52-支撑杆,6-横向通孔,7-弹性挡板,71-横向挡板,72-第二弹簧,8-纵向挡板,9-环形挡板,10-空腔,11-缓冲垫,12-三棱锥型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包括环形座体1,环形座体1上设置有盖体2,盖体2一端与座体1铰接,另一端设置有纵向通孔3,纵向通孔3内设置有弹性装置4,弹性装置4包括上下依次设置并相互抵接的推杆41和弹性件42,弹性件42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筒体421和下筒体422,上筒体421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与推杆41抵接,下筒体422底部设置有底盖,顶盖和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43,环形座体1上还设置有支撑台5,支撑台5设置在盖体2下方,底盖与支撑台5抵接,盖体2中部还设置有与纵向通孔3连通的横向通孔6,横向通孔6内设置有可插至推杆41与弹性件42之间的弹性挡板7,弹性挡板7延伸至纵向通孔3内,另一端与设置在盖体2上的纵向挡板8抵接,顶盖与推杆41之间有三棱锥型缺口12,三棱锥型缺口12设置在顶盖靠近横向通孔6一侧,纵向通孔3底部设置有与盖体2连接的环形挡板9,上筒体421上还设置有限位块425,限位块425设置在环形挡板9正上方。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下压推杆41推动上筒体421下移,进而压缩第一弹簧43,待上筒体421下移至横向通孔6时,弹性挡板7自动弹至纵向通孔3内,由三棱锥缺口12插入推杆41和弹性件42之间,之后松开推杆41,盖体2在第一弹簧43的弹性作用下翘起,脱落环形座体1或增大与环形座体1间的空隙,露出地面,便于操作人员将其抬起。待盖体2抬起后,将纵向挡板8取下,将弹性挡板7和弹性装置4放回原位,再将纵向挡板8安装好。本技术通过弹性装置的设置实现了盖体2与环形座体1的分离,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翘起盖体2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道路井具开启的便捷性。其中,三棱锥缺口12的设置实现了弹性挡板7的快速插入,保证了弹性装置4的正常工作。支撑台5的设置保证了第一弹簧43的正常工作。环形挡板9和限位块425的设置避免了弹性件42与盖体2发生脱离,保证了弹性装置4运行的稳定性和较低的遗失率,符合其使用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纵向挡板8的设置提高了弹性挡板7和弹性装置4回复原位的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本产品使用的便捷性,设置科学合理。进一步,弹性挡板7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挡板71和第二弹簧72,第二弹簧72与纵向挡板8抵接。弹性挡板7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便于用户有针对性的对弹性挡板7不同部分进行维修,提高了井具维修的精准性,同时降低了维修成本,设置科学合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座体(1),所述环形座体(1)上设置有盖体(2),所述盖体(2)一端与所述座体(1)铰接,另一端设置有纵向通孔(3),所述纵向通孔(3)内设置有弹性装置(4),所述弹性装置(4)包括上下依次设置并相互抵接的推杆(41)和弹性件(42),所述弹性件(42)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筒体(421)和下筒体(422),所述上筒体(421)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推杆(41)抵接,所述下筒体(422)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43),所述环形座体(1)上还设置有支撑台(5),所述支撑台(5)设置在所述盖体(2)下方,所述底盖与所述支撑台(5)抵接,所述盖体(2)中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纵向通孔(3)连通的横向通孔(6),所述横向通孔(6)内设置有可插至所述推杆(41)与所述弹性件(42)之间的弹性挡板(7),所述弹性挡板(7)延伸至所述纵向通孔(3)内,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盖体(2)上的纵向挡板(8)抵接,所述顶盖与所述推杆(41)之间有三棱锥型缺口(12),所述三棱锥型缺口(12)设置在所述顶盖靠近所述横向通孔(6)一侧,所述纵向通孔(3)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盖体(2)连接的环形挡板(9),所述上筒体(421)上还设置有限位块(425),所述限位块(425)设置在所述环形挡板(9)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启方便的道路井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座体(1),所述环形座体(1)上设置有盖体(2),所述盖体(2)一端与所述座体(1)铰接,另一端设置有纵向通孔(3),所述纵向通孔(3)内设置有弹性装置(4),所述弹性装置(4)包括上下依次设置并相互抵接的推杆(41)和弹性件(42),所述弹性件(42)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筒体(421)和下筒体(422),所述上筒体(421)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推杆(41)抵接,所述下筒体(422)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43),所述环形座体(1)上还设置有支撑台(5),所述支撑台(5)设置在所述盖体(2)下方,所述底盖与所述支撑台(5)抵接,所述盖体(2)中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纵向通孔(3)连通的横向通孔(6),所述横向通孔(6)内设置有可插至所述推杆(41)与所述弹性件(42)之间的弹性挡板(7),所述弹性挡板(7)延伸至所述纵向通孔(3)内,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盖体(2)上的纵向挡板(8)抵接,所述顶盖与所述推杆(41)之间有三棱锥型缺口(12),所述三棱锥型缺口(12)设置在所述顶盖靠近所述横向通孔(6)一侧,所述纵向通孔(3)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盖体(2)连接的环形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辉陈明惠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畅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