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绕组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18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21
一种多绕组电感,其包含一磁芯座本体、多个线圈绕组和多个磁芯板体,或是该磁芯座本体为以单一数量的凹槽、圆形凸柱、第一抵挡部、第二抵挡部、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形成的单一电感器为间距,而将该磁芯座本体分割设置为多个磁芯座片,所述磁芯板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的一磁芯板,以及该每一第一延伸部系为延伸突出设置于该磁芯座本体或该每一磁芯座片外,且该每一第二延伸部系为延伸突出设置于该磁芯座本体或该每一磁芯座片外,且所述线圈绕组为扁平线圈绕组。从而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能避免产生互感效应(无耦合),并使电感器提升感值及维持正常运作,以及能节省空间,达成功效。

Multi winding inductor

A multi winding inductance, which comprises a magnetic core seat body, a plurality of coil winding and a plurality of magnetic core plate, or the magnetic core seat body to groove, a single number of circular convex columns, the first part, second single electric resist resist, the first containing part and a second containing part of sense as the magnetic core seat spacing, ontology partition set for multiple cores of the magnetic core seat plate, the plate body is arranged as a core plate formed integrally, and each of the first extending part for extending arranged on the seat body or the core of each core block, and each of the second the Department of extension extending arranged on the seat body or the core of each core block, and the coil winding for flat coil winding.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the mutual inductance effect (no coupling), and enhance the inductance and maintain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inductor, and save space and achieve effic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绕组电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感器,尤指一种能避免产生互感效应(无耦合),并使电感器提升感值及维持正常运作,以及能节省空间的多绕组电感。
技术介绍
常见的电感器,于电子电路中常作为抗流、滤波、储能、振荡、延迟相位或变压器应用等。也因电子产品体积缩小化及功能强化的趋势,于单一电感器上则设有多绕组而实质形成两个以上的电感器的应用。因此,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揭露了一种双绕组电感器,其中包含了一上片10、一下片11和两导体12、13,该上片10的一侧面1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凹陷部102、103,该下片11的一侧面110上设有两平行的第二凹陷部111、112,且该两导体12、13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弯折部121、122、131、132,该两导体12、13结合于该上片10上且该两导体12、13的两侧的该弯折部121、122、131、132分别(扣)结合于该第一凹陷部102、103上,且该两导体12、13(扣)结合于该下片11的该两第二凹陷部111、112上,并使得该上片10及下片11相结合,于单一电感器上实质形成双电感结构。此一技术方案中,请搭配参阅图3所示,于该上片10及下片11之间搭配该两导体12、13使得双绕组电感器如通电后将形成磁力线回路,该磁力线回路除了会由该两导体12、13各别与上片10、下片11形成,更会由该两导体12、13的整体与上片10、下片11产生磁力线回路,形成电感器的互感效应。对于双电感器(或两个电感器以上)的运作,将会有不正常感值的情形出现。此外,该两导体12、13设置成片状,不利于与上片10及下片11产生磁通感应耦合,其感值较低,亦为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以上所论述的缺点加以改进,即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能避免产生互感效应(无耦合),并使电感器提升感值及维持正常运作,以及能节省空间的多绕组电感。为了达成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绕组电感,其包含:一磁芯座本体,该磁芯座本体上设有一第一侧面和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相对于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该磁芯座本体上设有一第三侧面和一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上设有依序排列的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为圆柱体形,该每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抵挡部和一第二抵挡部,该第三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容置部,该每一第一容置部与该每一凹槽相连通设置,且该第四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容置部,该每一第二容置部与该每一凹槽相连通设置,该每一凹槽的内表面延伸设有一圆形凸柱;多个线圈绕组,该每一线圈绕组设有一绕线本体,该每一绕线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延伸部和一第二延伸部,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绕线本体绕设固定于该每一凹槽的圆形凸柱上,且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第一延伸部分别设置结合于该每一第一容置部上,该每一第一延伸部延伸设置结合于该第二侧面上,且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第二延伸部分别设置结合于该每一第二容置部上,该每一第二延伸部延伸设置结合于该第二侧面上;多个磁芯板体,该每一磁芯板体分别与该磁芯座本体相结合,该每一磁芯板体设置结合于该每一凹槽的相对位置上。其中,该每一第一延伸部延伸突出设置于该磁芯座本体外,且该每一第二延伸部延伸突出设置于该磁芯座本体外。或者,该磁芯座本体以单一数量的凹槽、圆形凸柱、第一抵挡部、第二抵挡部、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形成的单一电感器为间距,而将该磁芯座本体分割设置为多个磁芯座片,所述磁芯板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的一磁芯板,又该每一第一延伸部延伸突出设置于该每一磁芯座片外,且该每一第二延伸部延伸突出设置于该每一磁芯座片外,所述线圈绕组为扁平线圈绕组。因此本技术以所述磁芯板体与磁芯座本体之间,以及该磁芯板与所述磁芯座片之间,藉由磁通间隙(Gap),让本技术相应绕设的所述线圈绕组予以形成多电感(两个以上),可于各别工作时能不相互影响而不会形成多电感之间的互感效应,不会使其中一未工作的电感器产生感应电压,让多电感于运作工作时能各自独立而不会产生互感效应的能量耗损,从而可使本技术能达到避免产生互感效应(无耦合)而使电感器维持正常感值及运作的功效。此外,藉由该绕线本体其让绕设匝数提升,而直接提升其感值,且更可搭配所述线圈绕组为扁平线圈绕组的设置,更能提供大功率电流及电感值。以及,藉由该每一第一延伸部延伸突出设置于该磁芯座本体或该每一磁芯座片外,且该每一第二延伸部延伸突出设置于该磁芯座本体或该每一磁芯座片外,从而可使本技术多绕组电感形成踩高跷撑高设计,让多绕组电感的下方(不以此为限制)可容纳装设其它电子零组件,以节省电路板的电路布局空间,而缩小电路板的使用面积,达成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双绕组电感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图1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图2的封闭磁力线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多绕组电感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4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5的封闭磁力线使用状态及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进一步采用踩高跷设计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7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8的封闭磁力线使用状态及侧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将磁芯座本体分割设置为多个磁芯座片,所述磁芯板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磁芯板,其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10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11的封闭磁力线使用状态及侧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10其进一步采用踩高跷设计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13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14的封闭磁力线使用状态及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10-上片;101-侧面;102-第一凹陷部;103-第一凹陷部;11-下片;110-侧面;111-第二凹陷部;112-第二凹陷部;12-导体;121-弯折部;122-弯折部;13-导体;131-弯折部;132-弯折部。本技术:2-磁芯座本体;20-磁芯座片;21-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3-第三侧面;24-第四侧面;3-凹槽;31-第一抵挡部;32-第二抵挡部;33-第一容置部;34-第二容置部;35-内表面;36-圆形凸柱;4-线圈绕组;41-绕线本体;42-第一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5-磁芯板体;6-磁芯板;100-磁通间隙;200-容置空间;300-磁通间隙;400-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绕组电感,其包含:一磁芯座本体2、多个线圈绕组4和多个磁芯板体5,且均为磁性体。又该多个线圈绕组4可为五个一组和多个磁芯板体5亦可为对应数量的五个一组,且均不以此为限制。以该多个线圈绕组4为五个一组及多个磁芯板体5为五个一组为例,其中,该磁芯座本体2上设有一第一侧面21和相反于该第一侧面21的第二侧面22,相对于该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的该磁芯座本体2上设有一第三侧面23和一第四侧面24,该第一侧面21上设有依序排列的多个凹槽3,且数量可为五个,又所述凹槽3为圆柱体形,该每一凹槽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绕组电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绕组电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磁芯座本体,该磁芯座本体上设有一第一侧面和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相对于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该磁芯座本体上设有一第三侧面和一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上设有依序排列的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为圆柱体形,该每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抵挡部和一第二抵挡部,该第三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容置部,该每一第一容置部与该每一凹槽相连通设置,且该第四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容置部,该每一第二容置部与该每一凹槽相连通设置,该每一凹槽的内表面延伸设有一圆形凸柱;多个线圈绕组,该每一线圈绕组设有一绕线本体,该每一绕线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延伸部和一第二延伸部,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绕线本体绕设固定于该每一凹槽的圆形凸柱上,且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第一延伸部分别设置结合于该每一第一容置部上,该每一第一延伸部延伸设置结合于该第二侧面上,且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第二延伸部分别设置结合于该每一第二容置部上,该每一第二延伸部延伸设置结合于该第二侧面上;多个磁芯板体,该每一磁芯板体分别与该磁芯座本体相结合,该每一磁芯板体设置结合于该每一凹槽的相对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绕组电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磁芯座本体,该磁芯座本体上设有一第一侧面和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相对于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该磁芯座本体上设有一第三侧面和一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上设有依序排列的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为圆柱体形,该每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抵挡部和一第二抵挡部,该第三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容置部,该每一第一容置部与该每一凹槽相连通设置,且该第四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容置部,该每一第二容置部与该每一凹槽相连通设置,该每一凹槽的内表面延伸设有一圆形凸柱;多个线圈绕组,该每一线圈绕组设有一绕线本体,该每一绕线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延伸部和一第二延伸部,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绕线本体绕设固定于该每一凹槽的圆形凸柱上,且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第一延伸部分别设置结合于该每一第一容置部上,该每一第一延伸部延伸设置结合于该第二侧面上,且该每一线圈绕组的第二延伸部分别设置结合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秀发陈品榆吕航军杨雅雯张千谨许玉婷梁泓智
申请(专利权)人: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