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露管和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319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露管和冰箱,其中,该防露管应用于具有至少两间室的冰箱,所述防露管包括围绕所述间室的胆口设置的第一防露单元,该第一防露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连接管,其中,第一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一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依次串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一连接管依次相接并围绕所述胆口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露管通过将第一换热单元设置为多个沿第一方向紧邻排布且依次串接的第一管段,从而使得防露管的长度更长,进而改善了冰箱的防凝露效果。

Dew pipe and refrig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w proof tube and the refrigerator, the refrigerator, the anti dew tube is used in at least two compartment, the dew proof tube comprises a first proof around the chamber liner mouth set the dew dew unit, the first unit includes a first connecting pipe, a first heat exchange uni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uni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extending along the second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direction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tube section, a plurality of the first tube section is connected in series, the second connecting tube, a first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a first connecting tube connected in sequence and around the bile port sett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rst exposure tube, and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unit is arranged into a plurality of first pipes connected in a first direction and arranged orderly, so that the length of the dew proof pipe is longer, thereby improving the anti condensation effect of the refrig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露管和冰箱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露管和冰箱。
技术介绍
冰箱门之间带有横梁结构,在横梁的交界处存在冷热气流交汇,在交汇处容易产生凝露,影响冰箱的使用性能。为了防凝露,通常在冰箱内胆上设置防凝露管。由于现有的冰箱大多为多间室冰箱,多间室冰箱门与门之间的间隙较小,空气流通不畅,导致门与门之间横梁及门饰条凝露严重,然而现有冰箱防露管的长度短,产生的热量少,无法解决多间室冰箱的凝露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露管,旨在改善多间室冰箱的防凝露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防露管,应用于具有至少两间室的冰箱,所述防露管包括围绕所述间室的胆口设置的第一防露单元,该第一防露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一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依次串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邻近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一连接管依次相接并围绕所述胆口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一纵管段及第一横管段,所述第一纵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且第一纵管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行设置;所述第一横管段与所述第一纵管段的另一端相接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呈拱形设置且内外嵌套的第一避让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的靠近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避让段的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避让段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换热单元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一个呈拱形设置的弯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的靠近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弯管段的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避让段和所述弯管段均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优选地,所述防露管还包括第二防露单元,所述第二防露单元包括: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二管段,多个所述第二管段依次串接;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邻近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以及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换热单元以及第四连接管围绕所述胆口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管包括第二纵管段和第二横管段,所述第二纵管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端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横管段连接所述第二纵管段的另一端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连接管包括第三纵管段和第三横管段,所述第三纵管段连接所述第四接口并与所述第二纵管段呈并行设置;所述第三横管段连接所述第三纵管段的另一端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单元靠近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呈拱形设置且内外嵌套的第二避让段,所述第二管段的靠近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避让段的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接口形成在所述第二避让段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避让段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优选地,所述防露管为一体成型设置。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冰箱,包括:至少两个间室以及防露管,所述防露管的第一防露单元围绕一个所述间室的胆口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防露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一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依次串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邻近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一连接管依次相接并围绕所述胆口设置。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冰箱,包括:至少三个间室以及防露管,所述防露管的第一防露单元和第二防露单元分别围绕任意相邻的两所述间室的胆口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防露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一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依次串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邻近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一连接管依次相接并围绕所述胆口设置;所述第二防露单元包括: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二管段,多个所述第二管段依次串接;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邻近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以及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换热单元以及第四连接管围绕所述胆口设置。优选地,至少三个所述间室中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冷藏间室、第一冷冻间室和第二冷冻间室;所述第一防露单元围绕所述第一冷冻间室的胆口设置,所述第二防露单元围绕所述第二冷冻间室的胆口设置。本技术防露管通过将第一换热单元设置为多个沿第一方向紧邻排布且依次串接的第一管段,从而使得防露管的长度更长,如此,防露管与冰箱间室胆口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当热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换热单元时,向冰箱间室辐射的热量更多,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冰箱间室胆口的温度,避免间室胆口产生凝露。此外,由于多个沿第一方向紧邻排布且依次串接的第一管段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较短,因此本技术防露管能够适用间室宽度较小的冰箱,从而解决小体积冰箱的凝露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防露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防露管与冰箱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1实施例防露管与冰箱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防露管600第四连接管20冷藏间室210第一避让段30第一冷冻间室220弯管段40第二冷冻间室310第一纵管段11第一防露单元320第一横管段12第二防露单元410第二纵管段100第一连接管420第二横管段200第一换热单元510第二避让段300第二连接管610第三纵管段400第三连接管620第三横管段500第二换热单元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露管和冰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露管,应用于具有至少两间室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露管包括围绕所述间室的胆口设置的第一防露单元,该第一防露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一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依次串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邻近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一连接管依次相接并围绕所述胆口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露管,应用于具有至少两间室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露管包括围绕所述间室的胆口设置的第一防露单元,该第一防露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一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依次串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邻近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一连接管依次相接并围绕所述胆口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一纵管段及第一横管段,所述第一纵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且第一纵管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行设置;所述第一横管段与所述第一纵管段的另一端相接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呈拱形设置且内外嵌套的第一避让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的靠近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避让段的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避让段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换热单元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一个呈拱形设置的弯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管段的靠近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弯管段的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避让段和所述弯管段均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露管,应用于具有至少三间室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露管还包括第二防露单元,所述第二防露单元包括: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紧邻排布的第二管段,多个所述第二管段依次串接;所述第二换热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川川杨涛李俊彭水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