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383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套头,包括:底框及顶框,所述底框与顶框之间设置有侧框,所述底框底部设置有第一行走结构,所述顶框顶部设置有第二行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框及顶框上设置行走结构,能够随时移动桁架及套头,非常方便实用,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A kind of hea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leeve head, comprising a bottom frame and a top frame, a side fram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ottom frame and the top frame and the bottom frame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walking structure, the top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econd walk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on the top frame by frame and walking the structure in the bottom, can be moved at any time and truss head, very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greatly saves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桁架配件,特别是指一种套头。
技术介绍
套头的主要作用是将桁架连接在一起组成舞台桁架,放置舞台灯等道具,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承受所有连接在套头上的桁架的重量,且在组装后桁架需要拆卸下来进行移动,非常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套头,通过在底框及顶框上设置行走结构,能够随时移动桁架及套头,非常方便实用,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套头,包括:底框及顶框,所述底框与顶框之间设置有侧框,所述底框底部设置有第一行走结构,所述顶框顶部设置有第二行走结构。进一步,所述底框包括第一底边、第二底边、第三底边及第四底边,所述顶框包括第一顶边、第二顶边、第三顶边及第四顶边;所述侧框包括第一侧框、第二侧框、第三侧框及第四侧框;所述第一侧框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一底边及第一顶边上,所述第二侧框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二底边与第二顶边上,所述第三侧框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三底边于第三顶边上,所述第四侧框同时安装于所述第四底边于第四顶边上。进一步,所述第一底边、第二底边、第三底边及第四底边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一行走结构;所述第一顶边、第二顶边、第三顶边及第四顶边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二行走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行走结构包括第一行走架及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架安装在所述底框底部,所述第一行走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走架上;所述第二行走结构包括第二行走架及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架安装在所述顶框顶部,所述第二行走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走架上。进一步,所述第一行走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行走架的宽度,所述第一行走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行走架的高度,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行走架的长度;所述第二行走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行走架的宽度,所述第二行走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行走架的高度,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行走架的长度。进一步,所述底框与所述顶框的结构及尺寸相同,所述第一侧框、第二侧框、第三侧框及第四侧框的结构及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行走结构与第二行走结构的结构及尺寸均相同。更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框、第二侧框、第三侧框及第四侧框的每个边上均设置有两个安装孔。本技术通过在底框及顶框上设置行走结构,能够随时移动桁架及套头,非常方便实用,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套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套头的底框及顶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一种套头,包括:底框4及顶框2,底框4包括第一底边41、第二底边42、第三底边43及第四底边44,顶框2包括第一顶边21、第二顶边22、第三顶边23及第四顶边24;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还包括侧框3,侧框3包括第一侧框31、第二侧框32、第三侧框33及第四侧框34;第一侧框31同时安装于第一底边41及第一顶边21上,第二侧框32同时安装于第二底边42与第二顶边22上,第三侧框33同时安装于第三底边43于第三顶边23上,第四侧框34同时安装于第四底边44于第四顶边24上。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底框4底部设置有第一行走结构5,顶框2顶部设置有第二行走结构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第一底边41、第二底边42、第三底边43及第四底边44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一行走结构5;第一顶边21、第二顶边22、第三顶边23及第四顶边24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二行走结构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第一行走结构5包括第一行走架51及第一行走轮52,第一行走架51安装在底框4底部,第一行走轮52安装在第一行走架51上;第二行走结构1包括第二行走架11及第二行走轮12,第二行走架11安装在顶框2顶部,第二行走轮12安装在第二行走架11上。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第一行走轮52的直径大于第一行走架51的宽度,第一行走轮52的直径小于第一行走架51的高度,第一行走轮52的轴向尺寸大于第一行走架51的长度;第二行走轮12的直径大于第二行走架11的宽度,第二行走轮12的直径小于第二行走架11的高度,第二行走轮12的轴向尺寸大于第二行走架11的长度;行走轮的尺寸设计主要是为了使行走轮伸出行走架,以便于给行走轮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转动,从而便于移动套头。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底框4与顶框2的结构及尺寸相同,第一侧框31、第二侧框32、第三侧框33及第四侧框34的结构及尺寸均相同;第一行走结构5与第二行走结构1的结构及尺寸均相同;在底框4及顶框2上均设置行走结构,可以向任意一个方向放倒套头,使用更加方便。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第一侧框31、第二侧框32、第三侧框33及第四侧框34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安装孔311、安装孔321、安装孔331、安装孔34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在搭建舞台时,如果将桁架连接在套头上后,整体重量过大,移动时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或将桁架与套头拆开进行移动,因此在套头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置第二行走结构1及第一行走结构5,在移动套头时,将套头向一侧放倒,放倒后的套头的第一行走结构5上的第一行走轮52及第二行走结构1上的第二行走轮12与地面接触,可以通过轮子移动套头,非常实用方便,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第一侧框31、第二侧框32、第三侧框33及第四侧框34上分设置有安装孔311、安装孔321、安装孔331、安装孔341,设计安装孔311、安装孔321、安装孔331、安装孔341能够有效分散压在套头上的重力,从而减小受力,有效延长了套头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套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及顶框,所述底框与顶框之间设置有侧框,所述底框底部设置有第一行走结构,所述顶框顶部设置有第二行走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及顶框,所述底框与顶框之间设置有侧框,所述底框底部设置有第一行走结构,所述顶框顶部设置有第二行走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包括第一底边、第二底边、第三底边及第四底边,所述顶框包括第一顶边、第二顶边、第三顶边及第四顶边;所述侧框包括第一侧框、第二侧框、第三侧框及第四侧框;所述第一侧框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一底边及第一顶边上,所述第二侧框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二底边与第二顶边上,所述第三侧框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三底边于第三顶边上,所述第四侧框同时安装于所述第四底边于第四顶边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边、第二底边、第三底边及第四底边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一行走结构;所述第一顶边、第二顶边、第三顶边及第四顶边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二行走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结构包括第一行走架及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道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饰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