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328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气鞋,其包括鞋底和与鞋底相连接的鞋体;鞋底包括防滑耐磨层、设置于防滑耐磨层之上的中间层、以及设置于中间层之上的鞋垫层;鞋体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与中间层相连接;在中间层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微型气囊;在中间层的前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气流通道;在中间层的周围边缘处设置有与横向气流通道连通的环形气流通道;并且在中间层上设置有多个与横向气流通道和环形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气孔;微型气囊通过进气单向阀与外界相连通,微型气囊通过出气单向阀与环形气流通道相连通;在鞋垫层上设置有第二气孔,且第二气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气孔的直径,使得鞋垫层覆盖于中间层上时,第二气孔至少能够与一个第一气孔相连通。

A breathable sho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子,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透气鞋。
技术介绍
鞋子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但很多鞋子的设计是不透气的,或者仅仅采用透气鞋面,不能起到很好的透气效果,导致穿着的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气鞋。本技术一种透气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气鞋,其包括鞋底和与所述鞋底相连接的鞋体;所述鞋底包括防滑耐磨层、设置于所述防滑耐磨层之上的中间层、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之上的鞋垫层;所述鞋体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与所述中间层相连接,形成供脚穿戴的鞋腔;在所述中间层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微型气囊;在所述中间层的前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气流通道;在所述中间层的周围边缘处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气流通道连通的环形气流通道;并且在所述中间层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横向气流通道和所述环形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微型气囊通过进气单向阀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微型气囊通过出气单向阀与所述环形气流通道相连通;在所述鞋垫层上设置有第二气孔,且所述第二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气孔的直径,使得所述鞋垫层覆盖于所述中间层上时,所述第二气孔至少能够与一个所述第一气孔相连通。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鞋体内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单向阀与所述微型气囊相连通。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鞋体包括内鞋面层、外鞋面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内鞋面层和所述外鞋面层之间的第一除臭层。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鞋面层为无接缝的一片式透气鞋面;所述第一除臭层为活性炭纤维层;所述内鞋面层为网面层。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鞋垫层包括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之上的第二除臭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除臭层之上的防滑层。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乳胶层、硅胶层或聚氨基甲酸酯层;所述第二除臭层为活性炭纤维层;所述防滑层为防滑布层。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层、所述第二除臭层和所述防滑层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滑耐磨层与所述中间层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滑耐磨层分为防滑部和耐磨部,所述防滑部和耐磨部相间设置形成所述防滑耐磨层;并且在相邻所述防滑部和所述耐磨部的连接处形成有凹槽,使所述防滑耐磨层的底面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防滑结构。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滑耐磨层分为防滑部和耐磨部,所述防滑部镶嵌于所述耐磨部底面上;并且在相邻所述防滑部和所述耐磨部的连接处形成有凹槽,使所述防滑耐磨层的底面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防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鞋底中设置了多个相互连通的微型气囊、横向气流通道和环形气流通道;微型气囊通过进气单向阀从外界吸取空气,并通过出气单向阀将空气送入环形气流通道,进而进入横向气流通道,并通过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进入鞋腔内,使鞋腔内保持空气流通,增加穿着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透气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透气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透气鞋中中间层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透气鞋中鞋垫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透气鞋中进气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透气鞋中出气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00-鞋底110-防滑耐磨层111-防滑部112-耐磨部120-中间层121-微型气囊122-横向气流通道123-环形气流通道124-第一气孔125-进气单向阀126-出气单向阀127-出气通道130-鞋垫层131-第二气孔132-缓冲层133-第二除臭层134-防滑层200-鞋体210-内鞋面层220-除臭层230-外鞋面层240-进气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6所示,一种透气鞋,其包括鞋底100和与鞋底相连接的鞋体200。鞋底100包括防滑耐磨层110、设置于防滑耐磨层110之上的中间层120、以及设置于中间层120之上的鞋垫层130。防滑耐磨层110与中间层120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鞋体200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与中间层120相连接,形成供脚穿戴的鞋腔。优选的,防滑耐磨层110分为防滑部111和耐磨部112,防滑部111和耐磨部112相间设置形成防滑耐磨层110。并且在相邻防滑部111和耐磨部112的连接处形成有凹槽,使防滑耐磨层110的底面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防滑结构。或者防滑耐磨层110分为防滑部111和耐磨部112,防滑部111镶嵌于耐磨部112底面上。并且在相邻防滑部111和耐磨部112的连接处形成有凹槽,使防滑耐磨层110的底面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防滑结构。本技术的防滑耐磨层是由防滑部和耐磨部相间设置或防滑部镶嵌于耐磨部的底面上形成的,并且在相邻防滑部和耐磨部的连接处形成有凹槽,使防滑耐磨层的底面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防滑结构;使本技术具有更好的防滑耐磨效果。在中间层120的后部(即与脚跟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微型气囊121。如果将储气气囊设置为一个整体的大气囊,在气囊放气时,鞋底会变形量过大,导致穿着的不舒适。本实施例中,将储气气囊设置为多个相互连通的微型气囊,可以在保证进气量的同时避免将储气气囊设置为一个大气囊时鞋底变形量过大的问题,保证穿着的舒适性。在中间层120的前部即与脚跟以外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多个横向气流通道122。在中间层120的周围边缘处设置有与横向气流通道122连通的环形气流通道12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间层120中同时设置相互连通的横向气流通道122和环形气流通道123可以使从微型气囊121进入的空气在鞋底中循环,保持流动性。微型气囊121通过进气单向阀125与外界相连通。优选的,在鞋体200内设置有进气通道240,进气通道240通过进气单向阀125与微型气囊121相连通。微型气囊121通过出气单向阀126与环形气流通道123相连通。优选的,在鞋体200内设置有进气通道240,进气通道240通过进气单向阀125与微型气囊121相连通。优选的,出气单向阀126是通过出气通道127与环形气流通道123相连通的。如图5所示,进气单向阀125包括设置在进气通道240中的两个挡片。图5中,→表示吸力方向;←表示压力方向。如图6所示,出气单向阀126包括设置在出气通道中的两个挡片。图6中,→表示压力方向;←表示吸力方向。并且在中间层120上设置有多个与横向气流通道122和环形气流通道123连通的第一气孔124。如图4所示,鞋垫层130包括缓冲层132、设置于缓冲层132之上的第二除臭层133以及设置于第二除臭层133之上的防滑层134。缓冲层132、第二除臭层133和防滑层134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在鞋垫层130上设置有第二气孔131,且第二气孔131的直径大于第一气孔124的直径,使得鞋垫层130覆盖于中间层120上时,第二气孔131至少能够与一个第一气孔124相连通。优选的,缓冲层132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即EVA层、乳胶层、硅胶层或聚氨基甲酸酯层即PU层;第二除臭层133为活性炭纤维层;防滑层134为防滑布层。鞋体200包括内鞋面层210、外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气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气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鞋底(100)和与所述鞋底相连接的鞋体(200);所述鞋底(100)包括防滑耐磨层(110)、设置于所述防滑耐磨层(110)之上的中间层(120)、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层(120)之上的鞋垫层(130);所述鞋体(200)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与所述中间层(120)相连接,形成供脚穿戴的鞋腔;在所述中间层(120)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微型气囊(121);在所述中间层(120)的前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气流通道(122);在所述中间层(120)的周围边缘处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气流通道(122)连通的环形气流通道(123);并且在所述中间层(120)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横向气流通道(122)和所述环形气流通道(123)连通的第一气孔(124);所述微型气囊(121)通过进气单向阀(125)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微型气囊(121)通过出气单向阀(126)与所述环形气流通道(123)相连通;在所述鞋垫层(130)上设置有第二气孔(131),且所述第二气孔(1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气孔(124)的直径,使得所述鞋垫层(130)覆盖于所述中间层(120)上时,所述第二气孔(131)至少能够与一个所述第一气孔(124)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鞋底(100)和与所述鞋底相连接的鞋体(200);所述鞋底(100)包括防滑耐磨层(110)、设置于所述防滑耐磨层(110)之上的中间层(120)、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层(120)之上的鞋垫层(130);所述鞋体(200)以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与所述中间层(120)相连接,形成供脚穿戴的鞋腔;在所述中间层(120)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微型气囊(121);在所述中间层(120)的前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气流通道(122);在所述中间层(120)的周围边缘处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气流通道(122)连通的环形气流通道(123);并且在所述中间层(120)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横向气流通道(122)和所述环形气流通道(123)连通的第一气孔(124);所述微型气囊(121)通过进气单向阀(125)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微型气囊(121)通过出气单向阀(126)与所述环形气流通道(123)相连通;在所述鞋垫层(130)上设置有第二气孔(131),且所述第二气孔(1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气孔(124)的直径,使得所述鞋垫层(130)覆盖于所述中间层(120)上时,所述第二气孔(131)至少能够与一个所述第一气孔(12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体(200)内设置有进气通道(240),所述进气通道(240)通过所述进气单向阀(125)与所述微型气囊(12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体(200)包括内鞋面层(210)、外鞋面层(230)以及设置于所述内鞋面层(210)和所述外鞋面层(230)之间的第一除臭层(2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奕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威麦云健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