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397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具体的:小麦种子经

A breeding method of wheat mutagenesi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wheat mutagenesis breeding method. Specific: Wheat Seed class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诱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诱变因素(如X射线、γ射线、β射线、快中子、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紫外线等)和化学诱变剂(如烷化剂、叠氮化物、碱基类似物等)诱发小麦遗传变异,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选育成新种质,作亲本在育种上利用(即突变体间接利用)的育种途径,目前小麦诱变因素主要为60Coγ射线,不同照射量具体诱导效果不同,但普遍的60Coγ射线诱导得到的小麦种子均出现易感染锈病的特点,目前种植期间除了多采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外,还没有较好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采用60Coγ射线诱导得到的小麦种子均出现易感染锈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选择在60Coγ射线对小麦进行诱导后,统一在育苗室内进行育苗处理,并在育苗期间对小麦进行高低温处理,促进小麦根系内大量积累总酚酸类物质,提高小麦根系阻止锈菌侵染能力,从而降低小麦种植期间锈病发生率。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具体的: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300-400mg/L的赤霉素处理;所述赤霉素处理时间为24小时;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4-16℃,时间为11-13小时;高温培养温度为19-21℃,培养时间为11-13小时;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时间为4-5天;将经高低温处理得到的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优选的,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300mg/L的赤霉素处理。优选的,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6℃,时间为11小时。优选的,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高温培养温度为19℃,培养时间为13小时。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60Coγ射线诱导得到的小麦种子均出现易感染锈病问题,育种得到的小麦移栽至大田后,在不进行锈病防治的前提下,锈病发生率低于0.4%,另外,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300-400mg/L的赤霉素处理24小时,小麦生根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根长和根粗方面,本专利技术处理得到的小麦移栽至大田中12天后,地下部分干重0大于.22g,平均根长大于3.35cm;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4-16℃,时间为11-13小时;高温培养温度为19-21℃,培养时间为11-13小时;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时间为4-5天;可有效提高小麦抗病性,具体体现在经高低温交替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播种于大田中后,锈病发生率极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具体的: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300mg/L的赤霉素处理;所述赤霉素处理时间为24小时;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4℃,时间为11小时;高温培养温度为19℃,培养时间为11小时;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时间为4天;将经高低温处理得到的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处理对象为皖麦52,诱变因素及照射量:60Coγ射线30Gy,诱变处理后小麦种子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按照实施例1方法诱变处理后,将小麦种子移栽至大田定值,对照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高低温交替培养,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两组小麦移栽至大田后,按相同管理方式管理,试验期不进行锈病防治;两组单位平方米播种量相同,播种于同一大田,每组试验面积为100平,统计两组试验期锈病发生率,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结果为:锈病发生率:实验组0.33%,对照组29.5%;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实验组:1.2斤,对照组0.71斤。实施例2、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具体的: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400mg/L的赤霉素处理;所述赤霉素处理时间为24小时;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6℃,时间为13小时;高温培养温度为21℃,培养时间为13小时;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时间为5天;将经高低温处理得到的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处理对象为皖麦50,诱变因素及照射量:60Coγ射线30Gy,诱变处理后小麦种子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按照实施例2方法诱变处理后,将小麦种子移栽至大田定值,对照组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取消高低温交替培养,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两组小麦移栽至大田后,按相同管理方式管理,试验期不进行锈病防治;两组单位平方米播种量相同,播种于同一大田,每组试验面积为100平,统计两组试验期锈病发生率,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结果为:锈病发生率:实验组0.35%,对照组29.8%;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实验组:1.29斤,对照组0.73斤。实施例3、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具体的: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330mg/L的赤霉素处理;所述赤霉素处理时间为24小时;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5℃,时间为12小时;高温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2小时;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时间为5天;将经高低温处理得到的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处理对象为淮麦22,诱变因素及照射量:60Coγ射线30Gy,诱变处理后小麦种子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按照实施例3方法诱变处理后,将小麦种子移栽至大田定值,对照组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取消高低温交替培养,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两组小麦移栽至大田后,按相同管理方式管理,试验期不进行锈病防治;两组单位平方米播种量相同,播种于同一大田,每组试验面积为100平,统计两组试验期锈病发生率,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结果为:锈病发生率:实验组0.33%,对照组29.1%;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实验组:1.26斤,对照组0.75斤。实施例4、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具体的: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380mg/L的赤霉素处理;所述赤霉素处理时间为24小时;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5℃,时间为11小时;高温培养温度为21℃,培养时间为13小时;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时间为5天;将经高低温处理得到的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处理对象为郑麦7698,诱变因素及照射量:60Coγ射线30Gy,诱变处理后小麦种子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按照实施例4方法诱变处理后,将小麦种子移栽至大田定值,对照组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取消高低温交替培养,小麦移栽至大田定值;两组小麦移栽至大田后,按相同管理方式管理,试验期不进行锈病防治;两组单位平方米播种量相同,播种于同一大田,每组试验面积为100平,统计两组试验期锈病发生率,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结果为:锈病发生率:实验组0.27%,对照组28.8%;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实验组:1.20斤,对照组0.66斤。实施例5、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具体的: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300mg/L的赤霉素处理;所述赤霉素处理时间为24小时;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6℃,时间为11小时;高温培养温度为19℃,培养时间为13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小麦种子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小麦种子经60Coγ射线诱导处理后,以浓度为300-400mg/L的赤霉素处理;所述赤霉素处理时间为24小时;将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高低温交替培养;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过程中,低温培养温度为14-16℃,时间为11-13小时;高温培养温度为19-21℃,培养时间为11-13小时;所述高低温交替培养时间为4-5天;将经高低温处理得到的小麦移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晨
申请(专利权)人:当涂县海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