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字型下导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332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9:38
一种Z字型下导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折弯段及第二连接段;折弯段与第一连接段的角度为45度;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垂直间距L4=L1‑H;L1为Z字型下导杆的长度,H为板式热交换器的上导杆与Z字型下导杆内侧间的距离。第一连接段的长度L3=1.3L+S1;L为板式热交换器的固定压紧板内侧至活动压紧板内侧的距离,S1为板式热交换器的固定压紧板及活动压紧板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Z字型下导杆在组装板片时,板片不与下导杆接触碰撞,不需要弯曲板片;同样,在拆卸维修板式换热器的时候,取下板片的时候,板片亦不需要与下导杆接触碰撞,或弯曲。如此减小了组装或拆卸维修对板片的损伤,并且提高了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Z字型下导杆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热交换技术,特别是一种Z字型下导杆。
技术介绍
目前,板式换热器的下导杆均采用直线型导杆,在组装板片的时候,需要将板片倾斜、弯曲才能将板片挂到上导杆上去,拆卸维修时亦是如此,这样对板片存在一定的损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台板式换热器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板片、对板片损伤较少的Z字型下导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Z字型下导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折弯段及第二连接段;其中所述折弯段与第一连接段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垂直间距L4=L1-H;其中,L1为所述Z字型下导杆的长度,H为板式热交换器的上导杆与所述Z字型下导杆内侧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L3=1.3L+S1;其中,L为板式热交换器的固定压紧板内侧至活动压紧板内侧的距离,S1为板式热交换器的固定压紧板及活动压紧板的厚度。本技术Z字型下导杆在组装板片时,板片不与下导杆接触碰撞,不需要弯曲板片;同样,在拆卸维修板式换热器的时候,取下板片的时候,板片亦不需要与下导杆接触碰撞,或弯曲。如此减小了组装或拆卸维修对板片的损伤,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Z字型下导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Z字型下导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折弯段及第二连接段;其中所述折弯段与第一连接段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垂直间距L4=L1‑H;其中,L1为所述Z字型下导杆的长度,H为板式热交换器的上导杆与所述Z字型下导杆内侧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字型下导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折弯段及第二连接段;其中所述折弯段与第一连接段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垂直间距L4=L1-H;其中,L1为所述Z字型下导杆的长度,H为板式热交换器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胜亮余建武邱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艾克森苏州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