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327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直流‑直流变换器、散热水箱、散热风扇、第一水泵、膨胀水箱、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太阳能集热器、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储热水箱,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并联布置,并与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压缩机、冷凝器构成双重热泵循环回路,第一蒸发器吸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水的余热,第二蒸发器吸收太阳能集热器的热量,在冷凝器得到温度提升后的热量,并将热量储存在储热水箱中,热泵循环效率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燃料电池余热和温度较低的太阳能,得到温度较高的热能,具有多种运行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能动力
,尤其涉及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太阳能收集装置,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量可用于热水、采暖等场合。太阳能集热器一般可以将水加热到50℃以上。由于太阳能具有间歇的特性,在夜晚和阴雨天气没有阳光,收集不了太阳热能,此时就需要其它能源对其进行补充。此外,在冬天时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很低,使得集热后的水温很低,达不到热水、采暖的最低温度。若冬季有热水、采暖的需要,就需要尽量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温。以氢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燃料来源广泛、清洁环保、电能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低的特点,只要源源不断地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应氢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电力,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输入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氢气的能量有50%以上转化成电能,剩下不到50%则转化成热量。由于此热量温度较低,一般利用价值不大,只能白白排放掉。如要充分利用此余热,就需要将此余温的温度提升到足够高的水平。热泵是以消耗一定的高品位能源(一般为电能或机械能)为代价,从低温热源吸热,并向高温热源放热的装置。因此,如果利用热泵装置,来提升太阳能集热器的温度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余热的温度,可以使太阳能和PEFMC的余热能更好地被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以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蒸气压缩式热泵循环,来提升太阳能集热器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余热的温度,以解决太阳能热水器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余热温度不高的问题的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第一蒸发器、散热水箱、第一水泵、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第二节流元件、太阳能集热器、第二水泵、热水储箱和第三水泵,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并联,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为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为蒸发流道,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流道和吸热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依次连接散热水箱、第一水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构成燃料电池冷却水回路,所述第三流道依次连接第二水泵、太阳能集热器构成集热回路,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流道、第一节流元件构成第一热泵循环回路,所述第四流道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流道、第二节流元件构成第二热泵循环回路,所述吸热流道依次连接热水储箱和第三水泵构成热水循环回路。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泵将散热水箱中的冷却水泵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中,所述冷却水带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中的反应热,所述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并流入第一流道,所述冷却水的热量在第一流道中被所述第二流道的吸热介质吸收,所述冷却水的温度降低,并流回散热水箱,所述冷却水在散热水箱中进一步散热,所述冷却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至能够再次冷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进一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所述第二水泵将水泵入太阳能集热器,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中水被加热,加热的水流入第三流道中,加热的水在第三流道中将热量传递给第四流道的吸热介质,再流回第二水泵。进一步,所述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并流进冷凝流道,所述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在所述冷凝流道中向吸热流道放热,并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体,所述高温高压的液体经第一节流元件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所述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流入第二流道,所述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就是第二流道中的吸热介质,所述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在第二流道中吸收热量蒸发为冷媒气体。进一步,所述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并流进冷凝流道,所述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在所述冷凝流道中向吸热流道放热,并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体,所述高温高压的液体经第二节流元件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所述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流入第四流道,所述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就是第四流道中的吸热介质,所述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在第四流道中吸收热量蒸发为冷媒气体。进一步,所述第三水泵将水从热水储箱的底部泵入吸热流道,并在吸热流道内吸收冷凝流道中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的放热,水温升高,再流回热水储箱的顶部,所述第三水泵再将水从热水储箱的底部泵入吸热流道直至整个热水储箱中的水均被加热。进一步,所述散热水箱的外侧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水箱连通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为散热水箱供应冷却水并提供水温变化时所需的体积膨胀空间,所述散热风扇加速散热水箱外部空气的对流,进而加速所述散热水箱的散热。进一步,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连接一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变换器),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上设有氢气入口、氢气出口、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和氢气分别经空气入口和氢气入口进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所述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中反应产生直流电,所述直流电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转换为稳定直流电。进一步,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均为节流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节流短管和节流孔板中任意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双重热泵循环回路,大大提高了热泵循环效率,通过氢能和太阳能的互补,改善了太阳能运行成本低但严重受限于天气,氢能不受天气影响但运行费用又较高的问题,使得系统的综合能效得到较好的平衡;充分利用低品位的、温度较低的燃料电池余热和太阳能,通过热泵效应得到高品位的、温度较高的热水,从而使得燃料电池余热和太阳能的用途更广泛,利用价值更高;系统中的压缩机、水泵等可以用燃料电池所发的直流电直接驱动,可以实现脱网运行,在沙漠、海岛等边远无电地区也能应用;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可适应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全部由可再生能源驱动(氢能、太阳能),零污染、零排放,对环境友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的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1、第一蒸发器2、散热水箱3、第一水泵4、第一节流元件7、第二蒸发器14、压缩机5、冷凝器6、第二节流元件15、太阳能集热器8、第二水泵16、热水储箱9和第三水泵1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1连接一DC/DC变换器1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1上设有氢气入口、氢气出口、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空气和氢气分别经空气入口和氢气入口进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1,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1中反应产生直流电,直流电通过DC/DC变换器11转换为稳定直流电。散热水箱3的外侧设有散热风扇12,所述散热水箱3连通膨胀水箱13,所述膨胀水箱13为散热水箱3供应冷却水并提供水温变化时所需的体积膨胀空间,所述散热风扇12加速散热水箱3外部空气的对流,进而加速所述散热水箱3的散热。第一蒸发器2和第二蒸发器14为并联,第一蒸发器2包括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所述第二蒸发器14包括第三流道141和第四流道142,所述第一流道21和第三流道141为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流道22和第四流道14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

【技术保护点】
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第一蒸发器、散热水箱、第一水泵、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第二节流元件、太阳能集热器、第二水泵、热水储箱和第三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为并联,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为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为蒸发流道,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流道和吸热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依次连接散热水箱、第一水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构成燃料电池冷却水回路,所述第三流道依次连接第二水泵、太阳能集热器构成集热回路,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流道、第一节流元件构成第一热泵循环回路,所述第四流道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流道、第二节流元件构成第二热泵循环回路,所述吸热流道依次连接热水储箱和第三水泵构成热水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第一蒸发器、散热水箱、第一水泵、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第二节流元件、太阳能集热器、第二水泵、热水储箱和第三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为并联,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为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为蒸发流道,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流道和吸热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依次连接散热水箱、第一水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构成燃料电池冷却水回路,所述第三流道依次连接第二水泵、太阳能集热器构成集热回路,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流道、第一节流元件构成第一热泵循环回路,所述第四流道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流道、第二节流元件构成第二热泵循环回路,所述吸热流道依次连接热水储箱和第三水泵构成热水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将散热水箱中的冷却水泵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中,所述冷却水带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中的反应热,所述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并流入第一流道,所述冷却水的热量在第一流道中被所述第二流道的吸热介质吸收,所述冷却水的温度降低,并流回散热水箱,所述冷却水在散热水箱中进一步散热,所述冷却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至能够再次冷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所述第二水泵将水泵入太阳能集热器,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中水被加热,加热的水流入第三流道中,加热的水在第三流道中将热量传递给第四流道的吸热介质,再流回第二水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并流进冷凝流道,所述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在所述冷凝流道中向吸热流道放热,并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体,所述高温高压的液体经第一节流元件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瑞杨宇飞柴国民郝义国吴波熊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