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彦专利>正文

自动防雨百叶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96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百叶窗,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防雨百叶窗。包括窗框及由上至下且可转动地安装在窗框上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上端重于下端,各叶片的上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窗框连接的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所述叶片可在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之间摆动。所述叶片包括叶片体、挡水槽及平衡体,其中叶片体的两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窗框转动连接,所述叶片体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平衡体和挡水槽,所述挡水槽位于所述叶片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晴天时处于开启状态,不影响通风;在雨天能自动关闭,无需人管理,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防雨百叶窗
本技术涉及百叶窗,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防雨百叶窗。
技术介绍
百叶窗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现有的百叶窗包括若干叶片排列组成,可以通过调节叶片的角度,从而控制叶片对窗面的遮挡和叶片间的间隔,从而调节百叶窗的透光和通风程度。因此,百叶窗具有窗口遮挡功能和保证通风透气的优点。然而,在一些大型建筑物上或者风雨较大且通风量要求也大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大型工厂或者大型建筑,经常会受到伴随着强风的雨水侵袭,不仅要保证通风和遮挡的情况下,还需要有效的防暴雨。但是,现有的百叶窗缺乏防雨功能,在遇到下雨或暴雨天,雨水容易从百叶窗的叶片间隔进入室内,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并通风效果不好及透光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防雨百叶窗,以解决现有百叶窗缺乏防雨功能、通风效果不好及透光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防雨百叶窗,包括窗框及由上至下且可转动地安装在窗框上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上端重于下端,各叶片的上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窗框连接的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所述叶片可在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之间摆动。所述叶片包括叶片体、挡水槽及平衡体,其中叶片体的两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窗框转动连接,所述叶片体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平衡体和挡水槽,所述挡水槽位于所述叶片体的外侧。所述挡水槽沿横向设置于所述叶片的下端、并且两端为敞开式结构。所述叶片体的下端由下至上设有下挡板I和下挡板II,所述下挡板I和下挡板II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挡水槽,所述挡板I的高度高于所述下挡板II的高度。所述平衡体沿横向设置于所述叶片体的上端内侧,所述平衡体使所述叶片体的上端向下转动、且与所述下限位柱接触。所述叶片体的上端外侧沿横向设有上挡板。所述叶片体的中心两侧沿横向设有加强筋。所述上限位柱位于所述转轴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叶片的外侧,所述下限位柱位于所述叶片的内侧,所述叶片的摆动角度范围为0-60度。所述叶片采用透明材料。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晴天时处于开启状态,基本上不影响通风;在雨天能自动关闭,无需人管理,使用方便。2.本技术选用透明材料又不遮光。4.本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安装。5.本技术适用于家庭、学校、机关、商场、部队、工厂及仓库等凡是需要开窗通风的场所,解决了多年来下雨关窗的麻烦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I处放大图。图中:1为窗框,2为叶片,21为叶片体,22为挡水槽,23为平衡体,24为上挡板,25为加强筋,3为转轴,4为上限位柱,5为铰孔,6为下限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防雨百叶窗,包括窗框1及由上至下且可转动地安装在窗框1上的多个叶片2,叶片2的上端重于下端,各叶片2的上端两侧设有与窗框1连接的上限位柱4和下限位柱6,叶片2可在上限位柱4和下限位柱6之间摆动。如图3所示,叶片2包括叶片体21、挡水槽22及平衡体23,其中叶片体21的两端通过转轴3与窗框1转动连接,叶片体2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平衡体23和挡水槽22,挡水槽22位于叶片体21的外侧。进一步地,挡水槽22沿横向设置于叶片2的下端、并且两端为敞开式结构。进一步地,叶片体21的下端由下至上设有下挡板I和下挡板II,下挡板I和下挡板II之间的间隙形成挡水槽22,挡板I的高度高于下挡板II的高度,以便聚集更多的水。平衡体23沿横向设置于叶片体21的上端内侧,平衡体23使叶片体21的上端向下转动、且与下限位柱6接触,通过下限位柱6限位。上限位柱4位于转轴3的上方、且位于叶片2的外侧,下限位柱6位于叶片2的内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限位柱4设置于转轴3的上方、且与转轴3的连线与水平线成105度夹角,下限位柱6与转轴3的连线与水平线成165度夹角,叶片2的摆动角度范围为0-60度。进一步地,叶片体21的上端外侧沿横向设有上挡板24,上挡板24可进一步阻挡水进入室内。叶片体21的中心两侧沿横向设有加强筋25,以便加强叶片2的强度。进一步地,叶片2采用透明材料,不遮挡阳光。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叶片2采用透明塑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利用重力平衡原理,在叶片2横向两端各连接一个转轴3,通过转轴3与窗框1转动连接。在晴天时,由于叶片2的上、下两端的重力不等,上端因设有平衡体23,所以重于下端,使叶片2的上端向下转动、且通过下限位柱6限位。此时,叶片2处于开启状态,便于通风,如图4所示。在雨天时,雨水落入挡水槽22内后,又破坏了原平衡使叶片2竖起,且通过上限位柱4限位。此时,叶片2达到关闭状态,起到了防雨的作用,如图5-6所示。待到晴天时,雨水干后叶片2又自动放平,回复初始状态。如此周而复,使叶片2在晴天自动打开,雨天自动关闭的工作状态,无需人管理,方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防雨百叶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防雨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及由上至下且可转动地安装在窗框(1)上的多个叶片(2),所述叶片(2)的上端重于下端,各叶片(2)的上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窗框(1)连接的上限位柱(4)和下限位柱(6),所述叶片(2)可在上限位柱(4)和下限位柱(6)之间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防雨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及由上至下且可转动地安装在窗框(1)上的多个叶片(2),所述叶片(2)的上端重于下端,各叶片(2)的上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窗框(1)连接的上限位柱(4)和下限位柱(6),所述叶片(2)可在上限位柱(4)和下限位柱(6)之间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雨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包括叶片体(21)、挡水槽(22)及平衡体(23),其中叶片体(21)的两端通过转轴(3)与所述窗框(1)转动连接,所述叶片体(2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平衡体(23)和挡水槽(22),所述挡水槽(22)位于所述叶片体(21)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雨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槽(22)沿横向设置于所述叶片(2)的下端、并且两端为敞开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防雨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体(21)的下端由下至上设有下挡板I和下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彦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