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371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酵装置搅拌不均匀等技术问题。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本离合结构包括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相连的摩擦片一,导流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阀体,阀体的上端具有与摩擦片一对应的摩擦片二,保护罩上固定设置有以接触盘,接触盘上设置有两个导电凸块一,摩擦片一上开设有环槽,环槽内绕有生磁线圈,生磁线圈的两个接头分别连接有一导电凸块二,导电凸块二固定设置在摩擦片一的外缘,且两个导电凸块一能够分别与两个导电凸块二接触;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均为铁质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搅拌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涉及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
技术介绍
杭白菊,冬苗、春叶、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华,四时之灵气,常饮菊花茶,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杭白菊由多年生草本植物鲜白菊蒸煮晾干而成,一向与龙井茶齐名。杭白菊全身是宝,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大,杭白菊秸秆已经成为污染环境的重大“隐患”,其原因在于,杭白菊秸秆的深加工未能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其实,杭白菊秸秆经过发酵之后,可作为高价值的肥料和动物饲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主搅拌杆旋转的同时,间歇性上下运动,以优化搅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本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驱动电机、主搅拌杆、辅搅拌杆、搅拌桨和温控水箱,所述主搅拌杆为中空结构,且通过花键与发酵桶的上端板连接,所述主搅拌杆内插设有一中空的导流杆,所述主搅拌杆与导流杆固定相连,所述发酵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保护罩,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本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11)、驱动电机(12)、主搅拌杆(13)、辅搅拌杆(14)、搅拌桨(15)和温控水箱(16),所述主搅拌杆(13)为中空结构,且通过花键与发酵桶(11)的上端板连接,所述主搅拌杆(13)内插设有一中空的导流杆(17),所述主搅拌杆(13)与导流杆(17)固定相连,所述发酵桶(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保护罩(3),所述驱动电机(12)位于保护罩(3)内,本离合结构包括与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相连的摩擦片一(41),所述导流杆(1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阀体(44),所述阀体(44)的上端具有与摩擦片一(41)对应的摩擦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杭白菊秸秆发酵装置上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本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11)、驱动电机(12)、主搅拌杆(13)、辅搅拌杆(14)、搅拌桨(15)和温控水箱(16),所述主搅拌杆(13)为中空结构,且通过花键与发酵桶(11)的上端板连接,所述主搅拌杆(13)内插设有一中空的导流杆(17),所述主搅拌杆(13)与导流杆(17)固定相连,所述发酵桶(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保护罩(3),所述驱动电机(12)位于保护罩(3)内,本离合结构包括与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相连的摩擦片一(41),所述导流杆(1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阀体(44),所述阀体(44)的上端具有与摩擦片一(41)对应的摩擦片二(42),所述保护罩(3)上固定设置有以接触盘(43),所述接触盘(43)上设置有两个导电凸块一(45),所述摩擦片一(41)上开设有环槽(46),所述环槽(46)内绕有生磁线圈(47),所述生磁线圈(47)的两个接头分别连接有一导电凸块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娟丽吴金毛费伟英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