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19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3:34
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包括支架、第一缠绕装置、第二缠绕装置、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支架上部垂直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缠绕装置包括第一转盘、第一导向轮、第一角度杆装置,第一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一转盘右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4°44′;第二缠绕装置包括第二转盘、第二导向轮、第二角度杆装置,第二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二转盘右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4°44′;第一动力机构控制第一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第二动力机构控制第二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帘子布缠绕装置通过第一缠绕装置和第二缠绕装置对内筒同时进行两层帘子布的缠绕,在保证橡胶软管承压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橡胶软管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低压橡胶软管都是以夹布橡胶软管为主,将夹布以45°的缠绕角缠绕在内胶管上,这种夹布橡胶软管需要缠绕多层夹布才能减小伸长率,同时这种橡胶软管的承压能力弱,管体的整体柔软性差。鉴于传统夹布橡胶软管的缺陷,近年来发展了一种采用帘子布为增强层的橡胶软管,这种橡胶软管的柔软性好切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但是这种橡胶软管在缠绕帘子布时对其缠绕角度是有要求的,而现有的缠绕设备不能完全保证帘子布缠绕角度的一致,而帘子布的缠绕角度影响其伸长率,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橡胶软管成型过程中帘子布的缠绕角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精准控制的帘子布缠绕角度的缠绕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包括支架、第一缠绕装置、第二缠绕装置、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支架上部垂直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部垂直设置第一内筒套,所述第二支撑板中部垂直设置第二内筒套,所述第一内筒套和第二内套筒中滑动连接内筒;所述第一缠绕装置包括第一转盘、第一导向轮、第一角度杆装置;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一内筒套的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上安装第一帘子布卷,所述第一导向轮与第一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包括第一角度杆和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通过第一固定盘与第一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位于第一导向轮的右侧,所述第一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一转盘右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4°44′;所述第二缠绕装置包括第二转盘、第二导向轮、第二角度杆装置;所述第二转盘与第二内筒套的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上安装第二帘子布卷,所述第二导向轮与第二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包括第二角度杆和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通过第二固定盘与第二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位于第二导向轮的左侧,所述第二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二转盘右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4°44′;所述第一动力机构控制第一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所述第二动力机构控制第二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的右端面固定设置第一安全配重,所述第一安全配重呈葫芦形结构,所述第一安全配重的大圆结构与第一转盘进行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全配重与第一内筒套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与第一角度杆装置设置在第一安全配重的大圆结构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盘为正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有4个第一角度螺纹孔,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4个第一固定螺纹孔,所述第一角度螺纹孔与第一固定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固定盘与第一转盘进行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的右端面固定设置第二安全配重,所述第二安全配重呈葫芦形结构,所述第二安全配重的大圆结构与第二转盘进行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安全配重与第二内筒套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与第二角度杆装置设置在第二安全配重的大圆结构端。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盘为正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盘上设有4个第二角度螺纹孔,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4个第二固定螺纹孔,所述第二角度螺纹孔与第二固定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固定盘与第二转盘进行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转盘的旋转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与内筒前进一个第一帘子布卷宽度所需的时间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与内筒前进一个第二帘子布卷宽度所需的时间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传送皮带、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一主动轮进行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传送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一转盘的左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一内筒套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为变频电机。优选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轮、第二传送皮带、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第二主动轮进行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一传送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第二转盘的左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第二内筒套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为变频电机。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其工作原理:将第一帘子布卷套在第一导向轮上,并将第一帘子布从第一角度杆上面绕过,再从内筒底部绕过缠绕在内筒上;启动第一电机,使第一转盘旋转,使内筒在往前行进的过程中将第一帘子布缠绕在内筒上形成第一层帘子布层;其中第一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一转盘右端面之间夹角54°44′的设置使第一帘子布在内筒上形成54°44′的最佳平衡缠绕角,增加了胶管的使用寿命。将第二帘子布卷套在第二导向轮上,并将第二帘子布从第二角度杆上面绕过,再从内筒底部绕过缠绕在内筒上;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转盘旋转,使内筒在往前行进的过程中将第二帘子布缠绕在内筒上形成第二层帘子布层;其中第二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二转盘右端面之间夹角54°44′的设置使第二帘子布在内筒上形成54°44′的最佳平衡缠绕角,增加了胶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帘子布缠绕装置通过第一缠绕装置和第二缠绕装置对内筒同时进行两层帘子布的缠绕,在保证橡胶软管承压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生产效率。2.本技术帘子布缠绕装置通过第一缠绕装置中设置第一角度杆装置,其中第一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一转盘右端面之间夹角54°44′的设置使第一层帘子布在内筒上形成54°44′的最佳平衡缠绕角,增加了胶管的使用寿命;第二缠绕装置中设置第二角度杆装置,其中第二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二转盘右端面之间夹角54°44′的设置使第二层帘子布在内筒上形成54°44′的最佳平衡缠绕角,增加了胶管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角度杆和第二角度杆还起到了张紧帘子布的作用,使帘子布紧紧的缠绕在内筒上。2.本技术帘子布缠绕装置通过第一动力机构控制第一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第二动力机构控制第二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使第一转盘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与内筒前进一个第一帘子布卷宽度所需的时间相等,保证第一层帘子布卷缠绕在内筒上时既不会留有空隙又不会有重合相压的地方;使第二转盘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与内筒前进一个第二帘子布卷宽度所需的时间相等,保证第二层帘子布卷缠绕在内筒上时既不会留有空隙又不会有重合相压的地方,从而保证内筒缠绕两层帘子布后各处的外径均一致。附图说明图1-图4是本技术帘子布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6是本技术第一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8是本技术第二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9-图11是本技术第一角度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帘子布缠绕装置对内筒缠绕帘子布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01–内筒,02–第一帘子布卷,03–第二帘子布卷;1–支架,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第一内筒套,14–第二内筒套,2–第一缠绕装置,21–第一转盘,22–第一导向轮,23–第一角度杆装置,231–第一角度杆,232–第一固定盘,233–第一角度螺纹孔,24–第一固定螺纹孔,25–第一安全配重,3–第二缠绕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架、第一缠绕装置、第二缠绕装置、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支架上部垂直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部垂直设置第一内筒套,所述第二支撑板中部垂直设置第二内筒套,所述第一内筒套和第二内套筒中滑动连接内筒;所述第一缠绕装置包括第一转盘、第一导向轮、第一角度杆装置;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一内筒套的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上安装第一帘子布卷,所述第一导向轮与第一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包括第一角度杆和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通过第一固定盘与第一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位于第一导向轮的右侧,所述第一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一转盘右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4°44′;所述第二缠绕装置包括第二转盘、第二导向轮、第二角度杆装置;所述第二转盘与第二内筒套的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上安装第二帘子布卷,所述第二导向轮与第二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包括第二角度杆和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通过第二固定盘与第二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位于第二导向轮的左侧,所述第二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二转盘右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4°44′;所述第一动力机构控制第一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所述第二动力机构控制第二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架、第一缠绕装置、第二缠绕装置、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支架上部垂直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部垂直设置第一内筒套,所述第二支撑板中部垂直设置第二内筒套,所述第一内筒套和第二内套筒中滑动连接内筒;所述第一缠绕装置包括第一转盘、第一导向轮、第一角度杆装置;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一内筒套的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上安装第一帘子布卷,所述第一导向轮与第一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包括第一角度杆和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通过第一固定盘与第一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度杆装置位于第一导向轮的右侧,所述第一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一转盘右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4°44′;所述第二缠绕装置包括第二转盘、第二导向轮、第二角度杆装置;所述第二转盘与第二内筒套的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上安装第二帘子布卷,所述第二导向轮与第二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包括第二角度杆和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通过第二固定盘与第二转盘的右端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度杆装置位于第二导向轮的左侧,所述第二角度杆的中心轴与第二转盘右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4°44′;所述第一动力机构控制第一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所述第二动力机构控制第二转盘的旋转及旋转速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转盘的右端面固定设置第一安全配重,所述第一安全配重呈葫芦形结构,所述第一安全配重的大圆结构与第一转盘进行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全配重与第一内筒套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与第一角度杆装置设置在第一安全配重的大圆结构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帘子布缠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盘为正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有4个第一角度螺纹孔,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4个第一固定螺纹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广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青橡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