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187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土源传送单元、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微生物降解单元、清洗沉淀单元、脱水单元、粪便传送单元、灭菌除臭单元、土肥混合单元和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处理后的粪便与处理后的土壤混合的方式,修复了土壤“沙”化严重,营养物缺乏的问题;清洗液回收模块回收过程保证了滤网区水流的扰动,解决了滤网容易堵塞的问题;清洗液回收模块有效抑制了对底部沉淀物的扰动,使回收到的清洗液不含泥土杂质。

An enhanced soil remedi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ttening type soil remediation device, including soil pretreatment unit, transmission unit,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cleaning unit, sedimentation unit, dehydration unit, feces conveying unit, sterilizing and deodorizing unit, and mixing unit and repair soil source transfer uni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feces and after treatment after the soil mixed mode, repair the soil sand serious nutrient deficiency problems; the cleaning liquid recycling module recycling process to ensure the flow disturbance filter, solves the problem of easy blocking of the filter; cleaning liquid recycling module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disturbance of the sediment at the bottom of the cleaning liquid, the recovery is not to the soil containing impur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在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堪忧;然而现有的土壤修复设备存在修复过的土壤“沙”化严重,并且营养物也一并被过滤掉了,另外土壤清洗液的回收也存在残余土渣过多的问题,容易堵塞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能修复污染土源。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土源传送单元、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微生物降解单元、清洗沉淀单元、脱水单元、粪便传送单元、灭菌除臭单元、土肥混合单元和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所述土源传送单元的出料端与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的入料端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的出料端与微生物降解单元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的出料端与清洗沉淀单元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清洗沉淀单元的出料端与脱水单元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粪便传送单元的出料端与灭菌除臭单元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灭菌除臭单元的出料端和脱水单元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共同与土肥混合单元的人料端连接;所述土肥混合单元的出料端与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沉淀单元包括液压稳定模块、容器模块、搅拌模块和清洗液回收模块;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和搅拌模块在容器模块内腔,并同轴心设置;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漂浮在容器模块的内部液面上;所述搅拌模块固定设置在容器模块底部;所述吗液压稳定模块设置在清洗液回收模块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包括平衡模块、过滤模块和支撑模块;所述平衡模块、过滤模块和支撑模块依次从上至下同轴心设置,其轴心位置共同连接在滤盘轴上。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模块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为顶部开口的柱形结构,下部为倒锥形结构;容器模块上部柱形结构侧壁的下部设有带密封阀门的入料口,倒锥形结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容器模块的柱形结构内壁设有螺旋导轨。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处理后的粪便与处理后的土壤混合的方式,修复了土壤“沙”化严重,营养物缺乏的问题。(2)清洗液回收模块回收过程保证了滤网区水流的扰动,解决了滤网容易堵塞的问题。(3)清洗液回收模块有效抑制了对底部沉淀物的扰动,使回收到的清洗液不含泥土杂质附图说明附图1为土壤修复装置整体方案图;附图2为清洗沉淀单元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清洗液回收模块结构视图;附图4为第一滤盘示意图;附图5为第二滤盘示意图;附图6为第三滤盘示意图;附图7为第一支撑盘示意图;附图8为第二支撑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土源传送单元1、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微生物降解单元5、清洗沉淀单元6、脱水单元7、粪便传送单元9、灭菌除臭单元2、土肥混合单元3和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4;所述土源传送单元1的出料端与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的入料端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的出料端与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出料端与清洗沉淀单元6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清洗沉淀单元6的出料端与脱水单元7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粪便传送单元9的出料端与灭菌除臭单元2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灭菌除臭单元2的出料端和脱水单元7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共同与土肥混合单元3的人料端连接;所述土肥混合单元3的出料端与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4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如附图2所示,清洗沉淀单元6包括液压稳定模块、容器模块16、搅拌模块14和清洗液回收模块;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和搅拌模块14在容器模块内腔,并同轴心设置;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漂浮在容器模块16的内部液面上;所述搅拌模块14固定设置在容器模块16底部;所述吗液压稳定模块设置在清洗液回收模块正上方。如附图3所示,清洗液回收模块包括平衡模块、过滤模块和支撑模块;所述平衡模块、过滤模块和支撑模块依次从上至下同轴心设置,其轴心位置共同连接在滤盘轴上。如附图3、4、5和6所示,过滤模块包括第一滤盘24、第二滤盘23、第三滤盘22和滤盘轴;所述第一滤盘24、第二滤盘23和第三滤盘22为与容器模块16上部内径相同的圆盘结构,并依次从下至上同轴心间距设置;在第一滤盘24、第二滤盘23和第三滤盘22的轴心处,分别设有轴承孔,并分别与滤盘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滤盘24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圆台形通孔;所述第二滤盘23的非圆心处设置第一局部滤网区32,第一局部滤网区32联通第二滤盘23上下两侧;第二滤盘23上下表面分别垂直设有矩形第一扰动板34和第二扰动板35,第一扰动板34设置在与第一局部滤网区32相对轴心的中心对称处;所述第一扰动板34所在面与第二滤盘23所在面的交线经过圆心;所述第二扰动板35在第二滤盘23下表面,并与第一扰动板34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滤盘22的非圆心处设置第二局部滤网区36,第二局部滤网区36联通第三滤盘22上下两侧,并与第二滤盘23上的第一扰动板34对应设置;第三滤盘22设有若干吸水通道21和硬质吸水管18,若干所述吸水通道21的入水孔设置在第三滤盘22的上表面,吸水通道21的出水端与硬质吸水管18的入水端在第三滤盘22内部连接;硬质吸水管18出水端连接柔性吸水管入水端,柔性吸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水泵,水泵出水端设置在容器模块16外侧;所述第三滤盘22上表面设有圆环柱形凸台,其中平衡模块设置在圆环柱形凸台的围合范围内。如附图3所示,平衡模块包括砝码盘17和浮子19;所述浮子19底部与滤盘轴顶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砝码盘17在z轴方向高出浮子19顶面,砝码盘17通过砝码盘支撑45与第三滤盘2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浮子19顶面中部设有六边行凹槽20;如附图3、7和8所示,支撑模块包括第一支撑盘25、第二支撑盘29和支撑杆26;所述第一支撑盘25和第二支撑盘29为圆盘结构,并同轴心间距设置;第一支撑盘25和第二支撑盘29的边缘处通过环柱形凸台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盘25的上部与滤盘轴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盘25边缘处缕空成若干扇环形,若干缕空的扇环形以圆心成圆周阵列分布;第二支撑盘29中部缕空成若干扇环形,若干缕空的扇环形以圆心成圆周阵列分布;第一支撑盘25和第二支撑盘29上的镂空部分无重合区域;若干所述支撑杆26均匀设置在第二支撑盘29下底面的边缘处;所述第二支撑盘29底面设置若干阻力浆片27若干阻力浆片27与第二支撑盘29底面垂直设置,并成圆周阵列分布;如附图2所示,液压稳定模块包括液压缸11、液压缸活塞杆12、六角卡销13;所述液压缸11为可旋转液压缸,液压缸11竖直固定在浮子19正上方;所述六角卡销13为六边行柱状结构,六角卡销13顶面固定在液压缸活塞杆12末端,液压缸11驱动液压缸活塞杆12,并带动六角卡销13插入浮子19上的六边形凹槽20中。如附图2所示,容器模块16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为顶部开口的柱形结构,下部为倒锥形结构;容器模块16上部柱形结构侧壁的下部设有带密封阀门的入料口,倒锥形结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容器模块16的柱形结构内壁设有螺旋导轨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土源传送单元(1)、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微生物降解单元(5)、清洗沉淀单元(6)、脱水单元(7)、粪便传送单元(9)、灭菌除臭单元(2)、土肥混合单元(3)和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4);所述土源传送单元(1)的出料端与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的入料端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的出料端与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出料端与清洗沉淀单元(6)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清洗沉淀单元(6)的出料端与脱水单元(7)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粪便传送单元(9)的出料端与灭菌除臭单元(2)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灭菌除臭单元(2)的出料端和脱水单元(7)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共同与土肥混合单元(3)的人料端连接;所述土肥混合单元(3)的出料端与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4)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肥型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土源传送单元(1)、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微生物降解单元(5)、清洗沉淀单元(6)、脱水单元(7)、粪便传送单元(9)、灭菌除臭单元(2)、土肥混合单元(3)和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4);所述土源传送单元(1)的出料端与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的入料端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单元(8)的出料端与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出料端与清洗沉淀单元(6)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清洗沉淀单元(6)的出料端与脱水单元(7)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所述粪便传送单元(9)的出料端与灭菌除臭单元(2)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灭菌除臭单元(2)的出料端和脱水单元(7)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共同与土肥混合单元(3)的人料端连接;所述土肥混合单元(3)的出料端与修复后土源传送单元(4)的入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肥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跃高飞王酉宁高树龙谢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