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0982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6:05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将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求诊数据集的一部分;通过第二接口单元将由医务人员诊治过的既往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参考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医疗数据集的一部分;通过第三接口单元将检验机构可提供的检验项目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检验数据集;以及响应于通过第一接口单元接收到的患者请求,通过匹配单元将求诊数据集与医疗数据集进行匹配,或者将求诊数据集与检验数据集进行匹配,以基于匹配的结果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或者患者和检验机构之间的双向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及系统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总体上涉及健康物联网和移动医疗领域,并更为具体地涉及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医生和患者。然而,可能存在患者所就诊的医院或科室所擅长的专业领域与患者所患病症无法完全吻合的问题,这种所谓的“错配”可能导致医疗效率低下。这也相应地导致医生无法筛选到合适的患者,医疗资源浪费不可避免。目前,出现的多数互联网医疗网站和软件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描述来为其推荐医院科室和医生,或者为其分配在线医生对其进行健康咨询。这有可能因患者对其病症描述不确切而导致其得不到专业医生的诊疗建议,使得医生对患者的疾病存在误诊或耽误患者及时就医而危害患者的健康。此外,也有软件需患者通过将个人的生理指标以图片形式上传至在线咨询软件来进行相关咨询,但这样患者也只能等到众多专业人士(医护人员或其他专家)经过费时费力地寻找或者无意中浏览到这条信息后,才能对进行相关咨询。这种求医问医并得到有效回复的过程对医患双方都是费时费力的等待,大大降低医疗资源和互联网环境带来的通讯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将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求诊数据集的一部分,其中求诊数据集为从患者提供的全部信息中提取的数据的集合,并且其中生理指标元数据为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中提取的数据,生理指标包括:健康器械检测结果、化验结果、影像学数据、特征基因序列以及特征蛋白质序列;通过第二接口单元将由医务人员诊治过的既往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参考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医疗数据集的一部分;通过第三接口单元将检验机构可提供的检验项目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检验数据集;以及响应于通过第一接口单元接收到的患者请求,通过匹配单元将求诊数据集与医疗数据集进行匹配,或者将求诊数据集与检验数据集进行匹配,以基于匹配的结果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或者患者和检验机构之间的双向对接。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单元;第一接口单元,被配置为将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求诊数据集的一部分,其中求诊数据集为从患者提供的全部信息中提取的数据的集合,并且其中生理指标元数据为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中提取的数据,生理指标包括:健康器械检测结果、化验结果、影像学数据、特征基因序列以及特征蛋白质序列;第二接口单元,被配置为将由医务人员诊治过的既往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参考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医疗数据集的一部分;第三接口单元,被配置为将检验机构可提供的检验项目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检验数据集;以及匹配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第一接口单元接收到的患者请求,将求诊数据集与医疗数据集进行匹配,或者将求诊数据集与检验数据集进行匹配,以基于匹配的结果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或者患者和检验机构之间的双向对接。通过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及系统,患者能够通过将输入的基本求诊信息及其生理指标元数据与专业医务人员或所在科室的信息及其所掌握的既往患者的生理指标参考数据、通过匹配算法进行高质量的匹配,以获得符合条件的最佳专业医务人员(医生、护士、技师等)。这由此克服了求诊时的盲目性和医患信息不对称性,同时快速有效的实行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快速有效对接。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通过对附图中的示例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中提取的生理指标元数据的示例;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形成求诊数据集的具体流程;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常规求诊所需要的由患者提供的常规求诊信息;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指标驱动型求诊信息的生成流程;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医患双向对接系统的总体流程图7示出了示例性的生理指标元数据集模板;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匹配单元将求诊数据集与医疗数据集进行匹配的流程图;以及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系统的设备框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元素。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一些示例实施例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可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出于说明并且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例本公开的目的而描述,而非建议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在此描述的本公开的内容可以以下文描述的方式之外的各种方式实施。如本文中,术语“包括”及其各种变体可以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其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它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100的流程图。方法100包括如下主要步骤110-140。在步骤110,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将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求诊数据集的一部分,其中求诊数据集为从患者提供的全部信息中提取的数据的集合,并且其中生理指标元数据为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中提取的数据,生理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健康器械检测结果、化验结果、影像学数据、特征基因序列以及特征蛋白质序列。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中提取出生理指标元数据的示例200。如图2所示,患者的生理指标包括了影像学信息、波形数据、以及化验结果。从上述影像学信息中可以提取出包括了肿块大小、壁厚、以及暗区位置大小等的一部分生理指标元数据。从上述波形数据中可以提取出包括了P波、PR间期、QRS波群、QT间期、ST-T等的另一部分生理指标元数据,以及从化验结果中可以提取出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中性杆状粒细胞等的又一部分生理指标元数据。除上述图2中示出的生理指标元数据之外,求诊数据集还可以包括从第一接口单元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中的患者的既往病史、环境、以及既往治疗方法等的摘要数据,包含患者的上述这些信息的摘要数据在本文中也被统称为求诊信息摘要数据。需要指出,所谓“摘要”数据是指将患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关键字提取或特征提取后得到的数据。除上述生理指标元数据以及求诊信息摘要数据之外,求诊数据集还可以包括从第一接口单元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中的患者的基本/详细个人信息的摘要数据,基本/详细个人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医保信息、信用信息、以及患者的就诊阈值等。如上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求诊信息摘要数据、以及基本/详细个人信息的摘要数据共同构成了患者的求诊数据集。图3进一步示出了形成上述求诊数据集的具体流程300。需要指出,在图3的虚线框中所标识出的生理指标元数据提取过程可以例如以图2中所示的生理指标元数据提取过程200实现。现返回图1,在步骤120,在医务人员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口单元将由医务人员诊治过的既往患者的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将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求诊数据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求诊数据集为从所述患者提供的全部信息中提取的数据的集合,并且其中所述生理指标元数据为从所述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中提取的数据,所述生理指标包括:健康器械检测结果、化验结果、影像学数据、特征基因序列以及特征蛋白质序列;通过第二接口单元将由医务人员诊治过的既往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参考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医疗数据集的一部分;通过第三接口单元将检验机构可提供的检验项目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检验数据集;以及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单元接收到的患者请求,通过匹配单元将所述求诊数据集与所述医疗数据集进行匹配,或者将所述求诊数据集与所述检验数据集进行匹配,以基于所述匹配的结果实现所述患者和所述医务人员之间,或者所述患者和所述检验机构之间的双向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医患双向对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将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求诊数据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求诊数据集为从所述患者提供的全部信息中提取的数据的集合,并且其中所述生理指标元数据为从所述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中提取的数据,所述生理指标包括:健康器械检测结果、化验结果、影像学数据、特征基因序列以及特征蛋白质序列;通过第二接口单元将由医务人员诊治过的既往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参考生理指标元数据,作为医疗数据集的一部分;通过第三接口单元将检验机构可提供的检验项目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检验数据集;以及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单元接收到的患者请求,通过匹配单元将所述求诊数据集与所述医疗数据集进行匹配,或者将所述求诊数据集与所述检验数据集进行匹配,以基于所述匹配的结果实现所述患者和所述医务人员之间,或者所述患者和所述检验机构之间的双向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将所述患者的权重配置数据集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权重配置数据集包括由所述患者可配置的偏好选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求诊数据集还包括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的所述患者的既往病史、环境、以及既往治疗方法的摘要数据,其中所述摘要数据是将所述患者的上述信息进行关键字提取或特征提取后得到的数据;以及所述医疗数据集还包括从所述第二接口单元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的所述医务人员的科室、擅长领域、既往患者病例的摘要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接口单元接收由所述患者指定的求诊方式,其中所述求诊方式包括:常规求诊、指标驱动型求诊、检验和复诊;以及基于所指定的求诊方式,产生相应的患者请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由所述患者指定的求诊方式为指标驱动型求诊,通过所述第一单元接口将所述患者所设置的触发阈值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是否在所述触发阈值范围之内;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在所述触发阈值范围之内,自动生成所述患者请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求诊数据集与所述医疗数据集之间匹配的成功,由管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口单元分别向所述匹配中涉及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发送匹配成功信息,并且由所述管理单元跟踪就诊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就诊状态为等待检验,并且接收到由所述医务人员推荐的检验项目的列表,在所述匹配单元中将所述推荐的检验项目与所述检验数据集进行匹配,以为所述患者提供推荐的检验机构的列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将患者的生理指标接收到数据处理单元,以用于形成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包括:在数据处理单元中,根据生理指标元数据模板,从所接收的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中提取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生理指标元数据模板,从所接收的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中提取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包括:在预先确定应就诊科室的情况下,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根据所述科室的生理指标元数据模板,从所述患者的所有生理指标中提取所述科室所需的生理指标元数据。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生理指标元数据模板,从所获取的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中提取所述患者的生理指标元数据还包括:在未预先确定应就诊科室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接口单元将由所述医务人员所设定的匹配阈值接收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所述匹配阈值为所述医务人员所在科室内的诊疗的阈值范围;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根据每个科室的相应的生理指标元数据模板,从所述患者的所有生理指标中,分别获取每个科室所需的生理指标元数据;将所获取的每个生理指标元数据的值与相应的匹配阈值进行匹配以获得每个生理指标元数据的单项匹配度;根据每个单项匹配度获得各个科室的总匹配度;以及将所述总匹配度最高的科室确定为所述患者应就诊的科室。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匹配单元将所述求诊数据集与所述医疗数据集进行匹配包括:在所述匹配单元中,计算所述求诊数据集与所述医疗数据集之间的匹配度;以及响应于计算的匹配度大于匹配度阈值,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向所述患者提供医务人员的第一列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匹配单元,基于所述权重配置数据集,调整所述第一列表中的医务人员的排序,以提供更为匹配的医务人员的第二列表。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匹配单元将所述求诊数据集与所述检验数据集进行匹配包括:响应于所接收到的求诊方式为检验,通过匹配单元基于所述求诊数据集,向所述患者提供推荐的检验项目的列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匹配单元中将所述推荐的检验项目与检验数据集进行匹配,为所述患者提供检验机构的第三列表;以及通过所述匹配单元,基于所述权重配置数据集,调整所述第三列表中的检验机构的排序,以提供更为匹配的检验机构的第四列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代笛唐艺段小炼冯海玲曹小英高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芬兰,F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