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头电机
本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摆头电机。
技术介绍
交流电机:是用于实现机械能和交流电能相互转换的机械。交流电动机主要由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组成。由于交流电力系统的巨大发展,交流电机已成为最常用的电机。交流电机与直流电机相比,由于没有换向器,因此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维护维修简单经济,比较牢固,容易做成高转速、高电压、大电流、大容量的电机。交流电机功率的覆盖范围很大,从几瓦到几十万千瓦、甚至上百万千瓦。对于低功率的交流电机,采用直流电供电,需要使用驱动器控制电机的转动。常用的控制方式为,单片机输出一定占空比的PWM脉冲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接收到单片机输出的PWM脉冲信号,控制交流电机进行工作,交流电机的转速与PWM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成正比。即在外部硬件电路的配合下,将PWM脉冲信号转化为50Hz交流信号,使得交流电机正常工作。采用上述方式控制交流电机的转动,输出控制信号比较繁琐,且对于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有一定的要求。此外,为了控制电机的转动,需要设计外围硬件电路,外围硬件电路的设计也很复杂繁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头电机,它包括电机本体、控制电路、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二十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三场效应管、第十八电阻、第二二极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九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二十一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六场效应管、第十九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十电容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一控制输入端,阳极经第二十电阻接电源VCC,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经第十五电阻接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漏极接第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头电机,它包括电机本体、控制电路、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二十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三场效应管、第十八电阻、第二二极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九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二十一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六场效应管、第十九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十电容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一控制输入端,阳极经第二十电阻接电源VCC,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经第十五电阻接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漏极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电压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电压端,阴极经第十八电阻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