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051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其包括:A.根据预设空间采样间隔和炮检方位对原始炮点排列数据进行分选,获取输入数据;B.对输入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纯面波数据;C.根据纯面波数据计算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D.根据炮检方向的地表倾角对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的速度参数进行地表方位视速度到真速度校正;E.对每个共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进行真速度曲线统计,形成每个共接收点的唯一频散数据;F.根据每个共接收点的唯一频散数据计算近地表地层横波层速度模型。该方法建立的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的准确性高,能够有效提取三维地震数据面波并获得高精度频散数据,提高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转换横波静校正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数据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多波地震勘探工作中地表地层横波层速度模型直接关系到转换波成像,转换波静校正是多波成像处理难点,是转换波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静校正机制上转换波静校正量可分解为炮点的纵波静校正量和检波点的横波静校正量,前者可以通过常规纵波静校正得到解决,后者由于横波的传播不受孔隙流体的影响,横波波速小于纵波波速,横波低速带比纵波低速带厚度大,检波点横波静校正量与纵波静校正量相关度低、静校正量差异大。在静校正方法上,长波长静校正目前主要有转换波折射初至静校正、扫描系数法转换波静校正、表层模型法转换波静校正;短波长静校正主要有基于构造控制的共检波点叠加转换波剩余静校正、全局寻优大时移剩余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这些转换波静校正方法通常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不能最终确定转换横波地表速度结构模型,或者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的准确性较低,导致难以获取转换波折射初至,使得实际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转换横波静校正的有效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预设空间采样间隔和炮检方位对原始炮点排列数据进行分选,获取输入数据;B.对输入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纯面波数据;C.根据纯面波数据计算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D.根据炮检方向的地表倾角对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的速度参数进行地表方位视速度到真速度校正;E.对每个共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进行真速度曲线统计,形成每个共接收点的唯一频散数据;F.根据每个共接收点的唯一频散数据计算近地表地层横波层速度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预设空间采样间隔和炮检方位对原始炮点排列数据进行分选,获取输入数据;B.对输入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纯面波数据;C.根据纯面波数据计算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D.根据炮检方向的地表倾角对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的速度参数进行地表方位视速度到真速度校正;E.对每个共接收点的面波频散数据进行真速度曲线统计,形成每个共接收点的唯一频散数据;F.根据每个共接收点的唯一频散数据计算近地表地层横波层速度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采样间隔大于或者等于0.5m,炮检方位中心角θ满足0°<θ<360°,且炮检方位中心角间隔优选为5°、10°、15°、或者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地表横波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包括采用频率-波数分析法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武李书兵徐天吉张虹马昭军王斌黄玉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