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0510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其利用传感器采集震源信息;所述传感器为多个,呈空间立体化分布在隧道内部和隧道外部且与采集仪连接;根据震源信息的波形,分离出岩体破裂震源信息和辅助震源信息;将获取的震源信息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得到有效数据处理结果,包括:岩体破裂震源信息对应微震事件产生裂缝的位置、时间、能量以及对应的震动波传输速度;根据岩体破裂震源信息的数据处理结果,对岩体裂缝进行定位,并结合每个被定位的岩体裂缝对应的微震事件的能量和时间获得岩体微震事件产生的裂缝的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微震事件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时间进行精准刻画,实现隧道岩体破坏过程的描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由平原转向山区,隧道已成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要素。隧道施工安全问题也显得更为重要,在隧道施工开挖、爆破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安全生产需求非常迫切。因此需要不断加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测,并且提高监测效率,从而预防事故发生。传统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开挖和爆破等影响,需要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应力、应变、温度、松动圈监测以及岩爆监测等。目前现有的隧道监测方法,通常是在隧道中设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感应到的信息来监测隧道的破损情况。但是这种监测方法不能有效全面监测隧道的破损情况,尤其是对于工程条件复杂,监测环境恶劣等工程项目,要准确、快速、实时且大范围获得隧道应力及结构变化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的现有隧道监测方法中不能有效全面监测隧道的破损情况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其能够对施工隧道的岩体破坏进行有效全面的监测,确保隧道施工过程安全可靠;而且安装方便、适用广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包括:步骤S2,利用传感器采集震源信息;所述传感器为多个,呈空间立体化分布在隧道内部和隧道外部,且与采集仪连接;步骤S3,根据震源信息的波形,分离出岩体破裂震源信息和辅助震源信息;步骤S4,将获取的震源信息进行实时数据处理,经过滤处理去除冗余,得到有效数据处理结果,所述有效数据处理结果包括:岩体破裂震源信息对应微震事件产生裂缝的位置、时间、能量以及对应的震动波传输速度;步骤S5,根据岩体破裂震源信息的数据处理结果,对岩体产生的裂缝进行定位,并结合每个被定位的岩体裂缝对应的微震事件的能量和时间获得岩体微震事件产生的裂缝的时间分布规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包括:步骤S2,利用传感器采集震源信息;所述传感器为多个,呈空间立体化分布在隧道内部和隧道外部,且与采集仪连接;步骤S3,根据震源信息的波形,分离出岩体破裂震源信息和辅助震源信息;步骤S4,将获取的震源信息进行实时数据处理,经过滤处理去除冗余,得到有效数据处理结果,所述有效数据处理结果包括:岩体破裂震源信息对应微震事件产生裂缝的位置、时间、能量以及对应的震动波传输速度;步骤S5,根据岩体破裂震源信息的数据处理结果,对岩体产生的裂缝进行定位,并结合每个被定位的岩体裂缝对应的微震事件的能量和时间获得岩体微震事件产生的裂缝的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关键微震事件,采用双差成像定位算法对所述关键微震事件产生的裂缝进行进一步精确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还包括:步骤S6,利用岩体破裂微震事件的时间分布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采用三维可视化软件显示岩体变形和破裂反应的演化过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有效数据处理结果还包括:岩体破裂过程中对应的震动波传输速度;所述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还包括:步骤S7,利用所述震动波传输速度,采用双差成像方法对隧道岩体的波速场进行成像;通过成像结果反映的岩体波速场分布间接反映岩体内部应力分布状态和地质构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有效数据处理结果还包括:辅助震源信息对应微震事件产生裂缝的位置、时间、能量以及对应的震动波传输速度;所述隧道施工微震监测方法还包括:利用辅助震源信息优化岩体波速速度模型,对岩体微震事件的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优化调整。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恒姚海波吴进科孙强张鹏周阳文言靳利军马少军高飞高明生程立华尹留阳单中趁汪凉吴江张全贺黄振龙刘羽王雄付贵庆高万夫王鹏陈斌陈伟汤明崔宇声王彬张冰崔少光郭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