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广润专利>正文

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47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其中中间连接环、上连接环、右连接环和左连接环均采用相同的8字形结构片状结构,三个中间连接环设置在第二螺栓体上且其分别与第一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第二弹力测力计的上端和第三弹力测力计的上端相连,上连接环、右连接环和左连接环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上,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的下端分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嵌入设置在安装板的螺纹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便捷,能够清晰展示力的合成原理,容易使得初学者获得对力学深刻且直观的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物理教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物理学中,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初高中学习过程中,树立一个深刻且直观的力学印象,能够有效提高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其中,力的合成演示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目前力的合成演示装置,一般采用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弹簧秤、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等实验器材以现场拼接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较为繁琐,容易使得初学者分心对相关实验器材进行拼接,而难以有效获得对力的合成原理深刻且直观的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操作便捷,能够清晰展示力的合成原理,容易使得初学者获得对力学深刻且直观的印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中间连接环、上连接环、右连接环和左连接环均采用相同的8字形结构片状结构,三个所述中间连接环设置在第二螺栓体上且其分别与第一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第二弹力测力计的上端和第三弹力测力计的上端相连,所述上连接环、右连接环和左连接环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上,所述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的下端分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嵌入设置在安装板的螺纹孔内。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螺纹孔均布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其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相邻间的间距为5mm-1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栓体包括六角头、套筒挡肩、套环、螺柱和套筒,所述六角头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柱的顶端,所述套筒挡肩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的顶端,所述套筒嵌套在所述螺柱上且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螺柱相连,所述套筒的下端与所述螺柱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8mm-15mm,所述套环嵌套在所述套筒的下端且其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套筒相连。进一步地,三个所述中间连接环分别依次嵌套在所述套筒上且其处于所述套环和所述套筒挡肩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均采用与所述第二螺栓体相同的结构。进一步地,支撑框嵌套在所述安装板上。进一步地,两个粘贴条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框的左右框边背面。进一步地,两个吊耳设置在所述支撑框的上端,且其关于所述支撑框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操作便捷,设置带有螺纹孔的安装板作为基体板,然后设置四个螺栓体和三个弹力测力计,形成一个两个分力合成一个合力的快捷演示装置。2、本技术能够清晰展示力的合成原理,容易使得初学者获得对力学深刻且直观的印象。3、本技术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4、本技术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5、本技术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对力的合成的演示,便于高效地完成教学进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标号为9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粘贴条,2-支撑框,3-吊耳,4-上连接环,5-安装板,6-第一螺栓体,7-第一弹簧测力计,8-中间连接环组,9-第二螺栓体,10-第二弹力测力计,11-右连接环,12-第三螺栓体,13-第四螺栓体,14-左连接环,15-第三弹力测力计,16-螺纹孔,91-六角头,92-套筒挡肩,93-套环,94-螺柱,95-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包括粘贴条1、支撑框2、吊耳3、上连接环4、安装板5、第一螺栓体6、第一弹簧测力计7、中间连接环组8、第二螺栓体9、第二弹力测力计10、右连接环11、第三螺栓体12、第四螺栓体13、左连接环14、第三弹力测力计15、螺纹孔16,中间连接环、上连接环4、右连接环11和左连接环14均采用相同的8字形结构片状结构,三个中间连接环设置在第二螺栓体9上且其分别与第一弹簧测力计7的下端、第二弹力测力计10的上端和第三弹力测力计15的上端相连,上连接环4、右连接环11和左连接环14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栓体6、第三螺栓体12和第四螺栓体13上,第一螺栓体6、第三螺栓体12和第四螺栓体13的下端分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嵌入设置在安装板5的螺纹孔16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个螺纹孔16均布设置在安装板5上,且其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相邻间的间距为5mm-10mm。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螺栓体9包括六角头91、套筒95挡肩92、套环93、螺柱94和套筒95,六角头91固定设置在螺柱94的顶端,套筒95挡肩92固定设置在套筒95的顶端,套筒95嵌套在螺柱94上且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螺柱94相连,套筒95的下端与螺柱94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8mm-15mm,套环93嵌套在套筒95的下端且其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套筒95相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三个中间连接环分别依次嵌套在套筒95上且其处于套环93和套筒95挡肩92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螺栓体6、第三螺栓体12和第四螺栓体13均采用与第二螺栓体9相同的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框2嵌套在所述安装板5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粘贴条1分别设置在支撑框2的左右框边背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吊耳3设置在支撑框2的上端,且其关于支撑框2的竖直中心线对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便捷,设置带有螺纹孔16的安装板5作为基体板,然后设置四个螺栓体和三个弹力测力计,形成一个两个分力合成一个合力的快捷演示装置,能够清晰展示力的合成原理,容易使得初学者获得对力学深刻且直观的印象;具体地,由于安装板5上的螺纹孔16分布均匀,第一螺栓体6旋入在安装板5上的一个螺纹孔16内,先通过控制第三螺栓体12和第四螺栓体13在安装板5的安装位置,使得第二弹力测力计10和第三弹力测力计15分别对第二螺栓体9施加一个拉力,此时第二螺栓体9将合成的力传递到第一弹簧测力计7上,将第二螺栓体9旋入一个其正下方的螺纹孔16内,可以分别稳定地读取到第一弹簧测力计7、第二弹力测力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环、上连接环、右连接环和左连接环均采用相同的8字形结构片状结构,三个所述中间连接环设置在第二螺栓体上且其分别与第一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第二弹力测力计的上端和第三弹力测力计的上端相连,所述上连接环、右连接环和左连接环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上,所述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的下端分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嵌入设置在安装板的螺纹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环、上连接环、右连接环和左连接环均采用相同的8字形结构片状结构,三个所述中间连接环设置在第二螺栓体上且其分别与第一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第二弹力测力计的上端和第三弹力测力计的上端相连,所述上连接环、右连接环和左连接环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上,所述第一螺栓体、第三螺栓体和第四螺栓体的下端分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嵌入设置在安装板的螺纹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螺纹孔均布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其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相邻间的间距为5mm-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教学中力的合成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体包括六角头、套筒挡肩、套环、螺柱和套筒,所述六角头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柱的顶端,所述套筒挡肩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的顶端,所述套筒嵌套在所述螺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广润
申请(专利权)人:武广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