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458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学电源模块测试领域,涉及一种测量隔板式接线座信号的测试转接器,包括导体制作的转接器主体,转接器主体上设有BNC接口、电源输出电压采样孔和负载连接孔,转接器主体前端设置一带U型槽的压接体,所述的转接器分为接直流电源模块负极的左转接器、右转接器和接直流电源模块正极的正转接器,左转接器和正转接器或右转接器和正转接器两两作为一对使用,选用哪一对取决于测量隔板式接线座输出信号相邻正负端子的定义。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交流信号测量仪器的可靠快捷接入,由于采样点和测量方法固定,提高了由其构成的测量系统数据质量,具有较好的测量复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学电源模块测试领域,涉及一种测量隔板式接线座输出信号的测试转接器。
技术介绍
电源模块是电子仪器或设备内部电路工作的基础。在电子行业中认真评价电源模块性能,优选应用于产品的电源模块,对提高在研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应用较普遍的电源模块接口类型为隔板式接线座,形状如图1所示。由于其便捷的接线方式和低廉的价格,受到众多产品研发者的喜爱,占据了电源模块应用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然而应用单位真正对购置的电源模块进行详细测试的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同一端子上接多根测试线很不方便,而且复现性差,特别是测试交变电压信号的测试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其设有BNC插头和香蕉插头标准件,方便交流信号测量仪器的可靠快捷接入,且由于采样点和测量方法固定,提高了由其构成的测量系统数据质量,具有较好的测量复现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用于测试隔板式接线座的输出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器主体,转接器主体上设有电源输出的电压采样孔和负载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用于测试隔板式接线座的输出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器主体,转接器主体上设有电源输出的电压采样孔(29)和负载连接孔(8),转接器主体前端设置一个带U型槽的压接体(6),所述转接器主体分为接直流电源负极的左转接器(1)、右转接器(3)和接直流电源正极的正转接器(2),左转接器(1)和正转接器(2)、右转接器(3)和正转接器(2)分别两两作为一对使用,左转接器(1)或右转接器(3)上设有与交流信号测量仪器输入端口相应的标准测试线直接连接的BNC接口(11),正转接器(2)前部设有便于标准探针接触采集信号的金属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用于测试隔板式接线座的输出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器主体,转接器主体上设有电源输出的电压采样孔(29)和负载连接孔(8),转接器主体前端设置一个带U型槽的压接体(6),所述转接器主体分为接直流电源负极的左转接器(1)、右转接器(3)和接直流电源正极的正转接器(2),左转接器(1)和正转接器(2)、右转接器(3)和正转接器(2)分别两两作为一对使用,左转接器(1)或右转接器(3)上设有与交流信号测量仪器输入端口相应的标准测试线直接连接的BNC接口(11),正转接器(2)前部设有便于标准探针接触采集信号的金属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孔(29)通过香蕉插头的标准测试线连接直流电压表的输入端口、用于显示测试隔板式接线座的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的工作情况,左转接器的BNC接口(11)通过示波器的BNC标准测试线连接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于显示直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分量情况,负载连接孔(8)通过带有香蕉插头的标准测试线与负载相连;通过调整负载值的大小、观察直流电源模块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分量情况、评测直流电源模块工作性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式接线座设有若干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出端子和负极输出端,所述左转接器(1)和右转接器(3)为对称结构,BNC接口(11)插接一标准探针(13);所述左转接器(1)、右转接器(3)和正转接器(2)均设有香蕉插座标准件(14)、负载连接孔(8)、电压采样导线(17)和压接体(6),所述压接体(6)上设有用于电压采样绝缘导线的布线孔(33);所述正转接器(2)上的压接体(6)设有一与标准探针(13)相接触的探针接触平面(32),左转接器(1)或右转接器(3)上的标准探针(13)的底端针头与正转接器(2)配合处为标准探针测试接触点(3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式接线座的测试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接器(1)、右转接器(3)和正转接器(2)均设有支撑杆(18)、用于放置支撑杆(18)的支撑杆通孔(10)、与支撑杆通孔(10)垂直设置的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玲玲陆炘炘瞿元新顾卫红沈小青周东方郭海生孙朝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六八六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