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安辉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404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平台,其出风口设置在平台基底尾端一侧,进风口设置在平台基底尾端一侧外表面上,风槽内嵌设置于平台基底正中心位置上,平台弧面板与平台基底前端连接,两支架台设置在平台基底上,输电杆嵌套于支架台上,转动套与输电杆嵌套连接,平衡杆中心处与转动套连接,且平衡杆一端与重力球连接,另一端与收集盒连接,整流节两端分别与两输电杆一端连接,热电陶瓷片贴合于整流节凹面侧,压电陶瓷片贴合于整流节凸面侧。其有益效果为:(1)能够同时适用于各类天气,能够保证天气影响因素降至最低;(2)能保证其不像常规平台与一样受到地形地貌和地域限制;(3)其成本极低,而工作稳定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平台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平台。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推广和各领域广泛采用,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已经成为了当前主流趋势,计算机应用场景也从室内逐渐走向室外,例如在资源勘探方面、地质基站方面和防震防灾方面均是被大量应用于扫描、监测监控或信息采集等,上述方面因为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从而实现了自动化运转,不但大量节省人力物力,更为关键的是能大幅提高实施效果,例如二十四小时的计算机监控效果就能做到更胜于人力监控的效果等。但该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会导致其自运行存在故障风险,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来源于电力能源供应,若无标准恒定持久的电力供应,那上述的功能均无法得以实现,而目前配套的自动供电系统或平台大多是单一产电模式,例如只设有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一来很容易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二来很容易受到天气干扰,更为关键的是不能做到持久性供电,会造成要么供电浪费或只能间歇式供电,要么只能扩建平台板块,增加储电装置,但这又大幅提高了成本,压缩了计算机的应用和铺设范围,因此,设计开发一种低成本且能完全自动化无间断供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基底(1)、出风口(101)、进风口(102)、风槽(103)、绝缘套(104)、平台弧面板(2)、固定桩(3)、支架台(4)、输电杆(5)、转动套(6)、平衡杆(7)、重力球(8)、收集盒(9)、整流节(10)、热电陶瓷片(11)、压电陶瓷片(12)、导线Ⅰ(13)、导线Ⅱ(14)、电缆套(15);所述出风口(101)设置在平台基底(1)尾端一侧,进风口(102)设置在平台基底(1)尾端一侧外表面上,且与出风口(101)为正对平行关系,风槽(103)内嵌设置于平台基底(1)正中心位置上,绝缘套(104)分别设置于平台基底(1)两侧,平台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基底(1)、出风口(101)、进风口(102)、风槽(103)、绝缘套(104)、平台弧面板(2)、固定桩(3)、支架台(4)、输电杆(5)、转动套(6)、平衡杆(7)、重力球(8)、收集盒(9)、整流节(10)、热电陶瓷片(11)、压电陶瓷片(12)、导线Ⅰ(13)、导线Ⅱ(14)、电缆套(15);所述出风口(101)设置在平台基底(1)尾端一侧,进风口(102)设置在平台基底(1)尾端一侧外表面上,且与出风口(101)为正对平行关系,风槽(103)内嵌设置于平台基底(1)正中心位置上,绝缘套(104)分别设置于平台基底(1)两侧,平台弧面板(2)与平台基底(1)前端连接,固定桩(3)均匀分布在平台基底(1)下端,两支架台(4)设置在平台基底(1)上,输电杆(5)嵌套于支架台(4)上,转动套(6)与输电杆(5)嵌套连接,平衡杆(7)中心处与转动套(6)连接,且平衡杆(7)一端与重力球(8)连接,另一端与收集盒(9)连接,整流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辉
申请(专利权)人:李安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