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545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所述地漏芯的排水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水板、过水通道、封水板,所述导水板的末端向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并向下倾斜,所述封水板的末端向第一侧延伸并向上倾斜;所述封水板与所述导水板间隔设置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导水板的末端与所述地漏芯的第二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过水口,该第一过水口作为所述过水通道的入水口;所述封水板的末端与所述地漏芯的第一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二过水口,该第二过水口作为所述过水通道的出水口;并且,所述封水板的末端高于所述导水板的末端;不仅能够防止地漏堵塞,使得地漏的排水更顺畅,而且水封效果好,避免下水道的臭气从地漏溢出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A kind of odorless ground leakage core and ground leak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or drain core and drain, drainage channels within the floor drain core from top to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guide plate, water passage, water sealing plate, at the end of the water guiding plate to the second side opposite the first side and extends downward, the end of the letter the water of the plate to the first side and extending upward; the water sealing plate and the water guide plate arranged at intervals formed over the water channel, forming a first water wall arranged at intervals of second side ends of the water guiding plate and the floor drain core, the first water as the water channel the water inlet is formed; second nozzle set wall interval first side end of the water sealing board and the floor drain core, a water outlet of the second as the water passage; and the ends of the water sealing pla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ater guiding plate; not only can Enough to prevent floor drain clogging, make the drainage of floor drain more smoothly, and the water seal effect is good, avoid the odor of sewer overflow from the floor drain, and affect the indoor air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传统水封式地漏为钟罩式结构,即用一个扣碗扣在下水管口上,营造出一个"扣盅"型存水弯,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所以叫做"水封"。它存在以下问题:1、异味污染(1)水封高度不够,多数只有10-20mm,极易干涸,使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溢入室内。即使水封加深到50mm,也不过延缓几天不返臭味的时间,而且水封越深,不仅安装高度受限,而且内壁附着脏物也越多,无法清理。再者即使水封长时间不干,污水本身也会发酵变臭;(2)在阴天或刮风天气,气压不断变化,管道内的正压会引起扣碗上浮,臭气就会从水中溢出;而管道内的负压会将水封抽吸破坏,管道失去屏障,臭气也会溢入室内。2、害虫、病菌蔓延下水管中阴暗、潮湿,废水中挟带大量细小固体杂质(如泥沙、毛发、布条、纸屑、剥落的生物粘膜等),会在"盅罩"型存水弯中粘着、沉淀,日积月累,这些残留物就变成病菌和臭气的温床。水封地漏里并不稳定的存水对下水管里孳生的蟑螂、黑翅虫等害虫和病菌的阻挡力较差,危害人们的健康。3、自清能力差,容易堵塞,不易清理地漏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排出的水质很差,并且中间间隔排水的时间较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粘性物质,极易挂粘、沉淀在存水弯里,水流无法冲走,导致清理起来既不方便,又不卫生。4、排水速度慢水流须通过极狭窄的环行缝隙,经下、上两个180°的急转弯才能排出,降低水流速度,容易沉积污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不仅能够形成足够的水封,保证稳定的防臭效果;而且水封通道设计更合理,能够有效解决地漏的堵塞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臭地漏芯,所述地漏芯的排水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水板、过水通道、封水板,所述导水板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地漏芯的第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导水板的末端向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并向下倾斜;所述封水板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地漏芯的第二侧的内壁上,所述封水板的末端向第一侧延伸并向上倾斜;所述封水板与所述导水板间隔设置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导水板的末端与所述地漏芯的第二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过水口,该第一过水口作为所述过水通道的入水口;所述封水板的末端与所述地漏芯的第一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二过水口,该第二过水口作为所述过水通道的出水口;并且,所述封水板的末端高于所述导水板的末端。优选的,所述导水板的形状为L形,其短边在前长边在后,且短边向上倾斜,长边向下倾斜;所述封水板的形状为L形,其短边在前长边在后,且短边向下倾斜,长边向上倾斜。优选的,所述导水板的短边与所述封水板的短边相平行,所述导水板的长边与所述封水板的长边相平行。优选的,所述导水板向下倾斜的角度在30°至60°范围之间,所述封水板向上倾斜的角度在30°至60°范围之间。优选的,所述地漏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且所述导水板和所述封水板一体成型于所述地漏芯的排水通道内。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臭地漏,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臭地漏芯,还包括地漏本体,所述地漏本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地漏芯相连通的通水口,所述地漏芯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通水口卡接配合的环形凸缘。优选的,还包括地漏盖体,所述地漏盖体设置在所述地漏本体的入水口。优选的,所述地漏盖体间隔设置有多个漏水孔。优选的,所述地漏盖体的边缘设有一个以上的让位槽。优选的,所述地漏本体和所述地漏盖体采用陶瓷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地漏芯设有导水板、过水通道、封水板,经导水板的导水作用提高水的动能,增大水的冲刷力,将水和污物快速冲出过水通道进入下水道,从而能够防止地漏堵塞,使得地漏的排水更顺畅;并且,封水板将后段水进行储存在过水通道中形成水封,避免下水道的臭气从地漏溢出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2)、本技术的地漏结构包括地漏本体和地漏芯,地漏本体的下端设有通水口,地漏芯的上端设有环形凸缘,通过环形凸缘将地漏芯卡接于地漏本体上,组装方便;(3)、地漏盖体的边缘设有让位槽,不仅能够使入水口处的排水更顺畅,而且便于将地漏盖体取出,操作更方便;(4)、地漏本体、地漏芯、地漏盖体采用陶瓷材料制成,表面光洁度高,不易粘附污物,不易堵塞,便于清洁,不会生锈,而且使用寿命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臭地漏芯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臭地漏芯的水封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臭地漏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防臭地漏的地漏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防臭地漏的地漏本体与地漏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防臭地漏的地漏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地漏本体;11-通水口;20-地漏芯;21-环形凸缘;22-导水板;221-导水板的末端;222-第一过水口;23-过水通道;24-封水板;241-封水板的末端;242-第二过水口;30-地漏盖体;31-漏水孔;32-让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防臭地漏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臭地漏芯,所述地漏芯20的排水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水板22、过水通道23、封水板24,所述导水板22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地漏芯20的第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向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并向下倾斜;所述封水板24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地漏芯20的第二侧的内壁上,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向第一侧延伸并向上倾斜;所述封水板24与所述导水板22间隔设置形成过水通道23,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与所述地漏芯20的第二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过水口222,该第一过水口222作为所述过水通道23的入水口;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与所述地漏芯20的第一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二过水口242,该第二过水口242作为所述过水通道23的出水口;并且,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高于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所述第一过水口222和所述第二过水口242的开口大小可根据使用的环境和下水管道的内径大小进行调整。所述导水板2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直板形、弧形、折弯形等等,所述封水板24的形状可设置为与所述导水板22相同形状,也可设置为不同形状,并且,所述封水板24的倾斜角度可设置为与所述导水板22相同角度,也可设置为不同角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封水板24的上表面的形状为L形,其短边在前长边在后,且短边水平延伸或向下倾斜,长边向上倾斜;所述导水板22的上表面为平面或弧面的向下倾斜,下表面的形状为与封水板的上表面相匹配的L形,其短边在前长边在后,且短边向上倾斜,长边向下倾斜;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芯(20)的排水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水板(22)、过水通道(23)、封水板(24),所述导水板(22)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地漏芯(20)的第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向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并向下倾斜;所述封水板(24)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地漏芯(20)的第二侧的内壁上,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向第一侧延伸并向上倾斜;所述封水板(24)与所述导水板(22)间隔设置形成过水通道(23),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与所述地漏芯(20)的第二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过水口(222),该第一过水口(222)作为所述过水通道(23)的入水口;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与所述地漏芯(20)的第一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二过水口(242),该第二过水口(242)作为所述过水通道(23)的出水口;并且,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高于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芯(20)的排水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水板(22)、过水通道(23)、封水板(24),所述导水板(22)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地漏芯(20)的第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向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并向下倾斜;所述封水板(24)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地漏芯(20)的第二侧的内壁上,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向第一侧延伸并向上倾斜;所述封水板(24)与所述导水板(22)间隔设置形成过水通道(23),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与所述地漏芯(20)的第二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过水口(222),该第一过水口(222)作为所述过水通道(23)的入水口;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与所述地漏芯(20)的第一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二过水口(242),该第二过水口(242)作为所述过水通道(23)的出水口;并且,所述封水板(24)的末端(241)高于所述导水板(22)的末端(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22)的形状为L形,其短边在前长边在后,且短边向上倾斜,长边向下倾斜;所述封水板(24)的形状为L形,其短边在前长边在后,且短边向下倾斜,长边向上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芷依陈维尧张向卫林四南蔡信全薛春燕崔占东叶春南林庆宗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科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