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易立军专利>正文

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795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属于室内花盆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花盆、循环泵、导管及鱼缸,所述花盆位于所述鱼缸的上方,所述花盆分为外腔和内腔,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相插接,所述花盆的外腔与所述鱼缸之间通过直角拐头、导管和循环泵相连接,所述外腔设有下水连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的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喜好DIY整体造型,水流自动循环流动,既可以保持花盆的湿度又能保持水中的含氧量,避免植物根部的长期浸泡。

Indoor micro natural symbiotic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door micro natural symbiotic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door pot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pots, circulating pump, pipe and tank, the flowerpot is positioned above the tank, the flowerpot is divided into outer cavity and inner cavity, the outer chamber and the inner cavity is inserted between the outer cavity of the flowerpot with the fish through the right angle turn head and a pipe and a circulating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launching port. The consumers of the indoor micro natural symbiosis system can make overall modeling according to their own preferences, and flow automatically circulate, which not only keeps the humidity of the flowerpots, but also keeps the oxygen content in the water, avoiding the long-term soaking of the roots of plants. DI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助浇水花盆,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属于室内花盆制造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代消费者生活品味的提高,盆栽植物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不仅可以美化家庭环境,还能净化空气,显示主人的品味和格调,但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让花卉的打理成为了一大难题,消费者没时间给花卉施肥、浇水,结果本用来装点房间的绿景却变得大煞风景,于是基于这些问题市场开始出现能实现自助浇水的花盆,只需将花盆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就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内的花盆湿度,但是会导致植物根部长期浸泡在水里引发植物烂根,而且现有花盆的外观造型不利于小空间家庭的摆放,也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现有自助浇水花盆的工作原理为:花盆本身分为外腔和内腔两大部分,将植物种植在内腔中,在内腔下端开孔,将水置于外腔中,在毛细原理的作用下将水逐渐吸入土壤中,但土壤中的有机质也会逐渐融于水中,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植物根部长时间被泡在水里,会造成植物烂根甚至死亡。现有花盆虽解决了消费者不能及时给盆栽浇水的问题,但在实际使用场景中仍存在缺陷。因此,提出可自助浇水的壁挂式DIY花盆,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喜好DIY整体造型,水流自动循环流动,既可以保持花盆的湿度又能保持水中的含氧量,避免植物根部的长期浸泡;在同时满足技术和使用场景的需求时,还能保证消费者的审美和生活格调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就成为该
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以保持花盆的湿度又能保持水中的含氧量,避免植物根部的长期浸泡;在同时满足技术和使用场景的需求时,还能保证消费者的审美和生活格调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盆、循环泵、导管及鱼缸,所述花盆位于所述鱼缸的上方,所述花盆分为外腔和内腔,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相插接,所述花盆的外腔与所述鱼缸之间通过直角拐头、导管和循环泵相连接,所述外腔设有下水连接口。优选地,所述外腔包括:导管卡槽、葫芦挂口和加强筋,导管卡槽位于外腔背部,向内凹进,用于导管的卡位,葫芦挂口位于外腔的背部中间,用于花盆的悬挂,外腔的内沿和两个侧沿的内侧壁均设有若干个加强筋,用于支撑内腔的强化加固,外腔的底部开口用于安装水位线管。优选地,所述直角拐头一端与导管相连接,另一端卡在外腔的导管卡槽和拐头卡口处。优选地,所述导管卡槽为三个。优选地,所述外腔从侧面看为一梯形,上端为种植空间,下端为蓄水空间,上下之比约为2.3:1,种植空间的外沿为弧形。优选地,所述外腔外沿内侧壁的加强筋为2个到10个,两个侧沿的加强筋为1-2个。优选地,所述内腔包括拐头卡口和内陷槽,其中,内腔的底部带有网眼,其上铺有无纺布,内腔的底部在位于水位线管的位置处有一个凸起,内腔的侧沿平台上设有拐头卡口。优选地,所述内腔的侧沿平台上还设有水量检测口和/或下水连接口,下水连接口,用于花盆上下位置摆放时,将水位线管插入下水连接口实现水流的导入。优选地,所述内腔的侧沿向外伸出2.5mm,内腔的外沿和外腔的内沿尺寸相同,嵌于外腔内沿由加强筋支撑。优选地,所述花盆为单个摆放或多个组合摆放,花盆之间通过水位线管或导管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花盆之间可由使用者DIY排列方式。优选地,所述花盆中,位置最高的花盆与鱼缸之间通过导管和循环泵相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将花盆的水土分离,通过将内腔中的无纺布浸泡在水中,将水吸附到土壤肥质中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同时避免植物根部泡在水里的可能性;再结合循环泵和鱼缸形成闭环自然共生系统,循环泵将鱼缸中的水抽到最高的花盆外腔,当储水量到达外腔水位线时,水会自动流到下级花盆外腔,直到最后再流回鱼缸,整个过程水土并未接触,因此可以保持水质的清洁,不断地循环也有利于维持水中的氧气含量;消费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DIY花盆的整体造型,以满足自己的审美和生活格调。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中花盆外腔和鱼缸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中花盆内腔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1外腔2导管卡槽3葫芦挂口4直角拐头5加强筋6水位线管7导管8循环泵9鱼缸10内腔11水量检测口12下水连接口13拐头卡口14内陷槽15无纺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中花盆外腔和鱼缸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中花盆内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外腔,2为导管卡槽,3为葫芦挂口,4为直角拐头,5为加强筋,6为水位线管,7为导管,8为循环泵,9为鱼缸,10为内腔,11为水量检测口,12为下水连接口,13为拐头卡口,14为内陷槽,15为无纺布。本技术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包括花盆、循环泵、导管及鱼缸,花盆位于鱼缸9的上方,花盆分为外腔1和内腔10,外腔1和内腔2相插接,花盆的外腔2与鱼缸9之间通过直角拐头4、导管7和循环泵8相连接。外腔1从侧面看为一梯形,上端为种植空间,下端为蓄水空间,上下之比约为2.3:1,种植空间的外沿为弧形。外腔1包括:导管卡槽2、葫芦挂口3和加强筋5,导管卡槽2位于外腔1的背部(设有三个:两端各有一个,底部有一个,是一个断开的U字形),向内凹进,用于导管7的卡位,葫芦挂口3位于外腔1的背部中间,用于花盆的悬挂,外腔1的外沿和两个侧沿的内侧壁均设有若干个加强筋5(外沿内侧壁从2个到10个不等,最好为5个,两个侧沿设有1-2个),用于支撑内腔10的强化加固,外腔1的底部设有水位线管6,用于外腔1中水位的保持(该水位线管6经导管流入下水连接口12或直接流入鱼缸9),直角拐头4一端与导管7相连接,另一端卡在外腔的导管卡槽2和拐头卡口13处。内腔10的边沿向外伸出2.5mm,内腔10的外沿和外腔1的内沿尺寸相同,嵌于外腔1的内沿由加强筋支撑,内腔10和外腔1皆为ABS塑料材质,外腔1的壁厚2mm,内腔10的壁厚1.5mm。内腔10包括:下水连接口12、水量检测口11、拐头卡口13、内陷槽14和无纺布15,其中,无纺布15位于内腔10的底部,用于隔离土壤和水,内腔10的底部带有网眼,无纺布15铺在上面,内腔10的底部在位于水位线管6的位置处有一个凸起,整个内腔10是一体的,都是塑料ABS材质,内腔10的左侧沿的平台上设有下水连接口12、拐头卡口13(这两个是为了便于用户在摆放时可根据自己需求向左或向右摆放)和水量检测口11(此部件也可以不要),其中,水量检测口11用于检测外腔1中的水位(该检测需外置检测装置,花盆只是留下一个接口),下水连接口12,用于花盆堆砌摆放(两个花盆上下位置摆放时)时将水位线管6插入下水连接口12实现水流的导入,拐头卡口13用于卡紧直角拐头4以确保水流直接流入外腔;拐头卡口13固定直角拐头4,直角拐头4和导管7相连,将水直接引入外腔1,内陷槽14是为了便于在安装时钉子能便利的滑到葫芦挂口3的顶部,内腔10的右侧沿的平台上设有水连接口和拐头卡口。导管卡槽2和拐头卡口13将直角拐头4固定,通过直角拐头4直接将水注入外腔。花盆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

【技术保护点】
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盆、循环泵、导管及鱼缸,所述花盆位于所述鱼缸的上方,所述花盆分为外腔和内腔,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相插接,所述花盆的外腔与所述鱼缸之间通过直角拐头、导管和循环泵相连接,所述外腔设有下水连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盆、循环泵、导管及鱼缸,所述花盆位于所述鱼缸的上方,所述花盆分为外腔和内腔,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相插接,所述花盆的外腔与所述鱼缸之间通过直角拐头、导管和循环泵相连接,所述外腔设有下水连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包括:导管卡槽、葫芦挂口和加强筋,导管卡槽位于外腔背部,向内凹进,用于导管的卡位,葫芦挂口位于外腔的背部中间,用于花盆的悬挂,外腔的内沿和两个侧沿的内侧壁均设有若干个加强筋,用于支撑内腔的强化加固,外腔的底部设有开口,用于安装水位线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从侧面看为一梯形,上端为种植空间,下端为蓄水空间,上下之比为2.3:1,种植空间的外沿为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拐头一端与导管相连接,另一端卡在外腔的导管卡槽和拐头卡口处;所述导管卡槽为三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易立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