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80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雷器,包括用于与变电台连接的底座,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电连板,电连板上连接有多根导电杆,电连板包括位于两侧的金属板以及夹在金属板之间的电阻板,导电杆包括支撑杆以及位于支撑杆自由端的大导电圆球,大导电圆球上设置有多根呈发散状的避雷针,避雷针的顶端设置有小导电圆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避雷器效率高、成本低、安装简单且避雷效果好。

A kind of lightning arres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ning arrester, comprising a radio connection and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connecting plate, electric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rod, the electric connecting plate comprises a metal plat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te clamp and resistance between the metal plate, the conductive rod comprises a support rod and is located in the support the free end of the conductive rod ball, big ball is arranged on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rod is divergent, the lightn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mall conducting sphere. The lightning arreste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simple installation and good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
本技术涉及防雷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雷器。
技术介绍
目前,杆塔防雷措施主要采用避雷线,其保护角设计值一般采用20-30度,但受杆塔型号、地形、导线等因素的限制,保护角并不能设计的足够小,使得避雷线的对导线的保护范围受到限制,在山区等雷击频繁的地带,防雷效果不明显。目前使用的避雷器直接与变台母线相互绑缠,并且变台母线的引线与跌落式熔断器下口螺栓处亦为缠绕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避雷器和跌落式熔断器都直接与变台母线进行连接,存在连接元件数量多、元件布置分散、连接不可靠的问题。并且避雷针只是单根引雷针,引雷效果不明显,效率低、成本高、安装繁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率高、成本低、安装简单且避雷效果好的避雷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方案为:一种避雷器,安装于变电台上,包括用于与所述变电台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电连板,所述电连板上连接有多根导电杆,所述电连板包括位于两侧的金属板以及夹在所述金属板之间的电阻板,所述导电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电连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杆包括支撑杆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杆自由端的大导电圆球,所述大导电圆球与所述支撑杆之间为过渡杆,所述过渡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大导电圆球上设置有多根呈发散状的避雷针,所述避雷针的顶端设置有小导电圆球。优选地,所述电连板与所述底座垂直设置,所述电连板两端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金属板与所述电阻板连接在一起的通孔。优选地,所述导电杆为两根。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芯棒和复合外套,所述芯棒由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制成,所述复合外套由硫化硅橡胶制成。优选地,所述复合外套上至少设置有五个直径不一致的伞裙,所述伞裙为凸面设计,凸出方向朝向所述电连板一侧。优选地,所述金属板由经过防腐处理的紫铜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螺杆,上端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通过第一螺母与所述变电台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螺杆通过第二螺母与所述电连板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避雷器由于电连板包括位于两侧的金属板以及夹在金属板之间的电阻板,位于两侧的金属板可以有效传递雷电,然后夹在金属板之间的电阻板又能很好地衰减传递过来的电流,使得雷电强度在此大大被削弱,因此避雷效果非常好。同时由于底座由芯棒和复合外套组成,复合外套上至少设置有五个直径不一致的伞裙,且伞裙为凸面设计,凸出方向朝向电连板一侧,以此来增加爬电距离,仿制爬电造成的短路来削弱雷电,从而达到避雷的效果,因此避雷效果良好。同时本技术还效率高,节省成本,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连板2的侧视图;图3为电连板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避雷器,安装于变电台上,包括用于与变电台固定连接的底座1,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电连板2,电连板2上连接有多根导电杆。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杆为两根。底座1包括芯棒12和复合外套11,芯棒12由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制成,复合外套11由硫化硅橡胶制成。复合外套11上至少设置有五个直径不一致的伞裙13,伞裙13为凸面设计,凸出方向朝向电连板2一侧。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螺杆9,上端设置有第二螺杆14,第一螺杆9通过第一螺母10与变电台可拆卸连接,第二螺杆14通过第二螺母15与电连板2可拆卸连接,因此在电连板2的中部位置处设置供第二螺杆14穿过的第二螺栓孔81。电连板2包括位于两侧的金属板21以及夹在金属板21之间的电阻板22,金属板21由经过防腐处理的紫铜材质制成。电连板2通过连接件与导电杆可拆卸连接,连接件为螺栓8,因此在电连板2的两侧位置处设置供螺栓8穿过的螺栓孔82。电连板2与底座1垂直设置,电连板1两端处设置有用于将金属板21与电阻板22连接在一起的通孔83,螺钉16穿过通孔83将金属板21与电阻板22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板2的大小为210mm×60mm×6mm。导电杆包括支撑杆3以及位于支撑杆3自由端的大导电圆球4,大导电圆球4与支撑杆3之间为过渡杆5,过渡杆5的直径小于支撑杆3的直径。大导电圆球4上设置有多根呈发散状的避雷针6,避雷针6的顶端设置有小导电圆球7。上述的避雷器由于电连板2包括位于两侧的金属板21以及夹在金属板21之间的电阻板22,位于两侧的金属板21可以有效传递雷电,然后夹在金属板之间的电阻板22又能很好地衰减传递过来的电流,使得雷电强度在此大大被削弱,因此避雷效果非常好。同时由于底座1由芯棒12和复合外套11组成,复合外套11上至少设置有五个直径不一致的伞裙13,且伞裙13为凸面设计,凸出方向朝向电连板2一侧,以此来增加爬电距离,仿制爬电造成的短路来削弱雷电,从而达到避雷的效果,因此避雷效果良好。同时本技术还效率高,节省成本,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避雷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雷器,安装于变电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所述变电台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电连板,所述电连板上连接有多根导电杆,所述电连板包括位于两侧的金属板以及夹在所述金属板之间的电阻板,所述导电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电连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杆包括支撑杆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杆自由端的大导电圆球,所述大导电圆球与所述支撑杆之间为过渡杆,所述过渡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大导电圆球上设置有多根呈发散状的避雷针,所述避雷针的顶端设置有小导电圆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安装于变电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所述变电台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电连板,所述电连板上连接有多根导电杆,所述电连板包括位于两侧的金属板以及夹在所述金属板之间的电阻板,所述导电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电连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杆包括支撑杆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杆自由端的大导电圆球,所述大导电圆球与所述支撑杆之间为过渡杆,所述过渡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大导电圆球上设置有多根呈发散状的避雷针,所述避雷针的顶端设置有小导电圆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板与所述底座垂直设置,所述电连板两端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金属板与所述电阻板连接在一起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乾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