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连接装置及数据交换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7799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位连接装置及数据交换系统。所述对位连接装置包括底座、与待连接设备的母端插座对应的公端插头及用于承载所述公端插头的插头承载板。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在所述待连接设备上的母端插座与所述插头承载板上的公端插头进行插拔连接时,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确保所述公端插头与所述母端插座可进行柔性的对位插拔。所述对位连接装置采用柔性对位插拔的方式,大幅度地减小公端插头与母端插座之间出现对位失误的概率,减少用户的损失,提高电子设备与数据端进行数据交换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Counterpart connection device and data exchange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example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unterposition connection device and a data exchange system. The counterposition connecting device includes a base, a common end plug corresponding to the parent outlet of the connecting device and a plug bearing board for carrying the common end plug. The plug bearing plate is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female end socket to be connected on the device and the plug bearing public terminal plug board plug connection, the plug bearing plate is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base mobile, ensure that the male end plug with the the female end can be flexible on plug socket. The parapet connection device adopts flexible way of inserting and pulling, greatly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parapet failure between the public terminal plug and the mother socket, reducing the user's los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ata exchange between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data terminal, and improving the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位连接装置及数据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数据交换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位连接装置及数据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而电子技术中的电子设备数据交换技术也变得愈发重要了。就电子设备数据交换技术而言,尚且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以电子设备与数据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例,就目前而言,现有技术中对电子设备与数据端之间的数据交换的一般处理方式是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母端插座,在电子设备的专用底座上对应设置有与数据端电性连接的公端插头,所述公端插头在专用底座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可以直接通过母端插座与公端插头之间的插拔连接实现电子设备与数据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是一种刚性插拔连接方式,需要用户在进行插拔连接时必须仔细地检查母端插座与公端插头的对位情况,检查过程极为耗时且复杂,而同时在插拔连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对位失误,造成电子设备与专用底座的损坏,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使母端插座与公端插头之间的插拔连接变得简单,减小出现对位失误的概率,减少用户的损失,提高电子设备与数据端进行数据交换的效率的柔性插拔连接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柔性插拔连接方式的对位连接装置及数据交换系统。所述对位连接装置能够使母端插座与公端插头之间的插拔连接变得简单,减小出现对位失误的概率,减少用户的损失,提高电子设备与数据端进行数据交换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就对位连接装置而言,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对位连接装置。所述对位连接装置包括底座、与待连接设备的母端插座对应的公端插头及用于承载所述公端插头的插头承载板,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在所述待连接设备上的母端插座与所述插头承载板上的公端插头进行插拔连接时,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确保所述公端插头与所述母端插座可进行柔性的对位插拔。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插头承载板上设置有可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在发生移动后能够回复到原位的弹性限位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限位件对应的固定件,所述弹性限位件配合所述固定件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确保所述公端插头与所述母端插座可进行柔性的对位插拔。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弹片,所述插头承载板上设置有限位通孔,至少两个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限位通孔的内壁上,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限位通孔并与所述弹片相互抵靠,以在所述插头承载板发生移动时,所述弹片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发生挤压,产生可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回复原位的回复力。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限位通孔在所述插头承载板上的数目为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通孔内的弹片在与所述固定件发生挤压时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在发生移动后获得可回复原位的回复力。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弹片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限位通孔的内壁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在所述插头承载板发生移动时,确保所述凸起对应的弹片不会折断。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柱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柱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通孔后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以使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柱通过粘连、凹凸配合或螺纹紧固的方式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插头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对应的固定件固定连接,以在所述插头承载板发生移动时,所述弹簧通过所述固定件发生形变,产生可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回复原位的回复力。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待连接设备的凹槽,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插头承载板上的公端插头相对于所述凹槽的底部外凸,以在所述凹槽对所述待连接设备进行收纳时,所述公端插头可与所述待连接设备上的母端插座进行柔性的对位插拔。就数据交换系统而言,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所述数据交换系统包括数据端、待连接设备及上述的对位连接装置,所述数据端与所述对位连接装置的公端插头电性连接,所述待连接设备的母端插座与所述对位连接装置的公端插头对应的插拔连接,以实现所述数据端与所述待连接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或充电。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对位连接装置及数据交换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对位连接装置采用了柔性插拔连接方式,能够使母端插座与公端插头之间的插拔连接变得简单,减小出现对位失误的概率,减少用户的损失,提高电子设备与数据端进行数据交换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具体地,所述对位连接装置通过将承载有与待连接设备的母端插座对应的公端插头的插头承载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待连接设备对应的底座上,使得所述待连接设备上的母端插座与所述插头承载板上的公端插头进行插拔连接时,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确保所述公端插头与所述母端插座可进行柔性的对位插拔。整个插拔连接的过程简单,能够减小出现对位失误的概率,减少用户的损失,提高电子设备与数据端进行数据交换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交换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待连接设备的一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所示的对位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图3所示的对位连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插头承载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所示的插头承载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所示的对位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所示的对位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9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所示的对位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10为图9所示的对位连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标:100-对位连接装置;110-底座;111-凹槽;120-插头承载板;130-公端插头;140-弹性限位件;121-限位通孔;150-固定件;200-待连接设备;210-母端插座;300-数据端;10-数据交换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对位连接装置及数据交换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连接装置包括底座、与待连接设备的母端插座对应的公端插头及用于承载所述公端插头的插头承载板,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在所述待连接设备上的母端插座与所述插头承载板上的公端插头进行插拔连接时,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确保所述公端插头与所述母端插座可进行柔性的对位插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连接装置包括底座、与待连接设备的母端插座对应的公端插头及用于承载所述公端插头的插头承载板,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在所述待连接设备上的母端插座与所述插头承载板上的公端插头进行插拔连接时,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确保所述公端插头与所述母端插座可进行柔性的对位插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承载板上设置有可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在发生移动后能够回复到原位的弹性限位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限位件对应的固定件,所述弹性限位件配合所述固定件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确保所述公端插头与所述母端插座可进行柔性的对位插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弹片,所述插头承载板上设置有限位通孔,至少两个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限位通孔的内壁上,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限位通孔并与所述弹片相互抵靠,以在所述插头承载板发生移动时,所述弹片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发生挤压,产生可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回复原位的回复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通孔在所述插头承载板上的数目为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通孔内的弹片在与所述固定件发生挤压时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插头承载板在发生移动后获得可回复原位的回复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限位通孔的内壁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石
申请(专利权)人:微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