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及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512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及泵车。该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包括摇臂、环形衬套、隔套、球面轴承及驱动活塞杆,环形衬套可以圆周任意旋转,轴承座中前润滑油道的润滑酯依次进入环形衬套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再通过镀铬隔套、摇臂、球面轴承油孔进入到球面轴承与油缸活塞杆球头之间,在油缸驱动下,摇臂每摆动一次,同步润滑泵通过以上通道将润滑酯注入到球面轴承与油缸活塞杆球头润滑部位,实现了固定件与运动件润滑油道的畅通,用较低成本实现了泵送摇臂球面轴承这一重要机构的自动润滑,延长了球面轴承使用寿命与间隙调整周期,润滑酯加注及时,保证了摇臂摆动幅度,提高了泵送效率。

A self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pump bearing rocker bearing and pump ca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in particular to a self -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pumping arm bearing and a pump car. The pump rocker arm bearing self-lubrica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rocker, annular bushing, sleeve, bearing and driving the piston rod, an annular bushing can circle arbitrary rotation, bearing oil before road grease in order to enter the first annular bushing oil tank and second tank, between into spherical bearings and the oil cylinder piston rod ball head the chrome spacer sleeve, rocker arm, spherical bearing oil hole in the cylinder driven rocker each swing synchronous lubrication pump through the above channels will grease into the bearing and the oil cylinder piston rod ball head lubricating parts, the fixing piece and the moving parts lubricating oil road is smooth, with a low cost implementation automatic lubrication pump rocker bearing this important mechanism,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earing and spherical clearance adjustment cycle, grease filling in time, ensure the rocker swing, lift High pump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及泵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及泵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泵车上,泵送分配摇臂机构包括摇臂、管轴、活塞杆等部件,油缸活塞杆驱动摇臂,使摇臂和管轴一起在管轴的轴承座内转动,在工作过程中,油缸活塞球头对球面轴承有很大的冲击,如润滑不良极易造成球面轴承早期磨损,摇臂摆动幅度减小,泵送效率降低。目前摇臂轴承润滑方式是:在摇臂上方安装油杯,油孔通向两球面轴承,人工定期加注润滑酯,而实际设备使用时,因润滑酯加注不及时,造成面球轴承短期磨损,摇臂摆动幅度减小,泵送效率降低。因此,针对上述缺陷,需要提供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及泵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及泵车以解决现有泵送摇臂球面轴承与活塞杆球头人工加注润滑酯带来的加注不及时、易短期磨损、摇臂摆动幅度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包括摇臂、环形衬套、隔套、球面轴承及驱动活塞杆,所述摇臂的固定连接端固定在管轴上,活动连接端通过球面轴承与驱动活塞杆的球头活动连接,所述管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承座上,所述摇臂在驱动活塞杆的驱动下与所述管轴一同转动;所述隔套设置所述轴承座与管轴之间,所述隔套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摇臂抵接的抵接面;所述球面轴承、摇臂及隔套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后段润滑油道;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与润滑泵连接的前段润滑油道;所述轴承座与所述隔套之间设置有环形衬套,所述环形衬套与所述轴承座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油槽,所述环形衬套与所述隔套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前段润滑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后段润滑油道连通。其中,所述隔套与所述摇臂接触的一端为沿径向凸出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摇臂固定连接端的一侧抵接。其中,所述管轴与所述摇臂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压紧螺母,所述压紧螺母压紧在所述摇臂固定连接端远离所述隔套的一侧。其中,所述隔套内润滑油道设置在所述抵接部内。其中,所述前段润滑油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第一分支油道以及连通至所述轴承座内壁与所述隔套的接触面上的第二分支油道。其中,所述环形衬套的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为环形。其中,所述第一油槽与第二油槽通过均匀分布在所述环形衬套上的多个通孔连通。其中,所述隔套为镀铬隔套,所述驱动活塞杆为油缸活塞杆,所述管轴为S管轴。其中,所述摇臂活动连接端两侧设置轴对称的两个球面轴承,所述摇臂内的润滑通道分两路分别连接到所述两个球面轴承内的润滑通道。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泵车,包括上述的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中,摇臂与镀铬隔套左右摆动工作时,摇臂与镀铬隔套与S管轴一同旋转(摆动),轴承座位置是固定的,环形衬套可以圆周任意旋转,轴承座中前润滑油道的润滑酯依次进入环形衬套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再通过镀铬隔套、摇臂、球面轴承油孔进入到球面轴承与油缸活塞杆球头之间,在油缸驱动下,摇臂每摆动一次,同步润滑泵通过以上通道将润滑酯注入到球面轴承与油缸活塞杆球头润滑部位,实现了固定件与运动件润滑油道的畅通,保证了承受冲击部位润滑油膜不被破坏,用较低成本实现了泵送摇臂球面轴承这一重要机构的自动润滑,结构简明,充分利用泵车的同步润滑系统,延长了球面轴承使用寿命与间隙调整周期,提升泵送分配机构的可靠性,用较低成本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润滑酯加注及时,保证了摇臂摆动幅度,提高了泵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中驱动活塞杆与摇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中环形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摇臂;2、球面轴承;3、活塞杆球头;4、轴承座;5、隔套;6、环形衬套;7、管轴;8、压紧螺母;9、润滑泵接口;10:通孔;11:第一油槽;12、第一分支油道;13、第二分支油道;14、第二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包括摇臂1、环形衬套6、隔套5、球面轴承2及驱动活塞杆,所述摇臂1的固定连接端固定在管轴7上,活动连接端通过球面轴承2与驱动活塞杆(具体为油缸活塞杆)的球头活动连接,所述管轴7可转动地设置在轴承座4上,所述摇臂1在驱动活塞杆的驱动下与所述管轴7一同转动;所述隔套5设置所述轴承座4与管轴7之间,所述隔套5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摇臂1抵接的抵接面;所述球面轴承2、摇臂1及隔套5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后段润滑油道;所述轴承座4内设置有与润滑泵连接的前段润滑油道,前段润滑油道的入口处设置润滑泵接口;轴承座4与隔套5之间设置有环形衬套6,环形衬套6可以在圆周上任意旋转,环形衬套6与轴承座4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油槽11,环形衬套6与隔套5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油槽14,第一油槽11与所述第二油槽14连通;第一油槽11与前段润滑油道连通,第二油槽14与后段润滑油道连通。其中管轴7为S管轴7,轴承座的前润滑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润滑泵接口9,图中箭头方向为润滑酯输送方向。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活塞杆通过球面轴承2驱动摇臂1转动,摇臂1的固定连接端固定在管轴7上,进而管轴7在轴承座4上转动;隔套5设置所述轴承座4与管轴7之间,随管轴7转动,隔套5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摇臂1抵接的抵接面;通过在摇臂1内设计润滑通道,润滑酯从摇臂1内部的润滑通道再经球面轴承2内的润滑通道供应至球面轴承2与活塞杆球头3接触的位置;通过在轴承座4内设置与润滑泵连接的前段润滑油道,提供了润滑酯的供应油道;通过环形衬套6的设置,在实现轴承座4与隔套5滑动配合的同时,也实现了固定件的轴承座4与活动件的摇臂1及隔套5的油道连接问题,通过其连通的第一油槽11、第二油槽14的设置,也提供了润滑酯由前润滑通道向后润滑通道供应的方式与途径,具体来讲,环形衬套6转动过程中,轴承座4内的润滑酯可通过第一油槽11、两个油槽之间的通道进入第二油槽14,进而进入摇臂1内的润滑通道;这样,轴承座4中润滑酯通过衬套的油槽,依次通过隔套5、摇臂1、球面轴承2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及泵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摇臂、环形衬套、隔套、球面轴承及驱动活塞杆,所述摇臂的固定连接端固定在管轴上,活动连接端通过球面轴承与驱动活塞杆的球头活动连接,所述管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承座上,所述摇臂在驱动活塞杆的驱动下与所述管轴一同转动;所述隔套设置所述轴承座与管轴之间,所述隔套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摇臂抵接的抵接面;所述球面轴承、摇臂及隔套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后段润滑油道;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与润滑泵连接的前段润滑油道;所述轴承座与所述隔套之间设置有环形衬套,所述环形衬套与所述轴承座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油槽,所述环形衬套与所述隔套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前段润滑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后段润滑油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摇臂、环形衬套、隔套、球面轴承及驱动活塞杆,所述摇臂的固定连接端固定在管轴上,活动连接端通过球面轴承与驱动活塞杆的球头活动连接,所述管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承座上,所述摇臂在驱动活塞杆的驱动下与所述管轴一同转动;所述隔套设置所述轴承座与管轴之间,所述隔套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摇臂抵接的抵接面;所述球面轴承、摇臂及隔套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后段润滑油道;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与润滑泵连接的前段润滑油道;所述轴承座与所述隔套之间设置有环形衬套,所述环形衬套与所述轴承座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油槽,所述环形衬套与所述隔套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前段润滑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后段润滑油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与所述摇臂接触的一端为沿径向凸出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摇臂固定连接端的一侧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摇臂轴承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轴与所述摇臂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压紧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忠保阎军陈孝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响箭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