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648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提升装置,包括承载板和位于承载板顶面上的吊装装置,吊装装置包括卷扬机、吊杆、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包括前顶架和对前顶架进行支撑且具有升降功能的前支架主体,前顶架的上方设置有前支撑轴,后支撑架包括后顶架和对后顶架进行支撑的后支架主体,后顶架的上方设置有后支撑轴,吊杆中部开设有条形通孔,前支撑轴穿过条形通孔,吊杆的尾部开设有与后支撑轴转动配合的转动孔,吊杆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滑轮组,卷扬机上的绳索依次绕过位于吊杆的尾端和头端的滑轮组后垂吊在吊杆头端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根据吊装高度的需求,利用前支撑架的升降来达到调节吊杆的吊装高度行程。

Vertical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rtical lifting device comprises a bearing plate and bearing plate is locat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lifting device, lifting device comprises a hoist, hanger rod, front support frame and the rear supporting frame, the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a front frame and the front of the front bracket and the main support with lifting function of front frame, a front support top rack shaft is arranged above the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a bracket body after the top frame and the top frame after support, after the top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supporting shaft hanger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ar through hole, the front support shaft through the strip hole, the tail boom is provided with support shaft hole with the rotation, the head and tail en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ulley, below the hoist rope on the turn round the end and end in the block after the boom hanging at the head e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hoisting height, the lifting height of the hanger can be adjusted by using the lifting of the front suppor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垂直提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装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垂直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外墙装饰施工过程中,吊篮和脚手架普遍都存在材料运输难的问题,特别是钢主龙骨安装时,依靠人力是无法将钢主龙骨输送至高处的,而租用吊车又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常在工地上自制一个小型的移动式垂直提升机,来辅助将一些设备以及材料吊运至高处。常见的移动式垂直提升机,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面安装有垂直提升装置,承载板的顶面还放置有负重块,承载板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前车轮,承载板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安装有两根后支撑柱。但是其中的垂直提升装置该怎么设计,才能够具有吊装高度行程可调节的技术效果,就成为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吊装高度行程的垂直提升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垂直提升装置,包括承载板和位于承载板顶面上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卷扬机、吊杆、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顶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位于前支撑架后方的所述承载板上,前支撑架包括前顶架和位于前顶架下方以用于对前顶架进行支撑且具有升降功能的前支架主体,前顶架的上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支撑轴,前顶架上固定连接有对前支撑轴两端进行支撑的前支柱,后支撑架包括后顶架和位于后顶架下方以用于对后顶架进行支撑的后支架主体,后顶架的上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支撑轴,后顶架上固定连接有对后支撑轴两端进行支撑的后支柱,吊杆的中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前支撑轴穿过于条形通孔且能够沿条形通孔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吊杆的尾部开设有使后支撑轴穿过且与后支撑轴转动配合的转动孔,吊杆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滑轮组,卷扬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上且卷扬机上的绳索依次绕过位于吊杆的尾端和头端的滑轮组后垂吊在吊杆头端的下方。在本技术中,当需要调整吊杆头部的高度时,通过调节前支架主体的高度,以满足吊装高度的需求。当前支架主体向上升的时候,吊杆绕其尾部的后支撑轴旋转,就能够将吊杆向上顶。前支架主体升高后,前支撑轴与后支撑轴之间的距离增加,在后支撑轴与转动孔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前支撑轴在条形通孔中相对朝向吊杆头部的一端移动,在吊杆转动的同时,满足前支撑轴与后支撑轴之间的距离要求,这样就能够满足高度不同的吊装要求。作为优化,所述前支架主体包括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前立柱,前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上,前立柱的顶端沿前立柱轴线方向向内延伸设置有导向孔,前立柱的上方设置有前升降螺杆,前升降螺杆的下端伸入于导向孔内沿能够沿导向孔轴线方向与其滑动配合,两根前升降螺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前顶架固定连接以对所述前顶架进行支撑,位于前立柱外的前升降螺杆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的外径大于导向孔的孔径,两根所述前立柱之间设置有前横杆且前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前立柱上,前横杆上固定连接有一个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具有正对所述前顶架竖向设置的一个具有升降功能的升降杆,升降杆朝向所述前顶架的一端与前顶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使用的时候,先操作顶升机构将前顶架向上顶起,前顶架在向上升的时候,会带动前升降螺杆朝向导向孔外移动。前顶架升至一定高度后,旋转限位螺母,使限位螺母抵触到前立柱的顶端,这样在吊装重物的时候,就依靠限位螺母对前顶架进行支撑,并且可以肯定不同的高度,相应调节限位螺母的位置,方便对前顶架进行限定,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作为优化,所述前立柱的柱身且靠近底部的位置沿所述前立柱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至少三块竖向设置的直角三角支撑板,直角三角支撑板的竖边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立柱上,直角三角支撑板的横边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上。能够增加前立柱的稳定性,避免其受力后发生变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根据吊装高度的需求,利用前支撑架的升降来达到调节吊杆的吊装高度行程,以满足不同的吊装需求。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移动式垂直提升机的侧视图;图2为移动式垂直提升机中万向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动式垂直提升机中前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种采用了本技术结构的移动式垂直提升机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式垂直提升机,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的顶面安装有吊装装置,承载板1的顶面还放置有负重块2,承载板1底面且靠近前端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有与承载板1转动连接的轮轴,承载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轮轴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的前车轮3,承载板1底面且靠近后端的位置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有与承载板1固定连接的后支撑柱4,后支撑柱4的底面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大于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承载板1底面且位于轮轴前方的位置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有前支撑柱,前支撑柱包括固定柱5和伸缩柱6,固定柱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上,固定柱5的另一端沿其轴线方向向内设置有螺纹孔,伸缩柱6的一端位于螺纹孔内且设置有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固定柱5的长度小于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当伸缩柱6位于螺纹孔的一端旋入至螺纹孔孔底时,伸缩柱6的另一端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小于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伸缩柱6与固定柱5的长度之和大于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板1靠近前端的位置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1的方向穿设有一根前调节螺杆7,前调节螺杆7的长度大于所述前车轮3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1的顶面高度,前调节螺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绕前调节螺杆7轴线转动的前支撑板8,前调节螺杆7的轴线垂直于前支撑板8所在平面,位于两根所述后支撑柱4之间设置有横杆9,横杆9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1所在平面,两根所述后支撑柱4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横杆9的两端分别嵌入于其所在一侧的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横杆9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向下设置的支杆10,支杆10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11,所述承载板1的顶面上且对应横杆9的位置安装有一个升降机构12,升降机构12具有正对横杆9竖向设置且穿过所述承载板1的一个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13,伸缩杆13朝向横杆9的一端与横杆9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横杆9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向槽靠近所述承载板1的一端时,万向轮11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小于后支撑柱4的长度,当横杆9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在的导向槽远离所述承载板1的一端时,万向轮11的最低点至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高度大于后支撑柱4的长度。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支撑板8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水平放置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前支撑板8固定连接,所述前调节螺杆7的底端沿其轴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与轴承内圈的内孔过盈连接的连接轴。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调节螺杆7的顶端设置有握柄14,握柄14的轴线与所述前调节螺杆7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前调节螺杆7与握柄14的中部固定连接,握柄14的表面上包覆有一层胶套。本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垂直提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提升装置,包括承载板和位于承载板顶面上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卷扬机、吊杆、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顶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位于前支撑架后方的所述承载板上,前支撑架包括前顶架和位于前顶架下方以用于对前顶架进行支撑且具有升降功能的前支架主体,前顶架的上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支撑轴,前顶架上固定连接有对前支撑轴两端进行支撑的前支柱,后支撑架包括后顶架和位于后顶架下方以用于对后顶架进行支撑的后支架主体,后顶架的上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支撑轴,后顶架上固定连接有对后支撑轴两端进行支撑的后支柱,吊杆的中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前支撑轴穿过于条形通孔且能够沿条形通孔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吊杆的尾部开设有使后支撑轴穿过且与后支撑轴转动配合的转动孔,吊杆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滑轮组,卷扬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上且卷扬机上的绳索依次绕过位于吊杆的尾端和头端的滑轮组后垂吊在吊杆头端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提升装置,包括承载板和位于承载板顶面上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卷扬机、吊杆、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顶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位于前支撑架后方的所述承载板上,前支撑架包括前顶架和位于前顶架下方以用于对前顶架进行支撑且具有升降功能的前支架主体,前顶架的上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支撑轴,前顶架上固定连接有对前支撑轴两端进行支撑的前支柱,后支撑架包括后顶架和位于后顶架下方以用于对后顶架进行支撑的后支架主体,后顶架的上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支撑轴,后顶架上固定连接有对后支撑轴两端进行支撑的后支柱,吊杆的中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前支撑轴穿过于条形通孔且能够沿条形通孔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吊杆的尾部开设有使后支撑轴穿过且与后支撑轴转动配合的转动孔,吊杆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滑轮组,卷扬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上且卷扬机上的绳索依次绕过位于吊杆的尾端和头端的滑轮组后垂吊在吊杆头端的下方。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波范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