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作精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500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间作精播机,包括机架、一个第一播种组件以及两个第二播种组件;通过在第一种子箱以及第二种子箱中分别放置一种植物种子,可以实现两种种子的行数配比为1:2,且第一播种组件以及第二播种组件可沿间作精播机的横向方向移动,实现了行距大小多样可调,在第一变速器以及第二变速器的基础上增加飞轮式变速器,实现了株距大小多样可调,第一地轮通过可升降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上,第二地轮通过可升降装置设置于第二支撑架上,实现了播深可调,从而解决了两种植物种子间作机械化播种以及覆土镇压的难题,实现了两种植物种子的间作播种以及覆土镇压于一体,利于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方便实用,成本低。

An intercropping precision seed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intercropping seeding machine comprises a frame, a first component and a second two seed sowing components; by placing a plant se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eeds in the seed box box, you can achieve the two seed line number ratio is 1:2, and the mobil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sowing component and a second component can sow intercropping sowing seeds along the row, various sizes of adjustable, increase the flywheel type transmission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nsmission gearbox based on the spacing of various sizes can be adjusted, the first wheel lif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through the second round. The lif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frame through second, the sowing depth can be adjusted,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wo kinds of plant seeds for Mechanized Sowing and soil covering press, two species in the The intercropping of the seed and the compacting of the soi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cropping pattern, is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and the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作精播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间作精播机。
技术介绍
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而提高农作物产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目前的间作种植模式,其播种过程中,过多的依赖人工,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限制了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两种植物种子间作播种、且两种种子的行数配比为1:2的播种机,利于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作精播机,该间作精播机能够间作播种两种植物种子,且两种种子的行数配比为1:2,利于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方便实用,成本低。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间作精播机,包括机架、一个第一播种组件以及两个第二播种组件;所述机架包括三点悬挂以及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播种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第一种子箱、第一导种管、第一排种器以及第一播种开沟器;所述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第一种子箱以及第一播种开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一播种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以及第一种子箱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排种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播种开沟器上,所述第一导种管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一种子箱连通,所述第一导种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排种器的进种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地轮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一排种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播种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第二种子箱、第二导种管、第二排种器以及第二播种开沟器;所述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第二种子箱以及第二播种开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二播种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以及第二种子箱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排种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播种开沟器上,所述第二导种管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二种子箱连通,所述第二导种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第二排种器的进种口连通,且所述第二地轮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二排种器传动连接;且一个第一播种组件以及两个第二播种组件在所述机架上的位置关系满足在所述机架的横向方向上依次为第二播种组件、第一播种组件以及第二播种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以实现所述第一播种组件可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横向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播种组件的移动幅度为10cm-50cm;所述第二支撑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以实现所述第二播种组件可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横向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二播种组件的移动幅度为10cm-50cm。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种器的传动输入端设置有飞轮式变速器,所述飞轮式变速器包括若干个外径大小不一的片状链轮,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一排种器传动输入端上的飞轮式变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排种器的传动输入端设置有飞轮式变速器,所述飞轮式变速器包括若干个外径大小不一的片状链轮,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二排种器传动输入端上的飞轮式变速器传动连接。优选的,直接紧邻的第一播种组件与第二播种组件横向之间的间距为30cm-50cm。优选的,所述第一地轮通过可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地轮通过可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作精播机,包括机架、一个第一播种组件以及两个第二播种组件;所述第一播种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第一种子箱、第一导种管、第一排种器以及第一播种开沟器;所述第二播种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第二种子箱、第二导种管、第二排种器以及第二播种开沟器;通过在第一种子箱以及第二种子箱中分别放置一种植物种子,可以实现两种种子的行数配比为1:2,且第一播种组件以及第二播种组件可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横向方向移动,实现了行距大小多样可调,在第一变速器以及第二变速器的基础上增加飞轮式变速器,实现了株距大小多样可调,所述第一地轮通过可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地轮通过可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实现了播深可调,从而解决了两种植物种子间作机械化播种以及覆土镇压的难题,实现了两种植物种子的间作播种以及覆土镇压于一体,利于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方便实用,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间作精播机中的第一播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间作精播机中的第二播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间作精播机中的一个第一播种组件以及两个第二播种组件在机架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仅是示意位置关系,不涉及示意机械结构)。图中:1第一播种组件,101第一支撑架,102第一地轮,103第一变速器,104第一种子箱,105第一导种管,106第一排种器,107第一播种开沟器;2第二播种组件,201第二支撑架,202第二地轮,203第二变速器,204第二种子箱,205第二导种管,206第二排种器,207第二播种开沟器;4机架,401第一横梁,402第二横梁,405三点悬挂;5U形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图1为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间作精播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作精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一个第一播种组件以及两个第二播种组件;所述机架包括三点悬挂以及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播种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第一种子箱、第一导种管、第一排种器以及第一播种开沟器;所述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第一种子箱以及第一播种开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一播种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以及第一种子箱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排种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播种开沟器上,所述第一导种管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一种子箱连通,所述第一导种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排种器的进种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地轮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一排种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播种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第二种子箱、第二导种管、第二排种器以及第二播种开沟器;所述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第二种子箱以及第二播种开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二播种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以及第二种子箱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排种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播种开沟器上,所述第二导种管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二种子箱连通,所述第二导种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第二排种器的进种口连通,且所述第二地轮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二排种器传动连接;且一个第一播种组件以及两个第二播种组件在所述机架上的位置关系满足在所述机架的横向方向上依次为第二播种组件、第一播种组件以及第二播种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作精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一个第一播种组件以及两个第二播种组件;所述机架包括三点悬挂以及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播种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第一种子箱、第一导种管、第一排种器以及第一播种开沟器;所述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第一种子箱以及第一播种开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一播种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第一地轮、第一覆土器、第一变速器以及第一种子箱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排种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播种开沟器上,所述第一导种管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一种子箱连通,所述第一导种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排种器的进种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地轮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一排种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播种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第二种子箱、第二导种管、第二排种器以及第二播种开沟器;所述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第二种子箱以及第二播种开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二播种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第二地轮、第二覆土器、第二变速器以及第二种子箱沿所述间作精播机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排种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播种开沟器上,所述第二导种管的上端开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冬隋学艳李湛丁汉凤辛富刚李润芳王栋田茜杨永义刘世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