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冷却的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619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液利用率高和冷凝效果好的二级冷却的冷凝器,包括外壳、挡板和冷凝管,外壳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碳钢层和不锈钢层,挡板设置在外壳内,挡板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同一侧,第二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另一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将外壳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冷凝管包括冷凝进液管、冷凝出液管和倾斜管,冷凝进液管呈桶装螺旋结构设置,冷凝出液管呈锥形螺旋结构设置,冷凝进液管套设在冷凝出液管上,倾斜管用于连通冷凝进液管和冷凝出液管,冷凝管设置有两根,两根冷凝管分别设置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级冷却的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级冷却的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现有的冷凝器外壳通常采用单一的材料制成,如果单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会使成本增加,如果单纯采用碳钢材料制成会造成耐腐蚀性差;此外,现有的冷凝管的冷却液利用率不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降低整个冷却器的能源利用效率;另外,现有的冷凝器通常将气体进行一次冷却即从排气口排出,很难达到理想的冷却效果,冷凝效果差。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冷却液利用率高和冷凝效果好的二级冷却的冷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冷却液利用率高和冷凝效果好的二级冷却的冷凝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二级冷却的冷凝器,包括外壳、挡板和冷凝管,所述外壳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碳钢层和不锈钢层,所述外壳左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外壳右侧面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挡板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挡板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同一侧,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将外壳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依次连通设置,所述冷凝管包括冷凝进液管、冷凝出液管和倾斜管,所述冷凝进液管呈桶装螺旋结构设置,所述冷凝出液管呈锥形螺旋结构设置,所述冷凝进液管套设在冷凝出液管上,所述倾斜管用于连通冷凝进液管和冷凝出液管,所述冷凝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冷凝管分别设置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碳钢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漆膜。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固定端与外壳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减振垫。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橡胶减振垫内设置有弹簧。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倾斜管一端与冷凝进液管右侧末端连接,所述倾斜管另一端与冷凝出液管大径锥底末端连。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两根所述冷凝管的冷凝进液管的上端口部通过冷却液进液总管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两根所述冷凝管的冷凝出液管的上端口部通过冷凝液出液总管连接。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外壳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碳钢层和不锈钢层,不锈钢耐腐蚀性非常强,而碳钢成本低,但是耐腐蚀性较差,内层为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脑腐蚀性,当外层为碳钢层,即避免了全部使用不锈钢造成的成本增加,又可提高外壳的抗腐蚀性能。(2)本技术冷凝管包括冷凝进液管、冷凝出液管和倾斜管,使用时,冷却液从冷凝进液管的上端口部进入,从上至下释放冷却液,能量逐渐消耗,冷凝进液管呈桶装螺旋结构设置,可提高对冷却液的利用率,通过倾斜管加快冷却液的排出,经过倾斜管后管内的冷却液从冷凝进液管的顺时针流转到从冷凝出液管的逆时针流转,将冷却液的流转翻转后,加快了冷却液内部能量的消耗,有效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通过冷凝出液管呈锥形螺旋结构设置,在冷凝出液管螺旋呈锥形大径端部再充分使用其冷却液剩余能量,再逐渐加速排出,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使用率,同时有效维持冷凝管的整体输出效果,提高了冷凝器的工作效率。(3)本技术在使用时,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到第一空腔,受到第一挡板的阻挡向下运动,从而进入到第二空腔,气体受到第二挡板的阻挡向上运动,在第二空腔内进行第一次冷却,然后进入到第三空腔,气体受到第三挡板的阻挡向下运动,在第三空腔内进行第二次冷却,使气体内进行两次的冷却,冷却效果好,同时由于挡板的作用,是气体流动的路径增长,气体在冷凝器的时间加长,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二级冷却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二级冷却的冷凝器中外壳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二级冷却的冷凝器中橡胶减振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二级冷却的冷凝器中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1、碳钢层;12、不锈钢层;13、漆膜;14、进气口;15、排气口;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橡胶减振垫;241、弹簧;25、第一空腔;26、第二空腔;27、第三空腔;28、第四空腔;3、冷凝管;31、冷凝进液管;32、冷凝出液管;33、倾斜管;34、冷却液进液总管;35、冷凝液出液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二级冷却的冷凝器包括外壳1、挡板和冷凝管3,其中:外壳1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碳钢层11和不锈钢层12,不锈钢耐腐蚀性非常强,而碳钢成本低,但是耐腐蚀性较差,内层为不锈钢层12,具有较强的脑腐蚀性,当外层为碳钢层11,即避免了全部使用不锈钢造成的成本增加,又可提高外壳1的抗腐蚀性能,碳钢层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漆膜13,由于漆膜13的存在,外壳1外部经常与水或蒸汽接触的碳钢层11部分,也不易被腐蚀,外壳1左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14,外壳1右侧面上设置有排气口15。挡板设置在外壳1内,挡板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和第三挡板23,第一挡板21和第三挡板23设置在外壳1内部同一侧,第二挡板22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另一侧,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和第三挡板23的固定端与外壳1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减振垫24,橡胶减振垫24内设置有弹簧241,起到良好的减振效果,防止气体碰撞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和第三挡板23时冷凝器产生振动,降低噪声,同时提高冷凝器的使用寿命,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和第三挡板23将外壳1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25、第二空腔26、第三空腔27和第四空腔28,第一空腔25、第二空腔26、第三空腔27和第四空腔28依次连通设置。冷凝管3包括冷凝进液管31、冷凝出液管32和倾斜管33,冷凝进液管31呈桶装螺旋结构设置,冷凝出液管32呈锥形螺旋结构设置,冷凝进液管31套设在冷凝出液管32上,冷凝进液管31和冷凝出液管32设置有间隙,倾斜管33用于连通冷凝进液管31和冷凝出液管32,倾斜管33一端与冷凝进液管31右侧末端连接,倾斜管33另一端与冷凝出液管32大径锥底末端连接,使用时,冷却液从冷凝进液管31的上端口部进入,从上至下释放冷却液,能量逐渐消耗,冷凝进液管31呈桶装螺旋结构设置,可提高对冷却液的利用率,通过倾斜管33加快冷却液的排出,经过倾斜管33后管内的冷却液从冷凝进液管31的顺时针流转到从冷凝出液管32的逆时针流转,将冷却液的流转翻转后,加快了冷却液内部能量的消耗,有效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通过冷凝出液管32呈锥形螺旋结构设置,在冷凝出液管32螺旋呈锥形大径端部再充分使用其冷却液剩余能量,再逐渐加速排出,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使用率,同时有效维持冷凝管3的整体输出效果,提高了冷凝器的工作效率,冷凝管3设置有两根,两根冷凝管3分别设置在第二空腔26和第三空腔27内,两根冷凝管3的冷凝进液管31的上端口部通过冷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二级冷却的冷凝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级冷却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挡板和冷凝管,所述外壳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碳钢层和不锈钢层,所述外壳左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外壳右侧面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挡板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挡板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同一侧,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将外壳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依次连通设置,所述冷凝管包括冷凝进液管、冷凝出液管和倾斜管,所述冷凝进液管呈桶装螺旋结构设置,所述冷凝出液管呈锥形螺旋结构设置,所述冷凝进液管套设在冷凝出液管上,所述倾斜管用于连通冷凝进液管和冷凝出液管,所述冷凝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冷凝管分别设置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级冷却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挡板和冷凝管,所述外壳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碳钢层和不锈钢层,所述外壳左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外壳右侧面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挡板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挡板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同一侧,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将外壳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依次连通设置,所述冷凝管包括冷凝进液管、冷凝出液管和倾斜管,所述冷凝进液管呈桶装螺旋结构设置,所述冷凝出液管呈锥形螺旋结构设置,所述冷凝进液管套设在冷凝出液管上,所述倾斜管用于连通冷凝进液管和冷凝出液管,所述冷凝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冷凝管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军粟盈龙
申请(专利权)人:建滔番禺南沙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