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59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包括一个细长元件(1,301,401),其一端(1A,301A)有一个头部(2,302,402),在所述头部的附近包括环境的加热装置(3,303,403),而另一端则有连接装置(4,304,404),用于把该设备放置在地板上,或将之刚性固定到天花板(S)或墙壁(P)上,其中加热装置(3,330,403)包括至少一个大致为圆形的电加热元件(30,330,4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
技术介绍
早已知道,环境取暖器包括一个细长元件(例如具有1.80米左右的高度),固定到一个底座元件,在其顶部有一个圆盘状加热头,内有燃气加热装置(通常气体来自位于该设备的底座元件内的气瓶)。这些设备有许多缺点,只能在开放或者通风良好的空间中使用,而且比较不便,因为它们需要一定的维护,特别是需要定期更换含有气体的气瓶。此外,这些取暖器还有一个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头部以及一个内嵌的红外型线性加热元件。这些设备只能加热环境的有限区域,主要在加热元件的前方和下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设备本身安装所在的宽敞环境空间的均匀加热、而且只需要有限而简单的维护的设备。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包括一个细长的支撑元件,其一端有一个头部,该头部包括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头部附近的空间,而另一端则有支承装置,用于把该取暖器放置在地板上,或刚性固定到天花板或墙壁,其中,加热装置设有至少一个大致为圆形的电加热元件。这些目的以及基于以下示范性实施例的说明而图示解释的其它目的,通过一个本技术的设备而实现。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随附设计图仅供参考,但不限于此,其中:-图1显示基于本技术的第一个设备的示意透视图,-图2显示其上端部的示意透视图,-图3显示图2的端部各部件的分解图,-图4A、4B、4C、4D、4E分别显示加热装置各个变型的示意平面和侧视图,-图5和6显示该设备的第一变型的示意侧视和底视图,-图7显示第二变型的示意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上述附图,基于本技术的取暖器包括:一个细长元件1,其一端1A有一个头部2,在该头部附近有环境加热装置3,而另一端1B则有支承装置4,用于把该设备放置在地板上。例如,支撑元件1有一个支撑结构5,由多条垂直5A和横向5B发展的金属丝组成,它们相互焊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网眼结构。这个结构5格外稳定,重量轻,而且完全空心,可以容纳电线以及下述的其它构件,例如照明装置7。有利的是,结构5的外部由多条纤细而扁平的塑料条带6装饰(例如宽度介于0.2厘米和1厘米之间、厚度介于0.05毫米到5毫米之间)相互交织而成,模拟诸如藤纤维等编织纤维。该支撑元件的外表面有多个通孔,或有些部分至少可部分透光,这将特别有利,正如下面所解释,因为如果在支撑元件1的内部有一个或多个照明装置7时,支撑元件1本身也至少部分发亮,因而是可见的。这一方面可以造成令人愉悦的美观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取暖器在夜间被意外碰撞。值得注意的是:用于模拟藤条的塑料材料,最好是符合取暖器可燃性相关标准的类型。该支撑元件的高度为H2,它取决于支承装置4的高度H3,例如介于100厘米和250厘米之间,如果介于约120厘米和220厘米之间则更好,约等于160厘米则还更好,从而整个加热装置3的定位高于在取暖器附近停留的人的头部,并且可以更好地使他们暖和。该支撑元件最好有一个管状的中央部分1C,截面大致呈圆形,两个喇叭形端部1A和1B与管状部分同心(最大直径大于管状部分的直径,例如是它的双倍),增加了细长元件连接至该设备的其它部件的的表面积。在细长元件1上最好还固定了一个小工作台8。支承装置4最好是一个三维体4A,例如具有一个小圆桶形状,用于稳定地支承该设备,防止其跌倒。4A体内最好至少部分中空,以便能够容纳用于该设备操作的任何构件和/或电缆或管道,所述空腔4D与细长元件1的空腔1F相连接。有利的是,支承体4A设有一个进入内部空腔4D的门4B。支承体4A最好设有一个支撑结构15,由多条垂直15A和横向15B发展的金属丝组成,它们相互焊接在一起,与细长元件1的那个支撑结构类型相同,并具有相同的装饰外观,由多条纤细而扁平的条带6相互交织而成。支承装置4也可以具有与图示不同的形状,例如一个简单的支承底座,或多个支撑脚和/或多个旋转构件(图1中阴影线并以16表示),以便于该设备的移动。有利的是,在支承装置4的底座上设有一个稳定该设备的元件4H。这个元件4H通过焊接到支承装置4的支撑结构15的支架而钩接,例如包括一个由内部周边金属结构构成的钢筋混凝土圆盘。元件4H实际上是该设备置于地面上的部分,它通过自身重量,保证了该设备所需的稳定性。元件4H最好通过金属结构固定到该设备的一些部件,例如配电柜、泵等。元件4H还设有多个通孔,用于把该设备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到地上。该设备的头部2包括一个下支撑元件24(图3),一个从后者开始延伸的中央体20,位于中央体20上方的第一21和第二22上圆盘形元件,侧保护格栅23,以及加热装置3。例如,下支撑元件24是一个圆盘(中央打开),用于连接(以本领域专家常用的方式)头部和细长元件1的喇叭形上端1A并作为它们的结构性支撑。元件24最好是涂有耐高温油漆的钢制成,并起到支撑作用,设有一个中心开口,用于加热装置3的电源电缆的穿过。有利的是,中央体25设有两个导流元件25A和25B,最好是截头圆锥形状,相互重叠并且沿着它们较小的周边相连接。上导流元件25A也具有加热装置3与上圆盘形元件21的钩接元件26的支撑的结构性功能。下截锥形元件25B具有支撑的结构性功能,并且也作为布线和安全性的电气仪器室(25C)。导流元件25A和B的截头圆锥形状,用于通过加热装置3产生空气间隙,后者有助于驱散热量,否则热量将进入上圆盘形元件21,令其加热过度。导流元件25A和B由钢或铝制成,并设有一个反射外表面,例如通过电镀铬或镀锌处理,这有助于将热量辐射到头部以外。第一圆盘形元件21以常规的方式固定到上截头圆锥形元件25A的上边缘,它的功能是屏蔽和反射由加热装置3产生的热辐射,这样,最外部的圆盘形元件22加热较少,不会达到危险温度。圆盘形元件21最好由钢制成,有一个朝向下的反射表面,例如,经过电镀铬或镀锌处理,这有助于将热量向下辐射。上圆盘形部件22与下方的那个隔开,使两者之间产生空气间隙C,用于驱散热量,最好用经过耐高温涂漆处理的钢制成,其功能是保护该设备的头部2,为此,其延伸部分,最好完全覆盖头部上方。为了提高隔绝效果,在元件22的下表面,设有径向排列的间隔薄板(例如铝板)22B并固定到上述元件22。加热装置3包括一个具有金属丝电阻器30A的电加热元件30,最好插入一个玻璃元件31中,配有32个密封电源连接装置和34条高温电缆的电气布线。电阻器的功率最好介于500和3000瓦之间,介于1000和2000瓦之间则更好,功率约为1800瓦则还更好。根据本技术,加热元件30是电加热型,并具有大致圆形的展开。大致是圆形的情况,是指具有一个圆形或圆柱形冠状展开,电阻延伸至介于280°和360°之间的圆弧,介于300°和340°之间则更好,约等于330°则还更好。举例仅供参考:加热元件的直径D介于200毫米和600毫米之间,介于300毫米和500毫米之间则更好,介于310毫米和450毫米之间则还更好。仍然以大致是圆形的情况为例,也指一个加热元件30'(图4B)包括多个子元件30A-D(例如四个),它们具有一个圆弧形展开,相互之间稍微隔开并电气连接。元件30'的子元件30A-D完全延伸的圆弧也介于280°和360°之间,介于300°和340之间°则更好,约等于330°则还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取暖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暖器,包括一个细长的支撑元件(1,301,401),其一端有一个头部(2,302,402),该头部包括加热装置(3,303,403),用于加热所述头部附近的空间,而另一端则有支承装置(4,304,404),用于把该取暖器放置在地板上,或刚性固定到天花板(S)或墙壁(P),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3,303,403)设有至少一个大致为圆形的电加热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0 IT 2020150000436881.一种取暖器,包括一个细长的支撑元件(1,301,401),其一端有一个头部(2,302,402),该头部包括加热装置(3,303,403),用于加热所述头部附近的空间,而另一端则有支承装置(4,304,404),用于把该取暖器放置在地板上,或刚性固定到天花板(S)或墙壁(P),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3,303,403)设有至少一个大致为圆形的电加热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包括一个具有金属丝电阻器(30A)的电加热元件(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金属丝电阻器(30A)插入一个玻璃元件(31)中。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的功率介于500和3000瓦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的功率介于1000和2000瓦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的功率约为1800瓦。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30)具有一个圆形或圆柱形冠状展开,并延伸为介于280°和360°之间的圆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30)延伸为介于300°和340°之间的圆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30)延伸为约等于330°的圆弧。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的直径D介于200毫米和600毫米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的直径D介于300毫米和500毫米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的直径D介于310毫米和450毫米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包括多个子元件,它们具有一个圆弧形展开,相互之间通过电气连接,整体延伸为形成介于280°和360°之间的圆弧。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子元件整体延伸为形成介于300°和340°之间的圆弧。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子元件整体延伸为形成约等于330°的圆弧。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30)包括多个高度各不相同的部件。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第二加热元件(130),彼此轴向隔开,具有相同的直径D,处于同一个圆柱冠中,或具有不同的直径。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加热元件具有不同的功率并设有加热功率调节器。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是电阻加热型、卤素型或红外线型。2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通过多个钩接元件(26)固定到中央支撑体(25),钩接元件的一端有一个钩,能钩挂住电加热元件(30)的一段管状玻璃元件(31)。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通过多个钩接元件(26)固定到中央支撑体(25),钩接元件采用热传导系数有限的材料制成,以保证向与它们固定的中央支撑体(25)的热传播低。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钩接元件是由300系列的AISI不锈钢制成。2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距离地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90厘米。2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费拉雷塞
申请(专利权)人:阿勒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