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528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管夹,包括管夹本体(1),在所述管夹本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体(11),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卡槽体(12);两个所述卡槽体(11)的两端槽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21),在每个所述卡槽的槽底均设有限位孔(14);在每个所述卡槽内均设有减震体(31),在所述减震体(31)的一侧固设有垫块(32),在所述垫块(32)的非固定端设有限位凸台(3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卡槽内设置限位块和限位孔,并与减震体和垫块之间相互连接配合,实现了稳定安装,便于拆换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作强度,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管夹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管夹。
技术介绍
现目前使用的线束减震管夹,在夹持线束的同时,减震胶垫由于没有固定限位,容易独自脱落,且管夹通过本体与减震胶垫之间紧联结装配也比较困难;另外,由于管夹本体的减震胶垫尺寸受限,使得不同尺寸的减震胶垫不能进行互换,使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装配轻松,便于拆换的减震管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震管夹,包括管夹本体,在所述管夹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体,在所述第一卡槽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在所述第一卡槽体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卡槽体,在所述第二卡槽体上对应第一卡槽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扣合形成一个通孔;在所述第一卡槽体和第二卡槽体的两端槽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与槽底形成一个开口槽,在每个所述卡槽的槽底均设有限位孔;在每个所述卡槽内均设有减震体,所述减震体的一侧为一个梯形结构,另一侧设有一个半圆形开口的凹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凹槽重合形成一个圆形通孔,在所述减震体的梯形结构一侧固设有垫块,在所述垫块的非固定端设有限位凸台,该垫块的平面与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震管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管夹,包括管夹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夹本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体(11),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15),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卡槽体(12),在所述第二卡槽体(12)上对应第一卡槽(15)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16),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卡槽(15)和第二卡槽(16)扣合形成一个通孔;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和第二卡槽体(12)的两端槽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21),两个所述限位块(21)与槽底形成一个开口槽(13),在每个所述卡槽的槽底均设有限位孔(14);在每个所述卡槽内均设有减震体(31),所述减震体(31)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管夹,包括管夹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夹本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体(11),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15),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卡槽体(12),在所述第二卡槽体(12)上对应第一卡槽(15)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16),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卡槽(15)和第二卡槽(16)扣合形成一个通孔;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和第二卡槽体(12)的两端槽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21),两个所述限位块(21)与槽底形成一个开口槽(13),在每个所述卡槽的槽底均设有限位孔(14);在每个所述卡槽内均设有减震体(31),所述减震体(31)的一侧为一个梯形结构,另一侧设有一个半圆形开口的凹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凹槽重合形成一个圆形通孔,在所述减震体(31)的梯形结构一侧固设有垫块(32),在所述垫块(32)的非固定端设有限位凸台(33),该垫块(32)的平面与减震体(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中杨毅韩宗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溯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