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交流输电单回路0°~20°转角跨越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4071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500kV交流输电单回路0°~20°转角跨越塔,包括塔身以及自上而下设置在塔身上的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所述的地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顶部,上导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内角侧,地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均设置在塔身的两侧;所述地线横担的顶端设置有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的底部以及下导线横担的两侧底部均设置导线挂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大程度的缩短了上导线横担的长度,减轻了塔重,在满足电气间隙的基础上节省塔材,降低了造价,能够保证杆塔的安全可靠性。该种新型铁塔能够满足500kV电压等级高海拔地区的线路架设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00kV交流输电单回路0°~20°转角跨越塔
本技术涉及高压铁塔,具体涉及一种500kV交流输电单回路0°~20°转角跨越塔。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转角塔的应用有很多,其设计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目前还无法适用在500kV电压等级中海拔处于4000~5000m、覆冰厚度为10mm的区域,由于电气间隙和杆塔荷载的变化导致结构尺寸和结构强度难以满足要求,应用传统的转角塔,无法进行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500kV交流输电单回路0°~20°转角跨越塔,该塔的电气间隙和结构强度能够满足高海拔地区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塔身以及自上而下设置在塔身上的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所述的地线横担设置在塔身顶部,上导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内角侧,地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均设置在塔身的两侧;所述地线横担的顶端设置有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的底部以及下导线横担的两侧底部均设置导线挂点。所述的地线横担在塔身内角侧的端部设置跳线挂点,下导线横担在塔身两侧的端部均设置有跳线横担,跳线横担端部设置有跳线孔。塔身在下导线横担的下方设置有变坡处,变坡处距离下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为6.0m。所述塔身外角侧的地线横担上平面为矩形,端部口宽均为2.183m,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下平面均为矩形,端部口宽分别为3.452m和4.891m。所述的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上平面,其外角侧距离塔身中轴线9.1m,内角侧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上平面距离塔身中轴线9.1m处。所述上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上设置的导线挂点均采用双挂点,第一挂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挂点之间的距离均为0.56m。所述地线横担的总长为21.7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6m,塔身外角侧地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18.2°;上导线横担的长度为1.16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0m,塔身内角侧上导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56.8°;下导线横担的总长为23.44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6m,塔身外角侧及内角侧的横担端头夹角均为20.7°。所述地线横担与上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10.0m;上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11.0m。所述的塔身采用Q420钢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针对500kV电压等级高海拔地区的特点,通过合理布置塔身结构,以保证杆塔的安全可靠性,本技术通过将上导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内角侧,上导线的跳线挂点设置在内角侧地线横担上,有效缩短了上导线横担的长度,减轻了塔重,降低了造价。本技术设置在塔身两侧的下导线横担采用不对称设计,缩短了塔身内角侧的横担长度,既能满足电气间隙,又节省了大量材料,减轻了塔重。塔身底部连接塔腿,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选择短塔腿或长塔腿。综上所述,本技术铁塔架设安全,能够满足500kV电压等级高海拔地区的线路架设要求。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短塔腿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长塔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塔身;2-地线横担;3-上导线横担;4-下导线横担;5-变坡处;6-连接处;7-塔腿;8-短塔腿;9-长塔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在结构上包括塔身1、地线横担2、上导线横担3、下导线横担4、变坡处5、连接处6以及塔腿7。其中,地线横担2设置在塔身1的顶端、上导线横担3的上方,地线横担2包括不对称布置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身1的左右两侧;地线横担2的顶部设置有地线挂点,用于悬挂地线,地线对导线起到保护作用;地线横担2的两个分支最外端到塔身1中轴线的距离分别为9.1m、12.6m,地线横担2与塔身连接处的高度为2.6m。本技术上导线横担3及下导线横担4的底部设置有导线挂点,并选用双挂形式。上导线横担3用于悬挂一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横担长度为1.16m,横担根部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0m,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56.8°。下导线横担4用于悬挂两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横担总长度为23.44m,包括左横担、右横担、与横担连接的塔身部分,除去塔身宽度,左右横担单侧长度均为9.3m,设置于塔身两侧,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横担根部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6m,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均为20.7°,并在左右横担端部均增加跳线横担,高0.8m;导线挂点为双挂点,左侧、右侧横担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距离塔身中心11.72m及12.28m处。本技术地线横担2与上导线横担3之间的层间距为10.0m;本技术的上导线横担3与下导线横担4之间的层间距为11.0m。本技术的输电导线均采用双联金具与塔身1连接,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的导线挂点分别设置两个挂点与金具连接,结构布置合理,传力明确,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本技术转角塔的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2的顶部,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的底部,挂点均采用挂板型式,从而避免焊接工作,有效的加强挂点的受力性能,满足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塔身1的变坡处5距离下导线横担4与塔身1之间的连接处6为6.0m,合理的选择变坡处5的位置能够有效的节省材料,而且加工安装方便。塔身1主材主要采用Q420高强钢,主材刚度从上到下依规律变化,焊接少,施工方便,塔重降低。参见图2,3,塔身1的底部连接有塔腿7,塔腿7选用短塔腿8或长塔腿9,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本技术转角塔将上导线的跳线挂点设置在内角侧地线横担上,很大程度的缩短了上导线横担的长度,减轻了塔重,节省塔材,降低了造价。通过合理布置塔身结构及选材保证杆塔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合理布置导线横担和跳线横担来满足电气间隙;下导线横担的左右分支采用不对称的设计,缩短了内角侧的横担长度,既能满足电气间隙,又节省了材料,减轻塔重。综上所述,该种新型铁塔能够满足500kV电压等级高海拔地区的线路架设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500kV交流输电单回路0°~20°转角跨越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500kV交流输电单回路0°~20°转角跨越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1)以及自上而下设置在塔身(1)上的地线横担(2)、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所述的地线横担(2)设置在塔身(1)的顶部,所述上导线横担(3)设置在塔身(1)的内角侧,地线横担(2)与下导线横担(4)均设置在塔身(1)的两侧;所述地线横担(2)的顶端设置有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3)的底部以及下导线横担(4)的两侧底部均设置导线挂点;所述塔身(1)外角侧的地线横担(2)上平面为矩形,端部口宽均为2.183m,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的下平面均为矩形,端部口宽分别为3.452m和4.891m;所述的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2)的上平面,其外角侧距离塔身(1)中轴线9.1m,内角侧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2)的上平面距离塔身(1)中轴线9.1m处;所述地线横担(2)的总长为21.7m,其与塔身(1)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6m,塔身(1)外角侧地线横担(2)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18.2°;上导线横担(3)的长度为1.16m,其与塔身(1)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0m,塔身(1)内角侧上导线横担(3)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56.8°;下导线横担(4)的总长为23.44m,其与塔身(1)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6m,塔身(1)外角侧及内角侧的横担端头夹角均为20.7°;所述地线横担(2)与上导线横担(3)之间的层间距为10.0m;上导线横担(3)与下导线横担(4)之间的层间距为1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00kV交流输电单回路0°~20°转角跨越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1)以及自上而下设置在塔身(1)上的地线横担(2)、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所述的地线横担(2)设置在塔身(1)的顶部,所述上导线横担(3)设置在塔身(1)的内角侧,地线横担(2)与下导线横担(4)均设置在塔身(1)的两侧;所述地线横担(2)的顶端设置有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3)的底部以及下导线横担(4)的两侧底部均设置导线挂点;所述塔身(1)外角侧的地线横担(2)上平面为矩形,端部口宽均为2.183m,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的下平面均为矩形,端部口宽分别为3.452m和4.891m;所述的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2)的上平面,其外角侧距离塔身(1)中轴线9.1m,内角侧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2)的上平面距离塔身(1)中轴线9.1m处;所述地线横担(2)的总长为21.7m,其与塔身(1)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6m,塔身(1)外角侧地线横担(2)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18.2°;上导线横担(3)的长度为1.16m,其与塔身(1)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0m,塔身(1)内角侧上导线横担(3)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蓉乌小锋李波宁昭晔强继峰孙强严丽君常昊波吴若愚雷小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