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占洪专利>正文

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305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包括成圈机构和梳栉机构;成圈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前脱圈针床和后脱圈针床、对称设置的前舌针床和后舌针床、对称设置的前沉降针床和后沉降针床以及对称设置的前成圈主轴和后成圈主轴,所述前、后脱圈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脱圈针床,且各分段脱圈针床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在前、后针床支架上;所述前、后舌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舌针床,且各分段舌针床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在前、后针床托架上;所述前、后沉降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沉降针床,且各分段沉降针床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在前、后沉降摆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针床加工方便,编织时没有发生形变现象,避免了漏针、跑纱等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200英寸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只有E18机型,该机型编织的织物只能是毛毯,如果编织鞋材布料则需要E22及以上机号的机型。由于200英寸E22双针床经编机的各成圈机件,如脱圈针床、舌针床和沉降针床的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而且在编织时这些针床还容易发生变形,导致横移不准确从而发生漏针、跑纱等事故,因此,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200英寸E22及以上机号的双针床经编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200英寸E22及以上机号经编机,且各针床的加工难度小,在编织时不易发生变形,能有效防止漏针、跑纱等事故的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包括成圈机构和梳栉机构;所述成圈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前脱圈针床和后脱圈针床、对称设置的前舌针床和后舌针床、对称设置的前沉降针床和后沉降针床以及对称设置的前成圈主轴和后成圈主轴,所述前脱圈针床、后脱圈针床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支架、后针床支架上,所述前针床支架、后针床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成圈主轴、后成圈主轴上,所述前舌针床、后舌针床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托架、后针床托架上,所述前沉降针床、后沉降针床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沉降摆臂、后沉降摆臂上,所述梳栉机构包括梳栉座和安装在所述梳栉座上的若干把导纱梳栉,所述前脱圈针床、后脱圈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脱圈针床,且各分段脱圈针床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支架、后针床支架上;所述前舌针床、后舌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舌针床,且各分段舌针床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托架、后针床托架上;所述前沉降针床、后沉降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沉降针床,且各分段沉降针床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沉降摆臂、后沉降摆臂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各分段脱圈针床之间、各分段舌针床之间以及各分段沉降针床之间相互间隔的距离均为5~60mm。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前脱圈针床、后脱圈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脱圈针床,前舌针床、后舌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舌针床,前沉降针床、后沉降针床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沉降针床,因此,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脱圈针床、舌针床和沉降针床的加工难度,使各针床的加工更方便和容易,另一方面解决了各针床编织时的形变问题,有效防止了漏针、跑纱等事故的发生。本技术能更好地适合200英寸E22及以上机号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要求。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前脱圈针床、后脱圈针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前舌针床、后舌针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前沉降针床、后沉降针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包括成圈机构和梳栉机构;所述成圈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前脱圈针床1a和后脱圈针床1b、对称设置的前舌针床2a和后舌针床2b、对称设置的前沉降针床3a和后沉降针床3b以及对称设置的前成圈主轴4a和后成圈主轴4b,所述前脱圈针床1a、后脱圈针床1b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支架5a、后针床支架5b上,所述前针床支架5a、后针床支架5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成圈主轴4a、后成圈主轴4b上,所述前舌针床2a、后舌针床2b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托架6a、后针床托架6b上,所述前沉降针床3a、后沉降针床3b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沉降摆臂7a、后沉降摆臂7b上,所述前成圈主轴4a和后成圈主轴4b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双针床经编机机架上,所述梳栉机构包括梳栉座8和安装在所述梳栉座8上的若干把导纱梳栉9,所述前脱圈针床1a、后脱圈针床1b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脱圈针床1-1,且各分段脱圈针床1-1相互间隔地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支架5a、后针床支架5b上;所述前舌针床2a、后舌针床2b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舌针床2-1,且各分段舌针床2-1相互间隔地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托架6a、后针床托架6b上;所述前沉降针床3a、后沉降针床3b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沉降针床3-1,且各分段沉降针床3-1相互间隔地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沉降摆臂7a、后沉降摆臂7b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各分段脱圈针床1-1之间、各分段舌针床2-1之间以及各分段沉降针床3-1之间相互间隔的距离L均为5~60mm。在本技术中,所述导纱梳栉9优选保持为一整根。另外,在开两幅布时,上述各针床优选均分成二段;在开三幅布时,上述各针床优选均分成三段,如图2至图4所示。经过试用,本技术的各针床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并且在编织时没有发生形变现象,有效避免了漏针、跑纱等事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包括成圈机构和梳栉机构;所述成圈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前脱圈针床(1a)和后脱圈针床(1b)、对称设置的前舌针床(2a)和后舌针床(2b)、对称设置的前沉降针床(3a)和后沉降针床(3b)以及对称设置的前成圈主轴(4a)和后成圈主轴(4b),所述前脱圈针床(1a)、后脱圈针床(1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支架(5a)、后针床支架(5b)上,所述前针床支架(5a)、后针床支架(5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成圈主轴(4a)、后成圈主轴(4b)上,所述前舌针床(2a)、后舌针床(2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托架(6a)、后针床托架(6b)上,所述前沉降针床(3a)、后沉降针床(3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沉降摆臂(7a)、后沉降摆臂(7b)上,所述梳栉机构包括梳栉座(8)和安装在所述梳栉座(8)上的若干把导纱梳栉(9),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脱圈针床(1a)、后脱圈针床(1b)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脱圈针床(1-1),且各分段脱圈针床(1-1)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支架(5a)、后针床支架(5b)上;所述前舌针床(2a)、后舌针床(2b)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舌针床(2-1),且各分段舌针床(2-1)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托架(6a)、后针床托架(6b)上;所述前沉降针床(3a)、后沉降针床(3b)均为分成至少二段的分段沉降针床(3-1),且各分段沉降针床(3-1)相互间隔地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沉降摆臂(7a)、后沉降摆臂(7b)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门幅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包括成圈机构和梳栉机构;所述成圈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前脱圈针床(1a)和后脱圈针床(1b)、对称设置的前舌针床(2a)和后舌针床(2b)、对称设置的前沉降针床(3a)和后沉降针床(3b)以及对称设置的前成圈主轴(4a)和后成圈主轴(4b),所述前脱圈针床(1a)、后脱圈针床(1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支架(5a)、后针床支架(5b)上,所述前针床支架(5a)、后针床支架(5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成圈主轴(4a)、后成圈主轴(4b)上,所述前舌针床(2a)、后舌针床(2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针床托架(6a)、后针床托架(6b)上,所述前沉降针床(3a)、后沉降针床(3b)分别固定安装在前沉降摆臂(7a)、后沉降摆臂(7b)上,所述梳栉机构包括梳栉座(8)和安装在所述梳栉座(8)上的若干把导纱梳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徐敏平邹达仁吴家乐葛坤聪
申请(专利权)人:王占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