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3869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包括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收尘单元,该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按生产工艺依次连接,并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地坑内;该尘单元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二地坑内,与第一地坑相连;第一地坑与第二地坑相邻设置,且分别周围密封、顶面覆盖有盖板形成地下封闭式空间。将主体设备移至地下,缩小了占地面积,消除了地面高空建筑和作业;一方面可实现初始物料的水平或向下输运,缩短物料输送距离,并实现阶梯式自动落料,既提高了运行速度,又减少了用工人数,另一方面整个系统布置更加紧凑,既有利于粉尘收集,又能消除低频振动,降低噪声污染,实现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源的集中和有效控制。

A closed building waste regeneration 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losed type building waste regeneration treatment system, including feeding unit, crushing unit, screening unit, feeding unit, dust collecting unit, the feeding unit, crushing unit, sieving unit, conveying unit is connected sequentially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layout of the first pit under the ground in the dust; the second unit is arranged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pit,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it pit pit; first and second adjacent settings, and respectively around the seal, the top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a cover plate form a closed underground space. The main equipment to the underground, narrowing the area, eliminate the grou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n the one hand can realize the downward transport of materials or the initial level, shorten the conveying distance, and realize the automatic blanking step, not only improve the speed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work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ystem arrangement is more compact, is conducive to the dust collection, and can eliminate the low-frequency vibration, reduce noise pollution, realize centralized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dust and noise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等所产生的钢筋混凝土块、砖瓦块等物料。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被运送至郊区或者山区,露天放置或者填埋。这些建筑垃圾部分占用土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建筑垃圾运输、堆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空气、重金属污染地下水,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建筑垃圾填埋后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一定的技术,把建筑垃圾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现有技术把建筑垃圾进行人工分拣,把塑料、木头、铁质物拣出回收再利用;剩余的混凝土及砖瓦块进行破碎、筛分、清洗后做建筑骨料,可用来做混凝土或者免烧砖等。但是,现有生产线的噪音、粉尘污染一直是该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其扬尘、噪音、振动难以隔绝,而现有的解决措施改善噪音、粉尘污染效果有限,仅仅是通过对某一污染源产生的装置提出局部的改进措施,而未从其生产线整体方案中进行考虑;此外,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线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成本较高,地面建筑物较多,工业污染标志明显,与城乡建设规划周边环境不协调,选址范围较小,难以实现就近供料,还增加了能耗和成本,不利于节能减排及降低企业能耗;从而导致各装置的形状、容积有限,极大的制约了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线的产能和地域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技术偏见,提供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通过改进布局结构、位置、流程和形式,以解占地面积、效能、环保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包括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收尘单元,所述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按生产工艺依次连接,并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地坑内;所述收尘单元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二地坑内,与所述第一地坑相连;所述第一地坑与所述第二地坑相邻设置,且分别周围密封、顶面覆盖有盖板形成地下封闭式空间。进一步,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给料斜槽和振动给料机,所述给料斜槽靠支撑架支撑于第一地坑内,呈倾斜设置,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70°,下端出料口与所述振动给料机相连;所述振动给料机位于所述破碎单元的上方,对所述破碎单元落料。进一步,所述给料斜槽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收尘单元相连通的第一除尘管,所述第一除尘管内设有多个喷淋头;在所述给料斜槽的上端加料口处设置有翻板密封门;所述收尘单元采用布袋式除尘器。进一步,所述破碎单元包括破碎装置、传送机、除铁器,所述破碎装置将所述振动给料机的落料进行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或冲击式破碎机;所述传送机将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料输送至筛分单元,采用刮板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所述除铁器设置在所述传送机的上方,以对所述传送机上的破碎物料进行除铁。进一步,所述筛分单元包括呈倾斜安装并振动、筛分及输送物料的多层函道,多层函道的高端设有一个入料口,与所述传送机相连,低端设有与其层数相等的多个出料口,且与所述输送单元的多个输送机分别一一对应相连,多层函道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扰乱物料流态的截面突变结构。进一步,所述截面突变结构呈阶梯结构,相邻两级阶梯结构之间的台阶面呈水平或倾斜设置;所述阶梯结构与台阶面之间的折弯处倒圆、倒角或设有过渡倾斜面。进一步,多层函道在靠近入料口的一层函道的出料口与所述给料斜槽相连;多层函道在靠近入料口处设有与所述收尘单元相连通的第二除尘管。进一步,所述输送机采用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螺旋送料机或斗提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进一步,多层函道在远离入料口的一层函道连接有热风装置,所述热风装置为热风机。进一步,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布置在地面上与所述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收尘单元分别连接的控制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将主体设备移至地下,使得该主体设备有助于地坑形成坚固的封闭空间,既利于粉尘收集,又能消除低频振动,降低噪声污染,实现了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源的集中和有效控制。2、本技术具体整体技术含量高、地域适应强、高效环保、大容量的特性,极大的提高了粉煤灰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其产能可提升20%-30%;同时,可根据地形、地貌、地址、山势等条件,对输送机的输送位置、方向、长度、高度等进行适应性调整,有利于增强该系统的适用性。总的说来,主体设备下沉低于物料堆场,实现物不需提升,缩短物料传送距离,结构紧凑化,减少物料输送成本,提高输送速度;且地下空间,占地面积大幅度缩小,节省了土地使用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地面建筑设施的数量和高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避开与城乡建设规划冲突,扩大可选址建站的范围,缩短与用料工地的距离,实现就近建站供料,确保周边工地的及时供料。而密封式地坑彻底封闭主体设备和物料传送,彻底解决粉尘、噪声、震动等环保痼疾。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生产系统工艺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地坑,2-第二地坑,3-给料斜槽,4-振动给料机,5-第一除尘管,6-翻板密封门,7-破碎装置,8-传送机,9-除铁器,10-函道,11-入料口,12-第二除尘管,13-输送机,14-布袋式除尘器,15-热风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包括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收尘单元,所述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按生产工艺依次连接,并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地坑1内;所述收尘单元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二地坑2内,与所述第一地坑1相连;所述第一地坑1与所述第二地坑2相邻设置,且分别周围密封、顶面覆盖有盖板形成地下封闭式空间。生产时,物料进入到进料单元内后输入至破碎单元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进入到筛分单元进行分拣,由筛分单元分拣出的不同颗粒度大小的各级物料经过输送单元输送出第一地坑1外,并可根据需求做分别存储或以待提取外运。通过在地下完成阶梯式向下送料及破碎,降低了外部噪声污染,另外,由于各部分均为地下作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封闭回收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外界的粉尘污染。同时,将收尘单元与其他生产主体设备分开布置,有利于收尘单元的运行及增强其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进料单元包括给料斜槽3和振动给料机4,给料斜槽3靠支撑架(未标记)支撑于第一地坑1内,呈倾斜设置,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70°,下端出料口与所述振动给料机4相连,所述给料斜3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收尘单元相连通的第一除尘管5;因物料落料点取决于料的位置高度和倾角,而本实施例中给料斜槽3的倾斜角度较大,为30°~70°,建筑垃圾物料会沿着斜面抛出,在水平分速度和惯性作用下,建筑垃圾物料以抛物线抛向振动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包括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收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按生产工艺依次连接,并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地坑内;所述收尘单元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二地坑内,与所述第一地坑相连;所述第一地坑与所述第二地坑相邻设置,且分别周围密封、顶面覆盖有盖板形成地下封闭式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包括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收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单元、破碎单元、筛分单元、输送单元按生产工艺依次连接,并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地坑内;所述收尘单元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二地坑内,与所述第一地坑相连;所述第一地坑与所述第二地坑相邻设置,且分别周围密封、顶面覆盖有盖板形成地下封闭式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给料斜槽和振动给料机,所述给料斜槽靠支撑架支撑于第一地坑内,呈倾斜设置,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70°,下端出料口与所述振动给料机相连;所述振动给料机位于所述破碎单元的上方,对所述破碎单元落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斜槽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收尘单元相连通的第一除尘管,所述第一除尘管内设有多个喷淋头;在所述给料斜槽的上端加料口处设置有翻板密封门;所述收尘单元采用布袋式除尘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式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单元包括破碎装置、传送机、除铁器,所述破碎装置将所述振动给料机的落料进行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或冲击式破碎机;所述传送机将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料输送至筛分单元,采用刮板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所述除铁器设置在所述传送机的上方,以对所述传送机上的破碎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鑫源诺美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