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单元以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319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2:04
放电单元具备:第1框架(15),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1开口;第2框架(14),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2开口;第3框架(21),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3开口;放电电极,其配置于第1框架(15)与第2框架(14)之间;对置电极(17),其配置于第1框架(15)与第2框架(14)之间;以及除臭过滤器(12),其配置于第2框架(14)与第3框架(21)之间,在表面包覆有具有导电性的催化剂,在对置电极(17),从第2框架(14)向第3框架(21)侧突出地形成与除臭过滤器(12)接触的除臭过滤器接触部(17a)。

Discharge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

The discharge unit includes a first frame (15), the formation of the air through the first opening; the second frame (14), the formation of the air through the second opening; the third frame (21), the formation of the air through the third opening; the discharge electrod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frame (15) and the second frame (14); a counter electrode (17),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frame (15) and second (14) between the frame; and a deodorizing filter (12),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frame (14) and third (21), in the framework of a catalyst coated with conductive, on the opposite the electrode (17), from second to third (14) frame frame (21) side form and deodorizing filter (12) contact the deodorizing filter contact part (17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放电单元以及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电集尘以及除臭的放电单元以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将建筑物内的空气维持为正常化的状态,广泛使用空气净化装置,作为空气净化装置的方式之一,有具备进行电集尘的放电单元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一般包括:离子化部(带电部),所述离子化部通过电晕放电来使作为空气中的悬浮粒子的尘埃带电;集电极部(集尘部),所述集电极部利用库伦力使带电后的尘埃附着于集尘板。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除了电集尘之外还具备去除臭气的除臭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824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样的放电单元中,期望通过抑制构件件数来抑制制造成本,提高集尘效率,以及提高除臭性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能够通过抑制构件件数并使带电部与集尘部电连接而抑制制造成本,并实现集尘效率的提高以及除臭性能的提高。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备:第1框架,所述第1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1开口;第2框架,所述第2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2开口;第3框架,所述第3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3开口;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配置于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对置电极,所述对置电极配置于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以及除臭过滤器,所述除臭过滤器配置于第2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在表面覆盖有具有导电性的催化剂,在对置电极,形成有从第2框架向第3框架侧突出并与除臭过滤器接触的除臭过滤器接触部,通过组合第1框架、第2框架以及第3框架,从而除臭过滤器与对置电极接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电单元,能够起到如下效果:能够通过抑制构件件数并使带电部与集尘部电连接而抑制制造成本,并实现集尘效率的提高以及除臭性能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从上表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时的图。图3是从下表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时的图,是表示卸下装饰格栅后的状态的图。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风扇外壳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打开装饰格栅的状态的图。图7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时的立体图,是表示卸下装饰格栅后的状态的图。图8是从对置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中的装饰格栅时的立体图。图9是将实施方式1中的凸缘肋部分放大后的图。图10是将实施方式1中的凸缘与装饰格栅之间的第2区域的外周部分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1中的除尘过滤器的立体图。图12是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单元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单元的立体图。图14是实施方式1中的对置电极的立体图。图15是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单元的剖视图。图16是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电极的立体图。图17是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部下部罩的立体图。图18是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部下部罩的立体图。图19是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部下部罩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卸下实施方式1中的除臭过滤器之后的放电单元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卸下实施方式1中的除臭过滤器罩之后的放电单元的立体图。图22是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单元的剖视图,是表示除臭过滤器与对置电极的接地构造的图。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单元的除臭过滤器罩的卸下方法的立体图。图24是用于说明图12所示的A部分处的固定构造的放电单元的剖视图。图25是图12所示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26是将实施方式1中的放电单元与放电单元端子台的连接部分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7是从下表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时的立体图,是表示卸下装饰格栅以及放电单元后的状态的图。图28是从下表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时的立体图,是表示卸下装饰格栅以及放电单元后的状态的图。图29是示意地表示放电单元内的空气的流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是安装于室内的顶棚或者墙壁而使室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风扇。在图1中,表示出在作为水平的安装面的顶棚26处安装有空调装置的例子。如果安装面为铅垂的墙壁,则空调装置以从图1所示的例子倾斜90°的姿态设置。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表示方向的用语以图1所示的设置姿态的方向为基准。空调装置具备主体1、多叶片式送风机2、装饰格栅6、放电单元5。图2是从上表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时的图。图3是从下表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时的图,是表示卸下装饰格栅6后的状态的图。主体1呈由树脂形成的箱体形状。如图3所示,在主体1的一个面上形成开口27。开口27被划分为用于将空气取入到主体1的内部的取入口27a、以及用于从主体1的内部排出空气的排出口27b。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在主体1的内部形成使取入口27a与排出口27b连通的流路。主体1形成有向开口27的周围伸出的凸缘1a。凸缘1a还能够说成与作为安装面的顶棚26平行地伸出。在主体1的上部具备能够利用旋转式构造容易地与外部电源电线连接的端子台8,在电路收纳盒体9内具备控制电路10。作为送风机的多叶片式送风机2设于在主体1的内部形成的流路。在多叶片式送风机2中,与马达7的驱动轴结合的风扇3旋转,从而所述多叶片式送风机2在流路内产生从取入口27a朝向排出口27b的空气流。多叶片式送风机2具备收容风扇3的风扇外壳4。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风扇外壳4的立体图。在风扇外壳4形成用于取入空气的开口。图5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侧视图。装饰格栅6是与开口27以及凸缘1a对置的板状的部件。装饰格栅6从开口27以及凸缘1a分离地配置。装饰格栅6在关闭的状态下发挥提高空调装置的美观性以及防止异物混入到风扇3的功能。装饰格栅6为树脂制的一体成形物。装饰格栅6中的、成为与开口27以及凸缘1a对置的对置面28的背面侧的外侧面29形成为平坦面。通过如图5所示地使形成于装饰格栅6的轴6a及爪6b与形成于主体1的轴承部1d、爪1e分别嵌合,从而装饰格栅6被固定于主体1。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打开装饰格栅6的状态的图。通过将装饰格栅6的爪6b从主体1的爪1e卸下,从而如图6所示,装饰格栅6能够以轴6a、轴承部1d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打开装饰格栅6。返回到图1,空调装置设有肋30,所述肋30在从与开口27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将开口27以及凸缘1a与装饰格栅6之间的空间划分为第1区域31和第2区域32。第1区域31与主体1的取入口27a对置。第2区域32与主体1的排出口27b对置。图7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时的立体图,是表示卸下装饰格栅6后的状态的图。图8是从对置面28侧观察实施方式1中的装饰格栅6时的立体图。设于空调装置的肋30是将形成于主体1的凸缘1a的凸缘肋1f(参照图7)、形成于装饰格栅6的对置面28的格栅肋6c(参照图8)、以及形成于风扇外壳4的外壳肋4c进行组合而构成的。更具体而言,在与开口27对置的区域,格栅肋6c与外壳肋4c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在其两侧设置凸缘肋1f,从而构成将开口27以及凸缘1a与装饰格栅6之间的空间划分为第1区域3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放电单元以及空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框架,所述第1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1开口;第2框架,所述第2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2开口;第3框架,所述第3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3开口;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配置于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对置电极,所述对置电极配置于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以及除臭过滤器,所述除臭过滤器配置于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之间,在表面覆盖有具有导电性的催化剂,在所述对置电极形成有除臭过滤器接触部,所述除臭过滤器接触部从所述第2框架向所述第3框架侧突出,并与所述除臭过滤器接触,通过组合所述第1框架、所述第2框架以及所述第3框架,所述除臭过滤器与所述对置电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18 JP 2015-1232101.一种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框架,所述第1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1开口;第2框架,所述第2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2开口;第3框架,所述第3框架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第3开口;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配置于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对置电极,所述对置电极配置于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以及除臭过滤器,所述除臭过滤器配置于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晋也古桥拓也袴田浩之松原庸充曾根文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