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164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3:15
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气液分离器、第二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相关的阀门及连接用的管路,其特点是,还包括蓄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环境温度低于切换温度时,制热运行时的控制方法为: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1℃时,机组启动供热过程,该过程蓄热器作为系统的低温热源,由于蓄热器内的压力为中间压力,可使得压缩机的压缩比大大降低,机组稳定运行。在这一过程室内温度会升高,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1℃时,机组启动蓄热过程,该过程压缩机的高温排气直接用于蓄热器的蓄热。在这一过程室内温度会下降,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1℃时,机组又切换为供热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领域,是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如低于-5℃)运行时由于压缩机压缩比的增加,会导致排气温度过高,制热效果变差,机组的能效比会大大降低,可靠性变差,而且环境温度越低,这一问题愈严重,同时还伴随着机组结霜除霜的问题。传统的喷气增焓及双级压缩技术对改善机组低温下的制热性能有一定作用,但当室外温度很低时(如低于-20℃),机组仍然无法有效运行。传统的复叠式热泵循环技术虽然能够很好的改善机组在低温时的运行性能,制热量也有所提高,但该技术方案系统过于复杂,成本高,而且不能单级运行,在热负荷较小时效率低,也不能运行制冷模式,导致设备的利用率低,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传统的逆循环除霜技术在除霜时四通换向阀换向,系统由制热循环变为制冷循环,不仅不供热,还要从室内吸热用于除霜,致使室温下降剧烈(约下降5-8℃),严重影响室内舒适性,,而且系统运行不稳定,可靠性差,同时系统的高低压对接(供热与除霜切换时)会对部件造成较大的机械冲击,使得机组易损坏,使用寿命降低;某些改良的除霜技术虽然除霜时间可缩短,但依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换热器(3)、第一电子膨胀阀(7)、第二电子膨胀阀(12)、室外换热器(14)和气液分离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蓄热器(8)、第一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6)、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第三管路(10)、第四管路(11)和第五管路(15),蓄热器(8)内含有螺旋盘管(9)充有相变蓄热材料,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通孔连通,四通换向阀(2)的第二通孔与室内换热器(3)的入口端连通,室内换热器(3)的出口端同时与第一管路(4)的入口端和第二管路(5)的入口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换热器(3)、第一电子膨胀阀(7)、第二电子膨胀阀(12)、室外换热器(14)和气液分离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蓄热器(8)、第一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6)、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第三管路(10)、第四管路(11)和第五管路(15),蓄热器(8)内含有螺旋盘管(9)充有相变蓄热材料,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2)的第一通孔连通,四通换向阀(2)的第二通孔与室内换热器(3)的入口端连通,室内换热器(3)的出口端同时与第一管路(4)的入口端和第二管路(5)的入口端连通,蓄热器(8)内螺旋盘管(9)的入口端同时与第一管路(4)的出口端和第二管路(5)的出口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7)设置在第一管路(4)上,第一电磁阀(6)设置在第二管路(5)上,蓄热器(8)内螺旋盘管(9)的出口端同时与第三管路(10)的入口端和第四管路(11)的入口端连通,第四管路(11)的出口端与室外换热器(14)的入口端连通,第二电子膨胀阀(12)设置在第四管路(11)上,室外换热器(14)的出口端与第五管路(15)的入口端连通,四通换向阀(2)的第三通孔同时与第五管路(15)的出口端和第三管路(10)的出口端连通,第二电磁阀(13)设置在第三管路(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国栋赵洪运林兴伟梁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