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汝涛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134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右端横向贯穿所述床板,所述凹槽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风槽,所述风槽纵向贯穿所述床板,所述床板的后端设置有配合所述风槽的风管,所述床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进水分管,所述床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C字形的支脚,在两个所述支脚之间配合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具有连接所述风管的第一风管;本装置在对患者进行清创完成后,可以通过进水分管对凹槽内进行冲洗,冲洗掉清创时流出的液体及其他赃物,而后使用风管对凹槽内进行风干,方便下次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A new type of back debridement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back debridement, including bed, the top of the bed is equipped with a groove, the groove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transverse through the bed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end position of the groove with air slots, the wind groove is longitudinally through the bed, the bed board the rea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wind pipe with the wind groove, the left side of the bed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in charge of more than two, symmetrically at the bottom of the bed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foot two C shaped, between two feet with the support plate, the support board equipped with a hot air blower, the blow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ind pipe; the device for patients after complete debridement, can be in charge of water through the groove for washing, rinse out debridement when liquid and other goods, and then use the wind pipe The air drying in the groove is easy to use next time,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effectively avoid cross infection between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
技术介绍
患者在接受背部清创时,需要趴在清创台上,现有技术中的清创台在对患者清创完成后只是简单的拿着水管冲洗,冲洗时液体四溅,容易污染周围环境,而且,容易清创时流出的液体及其他赃物,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本装置在对患者进行清创完成后,可以通过进水分管对凹槽内进行冲洗,冲洗掉清创时流出的液体及其他赃物,而后使用风管对凹槽内进行风干,方便下次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右端横向贯穿所述床板,所述凹槽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风槽,所述风槽纵向贯穿所述床板,所述床板的后端设置有配合所述风槽的风管,所述床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进水分管,所述进水分管连接有纵向进水管,所述纵向进水管连接有总水管,所述总水管连接有控制阀门,所述床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C字形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床板之间配合有螺丝,在两个所述支脚之间配合有支架板,所述支脚具有支撑所述支架板的直角连接件,所述支架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具有连接所述风管的第一风管。优选地,所述床板后端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床板之间配合有第一直角连接件,所述收纳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设置有密封塞。优选地,所述支架板与所述床板的底部设置有竖向板,所述竖向板与所述支脚之间配合有横向置物板。优选地,所述床板外部的四个顶角位置处圆弧过渡。优选地,所述进水分管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风槽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对患者进行清创完成后,可以通过进水分管对凹槽内进行冲洗,冲洗掉清创时流出的液体及其他赃物,而后使用风管对凹槽内进行风干,方便下次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的右端横向贯穿所述床板1,所述凹槽101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风槽(未图示),所述风槽不使用时可用匹配的塑料条密封,所述风槽纵向贯穿所述床板1,所述床板1的后端设置有配合所述风槽的风管2,所述床板1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进水分管3,所述进水分管3连接有纵向进水管4,所述纵向进水管4连接有总水管5,总水管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总水管5连接有控制阀门501,所述床板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C字形的支脚6,所述支脚6与所述床板1之间配合有螺丝601,在两个所述支脚6之间配合有支架板7,所述支脚6具有支撑所述支架板7的直角连接件602,所述支架板7的板面上设置有热风机8,所述热风机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热风机8具有连接所述风管2的第一风管801。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床板1后端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收纳槽9,所述收纳槽9与所述床板1之间配合有第一直角连接件10,所述收纳槽9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1,所述排水孔11内设置有密封塞(未图示)。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支架板7与所述床板1的底部设置有竖向板711,所述竖向板711与所述支脚6之间配合有横向置物板712。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床板1外部的四个顶角位置处圆弧过渡。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进水分管3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风槽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对患者进行清创完成后,可以通过进水分管对凹槽内进行冲洗,冲洗掉清创时流出的液体及其他赃物,而后使用风管对凹槽内进行风干,方便下次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右端横向贯穿所述床板,所述凹槽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风槽,所述风槽纵向贯穿所述床板,所述床板的后端设置有配合所述风槽的风管,所述床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进水分管,所述进水分管连接有纵向进水管,所述纵向进水管连接有总水管,所述总水管连接有控制阀门,所述床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C字形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床板之间配合有螺丝,在两个所述支脚之间配合有支架板,所述支脚具有支撑所述支架板的直角连接件,所述支架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具有连接所述风管的第一风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背部清创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右端横向贯穿所述床板,所述凹槽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风槽,所述风槽纵向贯穿所述床板,所述床板的后端设置有配合所述风槽的风管,所述床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进水分管,所述进水分管连接有纵向进水管,所述纵向进水管连接有总水管,所述总水管连接有控制阀门,所述床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C字形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床板之间配合有螺丝,在两个所述支脚之间配合有支架板,所述支脚具有支撑所述支架板的直角连接件,所述支架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具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汝涛
申请(专利权)人:董汝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