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067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9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治疗粉刺的认识机理而提供的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大黄(酒炒)3~15g、苦参3~12g、重楼3~10g、海藻6~15g、地肤子6~15g、白芷3~15g、牡丹皮8~15g、白芨6~15g、地丁25~55g、冰片0.5~3.5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

A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acn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acne and provid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 quality ratio is as follows: rhubarb (wine fried) 3 ~ 15g, 3 ~ 12g, Paris matrine 3 ~ 10g, 6 ~ seaweed 15g, 6 ~ 15g, Fructus Kochiae Angelica 3 ~ 15g, 8 ~ 15g, Moutan Bletilla 6 ~ 15g, 25 ~ 55g danter, borneol 0.5 ~ 3.5G, the medicin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a good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供粉刺患者使用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技术介绍
医者认为: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别称:粉刺,青春痘,壮疙瘩),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脓疱大小一致,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囊肿的位置更深,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这些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和窦道等。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临床上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一些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较多的炎性丘疹或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粉刺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粉刺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粉刺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粉刺的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以解决粉刺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其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粉刺一证。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酒炒)3~15g、苦参3~12g、重楼3~10g、海藻6~15g、地肤子6~15g、白芷3~15g、牡丹皮8~15g、白芨6~15g、地丁25~55g、冰片0.5~3.5g。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酒炒)5~13g、苦参5~11g、重楼5~9g、海藻8~13g、地肤子8~13g、白芷5~13g、牡丹皮9~13g、白芨8~13g、地丁28~48g、冰片0.8~3.2g。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酒炒)12g、苦参10g、重楼8g、海藻12g、地肤子12g、白芷12g、牡丹皮12g、白芨12g、地丁42g、冰片2.6g。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A、除冰片(研磨成粉末)外,将上述其它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磨成粗末状;B、将研磨好的粗末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然后将扎好口的布袋放入到有盖的容器中,加入65%的酒精适量,密盖搅拌或振摇,浸渍168小时,倾取上清液,再加入65%的酒精适量,待浸渍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后,再捞出盛装药物的布袋,合并浸出液,加入冰片粉末和65%的酒精至规定量后,静置26小时,过滤即得酊剂药物,分装密封即可。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酊剂药物用棉签涂搽于患病处,每日三次(涂搽后,保持一小时再洗去),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病获痊愈。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专利技术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大黄(酒炒),性味:苦、性寒,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症;苦参,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重楼,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海藻,性味:苦、咸、寒,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效,用于治疗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地肤子,性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法风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等症;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牡丹皮,性味:辛苦、凉、微寒,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症;白芨,性味:辛、苦、微寒,具有化瘀止血,补肺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咳血、吐血、衄血,外敷痈肿、烫伤、皮肤燥裂;地丁,性味:苦、寒,具有请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冰片,性味:味辛、苦、微寒,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清热散毒、散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乳腺结块、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等症。本专利技术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粉刺的原则,从依据粉刺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粉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粉刺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酒炒)12g、苦参10g、重楼8g、海藻12g、地肤子12g、白芷12g、牡丹皮12g、白芨12g、地丁42g、冰片2.6g。实施例2: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酒炒)13g、苦参11g、重楼9g、海藻13g、地肤子13g、白芷13g、牡丹皮13g、白芨13g、地丁48g、冰片3.2g。实施例3: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酒炒)15g、苦参12g、重楼10g、海藻15g、地肤子15g、白芷15g、牡丹皮15g、白芨15g、地丁55g、冰片3.5g。典型病例经临床诊断治疗粉刺患者共1390例,年龄为36岁以上的810例,只有580例为36岁以下。1390例患者中痊愈的738例,有效的569例,无效的83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 (酒炒) 3~15g、苦参3~12g、重楼3~10g、海藻6~15g、地肤子6~15g、白芷3~15g、牡丹皮8~15g、白芨6~15g、地丁25~55g、冰片0.5~3.5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酒炒)3~15g、苦参3~12g、重楼3~10g、海藻6~15g、地肤子6~15g、白芷3~15g、牡丹皮8~15g、白芨6~15g、地丁25~55g、冰片0.5~3.5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粉刺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大黄(酒炒)5~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兴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聚焦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