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女贵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198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W、三极管V1、整流桥T和电容C1,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1和风机A,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3和整流桥T的端口1,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阻R2和电容C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利用两个光敏元件组成开关控制模块,实现智能干手控制,同时利用两级信号放大控制,提高电路的控制精度,因此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控制精准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手器,具体是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干手器是一种卫浴间用于烘干双手或者吹干双手的洁具电器,是先进、理想的卫生清洁器具和设备,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器的出风口下,干手器会自动送出舒适的风,迅速使双手去湿变干。因此广泛应用于各个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里,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每天需要进行多次洗手,如果使用毛巾擦干就会形成交叉感染,导致就医过程中出现细菌传播,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使用干手器则可有效的防止疾病交叉感染,目前市场上的干手器大多使用555计时器作为控制元件,555的2脚容易受到电路中的干扰,从而影响电路的稳定性,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W、三极管V1、整流桥T和电容C1,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1和风机A,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3和整流桥T的端口1,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7、电阻R10、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2、电容C3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1、电容C5、整流桥T的端口4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风机A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3和变压器W的绕组N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芯片IC1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1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芯片IC1的引脚4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2和芯片IC2的引脚3,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另一端,芯片IC2的引脚4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基极,所述芯片IC1和芯片IC2的型号均为LM32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3为光敏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利用两个光敏元件组成开关控制模块,实现智能干手控制,同时利用两级信号放大控制,提高电路的控制精度,因此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控制精准和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W、三极管V1、整流桥T和电容C1,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1和风机A,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3和整流桥T的端口1,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7、电阻R10、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2、电容C3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1、电容C5、整流桥T的端口4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风机A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3和变压器W的绕组N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芯片IC1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1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芯片IC1的引脚4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2和芯片IC2的引脚3,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另一端,芯片IC2的引脚4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基极,所述芯片IC1和芯片IC2的型号均为LM321。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二极管D3为光敏二极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路中,供电电源采用变压器降压方式,加到风机A的电压仅为l2V,l2V交流电压一路经R3限流,将50Hz的交流电提供给发射光电管D2工作;另一路经全波整流稳压电路,将电压稳压到12V,供后续电路工作用。当接收光电管D3接收到微弱的人体反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成半波脉动直流电信号,该信号经C4耦合到第一级运放的正输入端进行放大,芯片IC1的负输入端1脚加入一个小的偏置电压,防止小信号干扰。从3脚输出放大后的信号经过R8、D5、C5整形和平滑处理成为直流信号,送到第二级运放IC2的3脚正输入端作为电压比较器,比较器的翻转电压由第二级运放IC2的1脚负输入端外接的R1O、R11分压值决定,Rl2是运放的正反馈电阻,与C5共同构成延时电路,防止人体活动时信号中断产生断续开关现象。当第二级运放IC2的4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V1导通,控制风机M打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W、三极管V1、整流桥T和电容C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1和风机A,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3和整流桥T的端口1,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7、电阻R10、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2、电容C3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1、电容C5、整流桥T的端口4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风机A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3和变压器W的绕组N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芯片IC1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1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芯片IC1的引脚4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2和芯片IC2的引脚3,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另一端,芯片IC2的引脚4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1的基极,所述芯片IC1和芯片IC2的型号均为LM3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干手器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W、三极管V1、整流桥T和电容C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1和风机A,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3和整流桥T的端口1,整流桥T的端口2连接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7、电阻R10、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2、电容C3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1、电容C5、整流桥T的端口4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风机A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整流桥T的端口3和变压器W的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女贵
申请(专利权)人:林女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