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依成专利>正文

折叠伞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9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对现有伞帽结构的改进。该伞帽由伞头(6)、伞面(9)、伞面架、帽圈杆(3)及帽圈(7)构成,其开合通过上帽芯(5)与下帽芯(1)的活动式锥度联接来完成。该帽用于外出旅游者遮避阳光和遮挡风雨。(*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作头部复盖物的伞帽。现有技术中与本技术较为接近的技术为“伞式太阳帽”、(CN87212133),该帽由帽面架、帽圈架、外帽芯、帽面、帽圈等组成,通过外帽芯和帽芯的活动式套接,该伞式太阳帽即可完成开启和收合动作。本技术旨在简化现有伞帽结构及连接方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描述的折叠伞帽,其构件包括伞头、伞面、伞面架、至少3根的帽圈杆、帽圈,伞面架采用伞式结构,由至少3副的折叠支承、上帽芯和下帽芯连接构成,上、下支撑杆成铰链联接构成折叠支承,伞帽的开合通过上帽芯与下帽芯的活动式锥度配合来完成,并且帽圈杆与伞面架、伞面与伞面架的结合均可采用套接。具有上述结构的伞帽,由于减少了帽芯,并使上帽芯与下帽芯直接形成活动式锥度配合,因此简化了生产加工工艺,降低了成本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方便。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开启状态剖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收合状态剖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外形图。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 施 例 一如图所示,该伞帽由伞头(6)、伞面(9)、伞面架、帽圈杆(3)及帽圈(7)组成,其中8副折叠支承,上帽芯(5)及下帽芯(1)构成伞面架,上杆(4)与下杆(2)在C点成铰链联接构成折叠支承,上杆的一端与上帽芯在A点成铰链联接,下杆的另一端与下帽芯在B点成铰链联接,帽圈杆为4根,它们的一端分别间隔套在其中的4条上杆,另一端嵌入帽圈,上帽芯与下帽芯呈锥度配合,即下帽芯与上帽芯接触部位为空心圆锥台,与其对应之位置上帽芯为空心圆锥套,伞面边缘通过8只套头(8)套入上杆的另一端,伞面中心通过伞头与上帽芯的螺纹联接固定在上帽芯上,为防止帽圈杆滑动,上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上述构件中,伞面架、帽圈杆及套头的材料均可采用塑料,伞面材料可为尼龙绸。实 施 例 二本实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帽芯(5)与下帽芯(1)的接触部位为棱锥台,与其对应之位置,下帽芯为空心棱锥套。使用上述伞帽时,将下帽芯(1)沿轴向套入上帽芯(5)则呈开启状态,而将下帽芯沿相反方向拔出即呈收合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为头部复盖物的折叠伞帽,由伞头(6)、伞面(9)、伞面架、帽圈杆(3)及帽圈(7)组成,其中上帽芯(5)、下帽芯(1)及折叠支承构成伞面架,上杆(4)与下杆(2)在C点成铰链联接构成折叠支承,上杆的一端与上帽芯在A点成铰链联接,下杆的另一端与下帽芯在B点成铰链联接,帽圈杆的一端连接在上杆上,另一端嵌入帽圈,其特征在于上帽芯与下帽芯采用活动式锥度联接,折叠支承至少为3副,帽圈杆至少为3根,伞面边缘套在上杆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为头部复盖物的折叠伞帽,由伞头(6)、伞面(9)、伞面架、帽圈杆(3)及帽圈(7)组成,其中上帽芯(5)、下帽芯(1)及折叠支承构成伞面架,上杆(4)与下杆(2)在C点成铰链联接构成折叠支承,上杆的一端与上帽芯在A点成铰链联接,下杆的另一端与下帽芯在B点成铰链联接,帽圈杆的一端连接在上杆上,另一端嵌入帽圈,其特征在于上帽芯与下帽芯采用活动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依成李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依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