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力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将热能中的一部分直接转化为液压能、促进热能利用的热力泵系统,属于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热能转换和传递的装置主要包括热泵、热管、机械泵、电热器等。此类热交换装置虽然都能转换传递热能,但是都具有耗能大、热利用率低、结构复杂、能量的交换和传递率不足的致命缺陷。我国是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浪费尤其是能源浪费巨大。单从煤炭消耗分析,从90年的10亿吨,增至2015年的40多亿吨,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会持续不断的增加,因此产生资源加速枯竭、空气、水土污染加重等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以我国北方冬季取暖采取的漫灌式集体供暖为例,据统计,我国每年冬季用于供暖的用煤量达到15亿吨,粗略统计每年浪费1/2煤炭,耗能相当大,对资源造成了浪费,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公开号CN2112025U是申请人于1992年申请的技术专利,其专利名称为“涡流式导流泵”。该专利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主要解决了热量载体介质从无序到有序的问题,但由于热源装置设在泵体外部,仅有轴向导流件,因此该技术 ...
【技术保护点】
热力泵系统,包括内部灌装有流体介质的泵体(3),所述泵体(3)的两端分别具有介质入口(1)和介质出口(2),特征在于,所述泵体(3)包括整体呈双层螺旋套管状的主体结构(4),以及依赖并形成于所述主体结构(4)上的: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轴向形成于所述主体结构(4)的中部,其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2)相通;螺旋式外导流通道(4‑2),螺旋盘绕于所述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的外围并与其保持同一螺旋方向;所述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与所述螺旋式外导流通道(4‑2)分别间隔于主体结构内螺旋壁(4‑3)的内外两侧;电热元件(5),密封埋设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热力泵系统,包括内部灌装有流体介质的泵体(3),所述泵体(3)的两端分别具有介质入口(1)和介质出口(2),特征在于,所述泵体(3)包括整体呈双层螺旋套管状的主体结构(4),以及依赖并形成于所述主体结构(4)上的: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轴向形成于所述主体结构(4)的中部,其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2)相通;螺旋式外导流通道(4-2),螺旋盘绕于所述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的外围并与其保持同一螺旋方向;所述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与所述螺旋式外导流通道(4-2)分别间隔于主体结构内螺旋壁(4-3)的内外两侧;电热元件(5),密封埋设于所述主体结构内螺旋壁(4-3)预留孔位中,对所述主体结构及其两侧的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和所述螺旋式外导流通道(4-2)内的流体介质提供加热;所述主体结构内螺旋壁(4-3)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与所述螺旋式外导流通道(4-2)的流体通孔(4-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泵系统,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和螺旋式外导流通道(4-2)在轴向上的截面形状为连续的波浪段或连续的锯齿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力泵系统,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内导流通道(4-1)和螺旋式外导流通道(4-2)在轴向上的截面形状为连续的波浪段,所述波浪段具有一波谷低点(X),与所述波谷低点(X)相邻的两侧高点分别定义为第一波峰高点(Y)和第二波峰高点(Y1),以分别经过波谷低点(X)和第一波峰高点(Y)的两垂直轴线的交点为原点(O),则原点至第一波峰高点Y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即OY>0;所述原点O至所述波谷低点X的距离OX应小于两个相邻波谷低点之间的距离XX1,即OX<XX1;所述波谷低点X与第一波峰高点Y之间为弧线段,所述波谷低点X与所述第二波峰高点Y1之间为直线段或弧线段。4.如权利要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