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475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是一种托盘,用其承载转运码垛物料袋,以其呈中空吹塑结构,在其上、下平面上均有间距分开布置有若干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数量和形状大小,均与铲车的铲叉数量和形状大小相适配为主要特征,具有重量轻,承载能力强,不易变形破损和使用寿命长,可以重复回用等特点。

Tr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y with its carrying transport stacking bag, with a hollow blow molding structure, in the upper and lower plane spacing are separately arrang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es, and the groove number and shape and size, and the number of forklift truck and shovel shape size. Adaptati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with light weight,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deformation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service life, can be re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物料包装袋短驳铲车搬运的托盘,属于物料运输装备辅助器具技术。
技术介绍
当下,生产颗粒状和粉末状固态物料以及液态物料企业,在其生产区域范围内的短程驳运,一般都是采用木质托盘,也有少数采用铁质托盘,将物料袋以一定数量(例如5袋)码垛在托盘上,然后再由铲车搬运到规定的地方(例如成品库)的。这种传承已久的采用木质或铁质托盘,实施短程驳运的方式,其所存在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以木质托盘而言,它不但要耗用很多森林资源,且其耐用性很差,经常会发生断裂破损,固定的钉子易松动后凸起挂破物料袋等问题,尤其是在湿度较高(例如雨雾环境下)的客观环境条件下,极其容易发生腐烂变形;而就铁质托盘而言,它不但要耗用大量钢材,而且其自身重量较大,现场操作的安全性也较差。以上所述已有技术的不足,给相关实体经济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管理困难。近年来,已有塑料托盘投入使用,这样虽然克服了已有技术的某些不足,但由于所述塑料托盘是采用多件塑料实塑制件拼装的结构形式,因而其制备成本较高,尤其是其所存在的整体结构性不足,以致其机械物理性能不能较好的满足生产企业的实用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自身重量轻,结构合理,机械物理性能够满足实用要求,经久耐用的,采用中空吹塑技术制备的托盘,以克服已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本技术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托盘,用其承载转运码垛袋装物料袋,而其整体形状呈四边形柱台状,而其:a,其整体呈中空吹塑结构;b,在其下平面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与铲车的铲叉数量相等,且间距和形状大小均与铲叉相适配的下凹槽;c,在其上平面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与铲车的铲叉数量相等,且间距和形状大小相适配的上凹槽;d,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互成正相交布置。由以上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难明白本技术由于是整体中空吹塑结构,无疑其自身重量较轻;而且在其正反两个平面上都布置有若干个互成正相交的凹槽,而较大地提升了它的断面模数,有效增强了它的机械物理性能,保证它具有足够的负重能力;尤其是由于其是整体中空吹塑结构的塑料制件(例如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制件),而一般不会产生破坏性变形,有效延长了它的实用期限,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它的实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的主张还在于:还包括在上凹槽两头邻近侧边部位的底部,各有1个第一锥台形盲孔,在所述2个第一锥台形盲孔之间,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若干个第二锥台形盲孔,且所述第二锥台形盲孔孔底面与下凹槽槽底面相固定连接,而第一锥台形盲孔孔底面,与下平面相应部位所设的第三锥台形盲孔孔底面相固定连接。在上凸台和下凸台的平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若干个浅表凸台。所述浅表凸台呈“八”字形布置,且分别沿上凸台和下凸台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相邻2个上凸台和下凸台平面上的呈“八”字形布置的浅表凸台的“八”字形的朝向相反。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均为矩形平底槽。在上凹槽和下凹槽的两侧侧壁和两侧边的上凸台和下凸台的外侧壁,均有分别与上凸台和下凸台垂直布置的若干个浅表凹槽,所述若干个浅表凹槽,沿上凸台和下凸台长度方向有间距均匀布置。以上所提供的6点进一步主张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高其表面的阻尼能力,以增强其与物料袋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物料袋垮塌的情况。有鉴于生产现场的搬运铲车,一般的有五铲叉铲车和三铲叉铲车两种,为此所述下凹槽和上凹槽的数量,是3个或者是5个。也就是说本技术既可适用于五铲叉铲车,也可适用于三铲叉铲车的搬运。尤其是由于本技术上平面也有与铲车的铲叉适配的凹槽,这样就可以让铲车不通过托盘,而由铲叉通过最下层的物料袋,将位于下层物料袋及其以上的一叠物料袋一起搬走,这样极大地方便了现场作业。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全面实施后,本技术所具有的结构合理,自身重量较轻,机械物理性能好,不易产生破坏性变形,可以反复回用,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局剖部分显示其一种中空结构形式;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图5是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典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5所示。一种托盘,用其承载转运码垛袋装物料袋,而其整体形状呈四边形柱台状,而其:a,其整体呈中空吹塑结构;b,在其下平面X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与铲车的铲叉数量相等,且间距和形状大小均与铲叉相适配的下凹槽2;c,在其上平面S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与铲车的铲叉数量相等,且间距和形状大小相适配的上凹槽3;d,所述上凹槽3与下凹槽2,互成正相交布置。还包括在上凹槽3两头邻近侧边部位的底部,各有1个第一锥台形盲孔4,在所述2个第一锥台形盲孔4之间,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若干个第二锥台形盲孔5,且所述第二锥台形盲孔5孔底面与下凹槽2槽底面相固定连接,而第一锥台形盲孔4孔底面,与下平面X相应部位所设的第三锥台形盲孔1孔底面相固定连接。在上凸台6和下凸台10的平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若干个浅表凸台7,且所述浅表凸台7呈条干状或腰圆状。所述浅表凸台7呈“八”字形8布置,且分别沿上凸台6和下凸台10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相邻2个上凸台6和下凸台10平面上的呈“八”字形8布置的浅表凸台7的“八”字形的朝向相反。所述上凹槽3和下凹槽2,均为矩形平底槽。在上凹槽3和下凹槽2的两侧侧壁和两侧边的上凸台6和下凸台10的外侧壁,均有分别与上凸台6和下凸台10垂直布置的若干个浅表凹槽9,所述若干个浅表凹槽9,沿上凸台6和下凸台10长度方向有间距均匀布置。所述下凹槽2和上凹槽3的数量,是3个或者是5个。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是采用厚度为2~3mm的高分子量聚乙烯,通过实施中空吹塑工艺而制备的。如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小试制备的本技术的成品检测结果显示,其各项性能均超过或达到技术标准。以长×宽×高=1×1.2×0.2m的托盘为例,其自重为16kg;动载2t和静载6t试验,均未发现破坏性变形和破裂;每个托盘承载5个50kg物料袋码垛,在铲车以最快速度运行500m的试验条件下,仍然码垛整齐运行平稳,实现了本技术的初衷。本技术的使用范围,不受本说明书描述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托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托盘,用其承载转运码垛袋装物料袋,而其整体形状呈四边形柱台状,其特征在于:a,其整体呈中空吹塑结构;b,在其下平面(X)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与铲车的铲叉数量相等,且间距和形状大小均与铲叉相适配的下凹槽(2);c,在其上平面(S)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与铲车的铲叉数量相等,且间距和形状大小相适配的上凹槽(3);d,所述上凹槽(3)与下凹槽(2),互成正相交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盘,用其承载转运码垛袋装物料袋,而其整体形状呈四边形柱台状,其特征在于:a,其整体呈中空吹塑结构;b,在其下平面(X)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与铲车的铲叉数量相等,且间距和形状大小均与铲叉相适配的下凹槽(2);c,在其上平面(S)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与铲车的铲叉数量相等,且间距和形状大小相适配的上凹槽(3);d,所述上凹槽(3)与下凹槽(2),互成正相交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凹槽(3)两头邻近侧边部位的底部,各有1个第一锥台形盲孔(4),在所述2个第一锥台形盲孔(4)之间,有保持间距分开布置的若干个第二锥台形盲孔(5),且所述第二锥台形盲孔(5)孔底面与下凹槽(2)槽底面相固定连接,而第一锥台形盲孔(4)孔底面,与下平面(X)相应部位所设的第三锥台形盲孔(1)孔底面相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在上凸台(6)和下凸台(10)的平面上且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荣创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