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966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支撑筒、位于所述支撑筒内部上方的上链轮、位于所述支撑筒内部下方的下链轮、啮合于所述上链轮和所述下链轮的环形链条,所述支撑筒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支撑筒内部的滑槽,所述支撑筒之间设置有网体、固定于所述网体上的连接件,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下链轮转动和定位的调节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在支撑筒内设置上链轮、下链轮和环形链条,网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环形链条上,用调节件调节下链轮转动,通过环形链条带动网体下降,网体下降到地面后网体内的人员即可走出,达到了便于网体内人员离开网体的效果。

High altitude rope buffer protection net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irata buffer protection network, including at least three vertically arranged supporting cylinder, is positioned on the support of the top tube inside the chain, is in the support cylinder under the sprocket, engaged to the upper sprocket and the lower sprocket ring chain, the support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 chute barrel, the barrel body, a supporting net set between the connecting piece is fixed on the net body, the supporting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adjusting piece for adjusting the lower sprocket rotating and position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the support cylinder is provided on the chain wheel, sprocket and chain ring, the net body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ece in the annular chain, is used to rotate the adjusting element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sprocket, chain driven by ring net body decline, net body fall to the ground after the net body staff can go out. To facilitate the network staff leave the net body effect in viv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
技术介绍
高空绳索是将绳索拉紧后悬空,用于人员站在绳索上行走,用于在高空中表演、娱乐等等。为保护绳索上人员的安全,大多需要防护装置。现有技术中的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包括多根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杆上的防护网,当人员行走在高空绳索上时,从高空绳索上掉落后,跌落在防护网上,减少人员受到的伤害。但是人员跌落到防护网上后,需要工作人员进入防护网内,再协助跌落到防护网上的人员离开防护防,由于防护网十分柔软,跌落到防护网内后再离开防护网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具有便于跌落到网体内的人员离开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支撑筒、位于所述支撑筒内部上方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上的上链轮、位于所述支撑筒内部下方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上的下链轮、啮合于所述上链轮和所述下链轮的环形链条,所述支撑筒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支撑筒内部且竖直设置的滑槽,所述支撑筒之间设置有网体、固定于所述网体上且穿过所述滑槽后固定于所述环形链条上的连接件,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下链轮转动和定位的调节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从高空绳索上跌落到网体上后,当人员需要从网体内出来时,多个工作人员分别在支撑筒上通过调节件调节下链轮转动,下链轮转动后带动环形链条运动,环形链条运动带动连接件以及网体下降,当网体缓慢下降到地面后,网体上的人员即可从网体内走出,达到了便于跌落到网体内的人员离开的效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链轮上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的调节筒,所述支撑筒侧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调节筒一端穿设过所述安装孔后位于外侧;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沿所述调节筒径向贯穿所述调节筒侧壁的定位孔一、滑移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一内且一端位于所述调节筒内的滑动杆一、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壁且与所述定位孔一同轴设置的定位孔二、固定于所述定位孔二内壁的复位弹簧一、滑移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二内的滑动杆二、堵塞件,所述滑动杆一位于所述调节筒内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所述滑动杆二一端固定于所述复位弹簧一且另一端滑移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一内;当所述堵塞件插入到所述调节筒内后,所述导向面受力后驱动所述滑动杆一朝向所述定位孔二运动,所述滑动杆一远离所述导向面的一端位于所述定位孔一和所述定位孔二之间,所述滑动杆二受到所述滑动杆一推动后离开所述定位孔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用调节件调节下链轮转动时,将堵塞件插入到调节筒内,导向面接触到堵塞件后受力驱动滑动杆一朝向定位孔二运动,滑动杆一的端部接触到滑动杆二后并且推动滑动杆二运动,滑动杆一远离导向面的一端位于调节筒外壁上,滑动杆二远离复位弹簧一的一端从定位孔一内脱离,此时可以转动调节筒,调节下链轮转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杆一侧壁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定位孔一内壁沿轴向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移嵌设于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一侧壁上的限位块滑移嵌设于限位槽内,避免滑动杆一从定位孔一内脱离。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筒上固定有位于所述支撑筒外的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筒上固定手轮,便于手部施力。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筒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件为两根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滑槽后固定于所述环形链条上;所述网体固定于所述横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体固定在横杆上,穿过滑槽后固定在环形链条上,环形链条转动带动横杆和网体升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筒内固定有位于所述横杆上方的固定杆、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的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内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且外圈固定于所述横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面涡卷弹簧内端固定在固定杆上,当横杆下降时,平面涡卷弹簧不断展开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能够克服一部分网体及网体中人员的重力。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筒内固定有位于所述上链轮和所述下链轮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复位弹簧二,所述复位弹簧二上端固定于所述横杆上且下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体及横杆下降过程中挤压复位弹簧二,复位弹簧二被压缩后发生弹性形变,能够对下降的横杆和网体起到缓冲。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筒上套设有一对轴承,所述轴承外圈固定于所述支撑筒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筒上套设轴承,使调节筒能够相对于支撑筒转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链轮包括上轮体、沿所述上轮体轴线设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两端转动连接于支撑筒上,能够相对于支撑筒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在支撑筒内设置上链轮、下链轮和环形链条,网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环形链条上,用调节件调节下链轮转动,通过环形链条带动网体下降,网体下降到地面后网体内的人员即可走出,达到了便于网体内人员离开网体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支撑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支撑筒、横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支撑筒侧壁、调节筒、堵塞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的定位孔一、定位孔二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1、支撑筒;11、上链轮;111、上轮体;112、转动轴;12、下链轮;13、环形链条;14、滑槽;2、网体;3、连接件;31、横杆;4、安装孔;41、定位孔二;42、滑动杆二;43、复位弹簧一;5、调节件;51、调节筒;52、定位孔一;521、限位槽;53、滑动杆一;531、限位块;532、导向面;54、堵塞件;55、手轮;6、固定杆;61、平面涡卷弹簧;7、固定板;71、复位弹簧二;8、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如图1到图2所示,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筒1,支撑筒1内设置有位于位于支撑筒1内部上方的上链轮11和位于支撑筒1内部下方的下链轮12,上链轮11包括上轮体111和沿上轮体111轴线设置的转动轴112,转动轴112两端套设有轴承8,轴承8外圈固定于支撑筒1上,使得转动轴112能相对于支撑筒1转动。下链轮12上沿轴向设置有调节筒51,调节筒51穿过下链轮12中心并且焊接在下链轮12上。调节筒51上套设有两个轴承8,轴承8外圈固定于支撑筒1上。上链轮11和下链轮12上套设有环形链条13,环形链条13啮合于上链轮11和下链轮12。支撑筒1上设置有连通于支撑筒1内部的滑槽14,滑槽14沿竖直方向设置。四个支撑筒1之间设置有网体2和连接件3,连接件3为两根横杆31,每根横杆31对应于两个支撑筒1。横杆3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撑筒1上的滑槽14后焊接在环形链条13上。网体2上一体设置有系带,系带系紧在横杆31上。如图1到图3所示,支撑筒1内固定有位于横杆31上方的固定杆6,固定杆6上套设有平面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支撑筒(1)、位于所述支撑筒(1)内部上方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1)上的上链轮(11)、位于所述支撑筒(1)内部下方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1)上的下链轮(12)、啮合于所述上链轮(11)和所述下链轮(12)的环形链条(13),所述支撑筒(1)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支撑筒(1)内部且竖直设置的滑槽(14),所述支撑筒(1)之间设置有网体(2)、固定于所述网体(2)上且穿过所述滑槽(14)后固定于所述环形链条(13)上的连接件(3),所述支撑筒(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下链轮(12)转动和定位的调节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支撑筒(1)、位于所述支撑筒(1)内部上方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1)上的上链轮(11)、位于所述支撑筒(1)内部下方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1)上的下链轮(12)、啮合于所述上链轮(11)和所述下链轮(12)的环形链条(13),所述支撑筒(1)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支撑筒(1)内部且竖直设置的滑槽(14),所述支撑筒(1)之间设置有网体(2)、固定于所述网体(2)上且穿过所述滑槽(14)后固定于所述环形链条(13)上的连接件(3),所述支撑筒(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下链轮(12)转动和定位的调节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绳索缓冲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5)包括固定于所述下链轮(12)上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1)的调节筒(51),所述支撑筒(1)侧壁设置有安装孔(4),所述调节筒(51)一端穿设过所述安装孔(4)后位于外侧;所述调节件(5)还包括沿所述调节筒(51)径向贯穿所述调节筒(51)侧壁的定位孔一(52)、滑移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一(52)内且一端位于所述调节筒(51)内的滑动杆一(53)、设置于所述安装孔(4)内壁且与所述定位孔一(52)同轴设置的定位孔二(41)、固定于所述定位孔二(41)内壁的复位弹簧一(43)、滑移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二(41)内的滑动杆二(42)、堵塞件(54),所述滑动杆一(53)位于所述调节筒(51)内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532),所述滑动杆二(42)一端固定于所述复位弹簧一(43)且另一端滑移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一(52)内;当所述堵塞件(54)插入到所述调节筒(51)内后,所述导向面(532)受力后驱动所述滑动杆一(53)朝向所述定位孔二(41)运动,所述滑动杆一(53)远离所述导向面(532)的一端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泛华新兴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