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秧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7990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框体、固定凹件、育种盘体、连接挡板、通孔、电动伸缩杆、排水管、密封盖和入水槽,育种盘体呈矩阵状排布,育种盘体之间通过连接挡板连接,四个端角的连接挡板底部与框体内底部通过四个电动伸缩杆连接,育种盘体侧面下端设置有通孔,框体四周上端设置有固定凹件,排水管设置于框体左侧下部,排水管呈弯曲状,排水管的管口朝下且管口处设置有密封盖,排水管上方设置有入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于组装,其电动伸缩杆便于对育种盘体内的秧苗进行栽培和取拿,操作方便,提高效率,通孔设置于侧面放置秧苗早起掉落,排水管和入水槽便于水或者营养液反复利用,节能环保,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 rice seedl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ice fiel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rice seedling raising tray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 fixed concave part, breeding disc body, a through hol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affle plate, the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drainage pipe, a sealing cover and into the sink, breeding plate body is in matrix arrangement between the breeding disc body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ion four, connecting the end angle baffle and bottom box body through four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late body, breeding sid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hrough hole, the fram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fixed around the concave part, drainage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frame, the drainage pipe is bent toward the nozzle pipe and nozzle set the sealing cover, the drainage pipe is arranged above the water tan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assembly, the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of taking, the plate body seedl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hrough hole It is set on the side to place the seedling early to fall, the drainage pipe and the water sink are convenient for water or nutrient solution to be used repeatedly,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育秧盘
本技术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秧盘。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的主食,现今通过育秧盘进行水稻秧苗的培育,但是大多种类的育秧盘均为独立结构,在浇水和对营养液进行补液时,由于灌溉的不均匀性,导致各个育秧盘内所含有的液体没有达到统一,这就会造成秧苗的生长不均,影响育秧的质量,对后期栽培产生不良影响。申请号为CN201621068272.6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盘,其是由集液底盘和基质底盘构成,基质底盘嵌入并密封于集液底盘内,且基质底盘外底面与集液底盘内上面之间具有空隙;基质底盘上均匀设有多个倒立四棱锥台状的育秧孔、该育秧孔底部均设有通孔与集液底盘连通;集液底盘的下侧壁均向内凹陷构成插接部、且集液底盘的侧壁于高于插接部和通孔的位置设有外凸的溢流口、另一侧侧壁设有对应的连通口。然而其育秧孔底部设置的通孔很可能在育秧之初造成种子流失的情况发生,同时取出秧苗的时候,其育秧孔不易清理,且营养液不能够反复使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盘,用于解决育秧时营养液不能够反复使用,浪费的情况,以及秧苗从育秧装置取出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合理利用空间,多育秧盘可以垂直放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框体、固定凹件、育种盘体、连接挡板、通孔、电动伸缩杆、排水管、密封盖和入水槽,所述育种盘体呈矩阵状排布,所述育种盘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挡板连接,四个端角的所述连接挡板底部与所述框体内底部通过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育种盘体侧面下端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框体四周上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凹件,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框体左侧下部,所述排水管呈弯曲状,所述排水管的管口朝下且管口处设置有所述密封盖,所述排水管上方设置有所述入水槽,所述入水槽连通所述框体;优选的,所述入水槽上端入水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密封盖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外侧包裹防水材料;优选的,所述固定凹件顶端呈“L”形;优选的,所述框体整体呈长方体形状。有益效果:本技术其框体内用于盛放营养液或者水,育种盘体内用于盛放秧苗,通孔可以便于营养液或者水接触秧苗;电动伸缩杆可以控制育种盘体和连接挡板整体上升或者下降,使得秧苗做到浸泡和分离,抬起后便于秧苗的取拿,提高了工作效率;固定凹件可以将多个框体垂直叠放放置,节约空间,同时上方的框体内的营养液或者水需要排放时,可以打开其密封盖,则排水管内的水可以流出到下方的入水槽内,从而做到对营养液或者水的反复使用,减小浪费,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水稻育秧盘剖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框体,2、固定凹件,3、育种盘体,4、连接挡板,5、通孔,6、电动伸缩杆,7、排水管,8、密封盖,9、入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看图1: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框体1、育种盘体3、连接育种盘体3的连接挡板4、设置于框体1四周上端的固定凹件2、连接连接挡板4四个角和框体1内底端的电动伸缩杆6、设置于育种盘体3侧面下部的通孔5、设置于框体1左侧下端的排水管7、设置于排水管7上方的入水槽9、连接排水管7出口的密封盖8,入水槽9上端入水口的宽度大于密封盖8的直径,电动伸缩杆6外侧包裹防水材料,固定凹件2顶端呈“L”形,框体1整体呈长方体形状,其框体1内用于盛放营养液或者水,育种盘体3内用于盛放秧苗,通孔5可以便于营养液或者水接触秧苗;电动伸缩杆6可以控制育种盘体3和连接挡板4整体上升或者下降,使得秧苗做到浸泡和分离,抬起后便于秧苗的取拿,提高了工作效率;固定凹件2可以将多个框体1垂直叠放放置,节约空间,同时上方的框体1内的营养液或者水需要排放时,可以打开其密封盖8,则排水管7内的水可以流出到下方的入水槽9内,从而做到对营养液或者水的反复使用,减小浪费,节能环保。本技术易于组装,其电动伸缩杆便于对育种盘体内的秧苗进行栽培和取拿,操作方便,提高效率,通孔设置于侧面放置秧苗早起掉落,排水管和入水槽便于水或者营养液反复利用,节能环保,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稻育秧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固定凹件(2)、育种盘体(3)、连接挡板(4)、通孔(5)、电动伸缩杆(6)、排水管(7)、密封盖(8)和入水槽(9),所述育种盘体(3)呈矩阵状排布,所述育种盘体(3)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挡板(4)连接,四个端角的所述连接挡板(4)底部与所述框体(1)内底部通过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6)连接,所述育种盘体(3)侧面下端设置有所述通孔(5),所述框体(1)四周上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凹件(2),所述排水管(7)设置于所述框体(1)左侧下部,所述排水管(7)呈弯曲状,所述排水管(7)的管口朝下且管口处设置有所述密封盖(8),所述排水管(7)上方设置有所述入水槽(9),所述入水槽(9)连通所述框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固定凹件(2)、育种盘体(3)、连接挡板(4)、通孔(5)、电动伸缩杆(6)、排水管(7)、密封盖(8)和入水槽(9),所述育种盘体(3)呈矩阵状排布,所述育种盘体(3)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挡板(4)连接,四个端角的所述连接挡板(4)底部与所述框体(1)内底部通过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6)连接,所述育种盘体(3)侧面下端设置有所述通孔(5),所述框体(1)四周上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凹件(2),所述排水管(7)设置于所述框体(1)左侧下部,所述排水管(7)呈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秀菊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瑞森农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