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rainage tube removal wastewater system downstream traps, which comprises a drainage pipe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traps, and floor drain and toilet facilities are not set traps and combination of adjacent pipe drainage system is not less than a right angle, the trap including cast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ion water trap, including single and double cross connection pipe connected with anti siphon vent down saddle shaped trap and a rectangular V shaped water trap; with slow dry and prevent a series of magnetic seal sealing function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cockroach tipping bucket type dry proof floor drain, which can include to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level of Home Furnishing, to prevent flooding, has the function of magnetic sensor ground drainage and sewer blockage sealing tipping bucket type dry proof floor drain drainage; hydraulic conditions, drainage of toilet facilities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ater seal Reliability, to change the passive situation everywhere, often take the traditional drain odor, solved by hand to clear the blockage problem of spring clea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给排水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而地漏、盥洗设备和其他排水管道不设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给排水领域,几百年来防止下水道臭气的方法是在地漏和盥洗设备上设置存水弯或者配置U形和V形存水弯。由于地面积水具有偶然性,所以地漏未必能建立水封,即使有水封也会因蒸发而干涸,因虹吸作用而破坏;只要有一个存水弯的水封不起作用,下水道的臭气就会散发污染环境,实践证明这种处处设防的方法成本高而未必有效。废水中含有的杂质会造成排水不通畅甚至堵塞。由于DN50U形和V形存水弯的曲率半径和夹角小,常用的手摇疏通弹簧不能通过存水弯来清通下水道,垂直向下排水的存水弯需要到下一层住宅,拧开存水弯底下的螺帽来清通堵塞,同层排水就得要打开铺设好的地面,费工费钱,成了一道难题。现在蟑螂已成为四害之首,下水道的蟑螂能从无机械密封的地漏进入室内,影响人类健康。事故和疏忽造成地面长时间有积水,而下水道堵塞导致下水返溢,都能形成水患,总之,现有排除废水的技术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这是一种从整个排除废水系统出发来解决排水、防止臭气散发、清通堵塞以及将排水和下水道堵塞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为实施智能建筑和适应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需要打下基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在排水管下游设置的存水弯和无存水弯的排水系统组合,所述存水弯包括铸造和注塑工艺生产的通用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在排水管下游设置的存水弯和无存水弯的排水系统组合,所述存水弯包括铸造和注塑工艺生产的通用管件和存水弯管件,其包括单管连接的设有防虹吸通气管的倒马鞍形存水弯和双横管连接的设有防虹吸通气管的倒马鞍形存水弯;以及单管连接的直角V形存水弯和双横管连接的直角V形存水弯;所述排水系统组合是没有存水弯的,其包括排水管道系统,排水附件和盥洗设备;所述排水管道系统包括空间敷设的和平面敷设的排水管道系统,包括管、90°顺水三通、也包括45°带插口弯头及其他存水弯管件,排水系统组合的相邻管道夹角不小于直角,尤其是DN50以下规格排水系统组合;对于存水弯的水封作用不能确保的排水系统组合,应包括接管磁性密封翻斗式防干涸地漏和注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包括控制器、常闭电磁阀;所述排水附件包括直通式地漏、磁性密封翻斗式防干涸地漏;所述磁性密封翻斗式防干涸地漏包括废水导入零部件、磁性密封翻斗式止回阀、排水传感部件、堵塞传感器、调节圈和本体,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零部件构成了垂直向下排水系列和横向排水系列的磁性密封翻斗式地漏,无及有传感排水、无及有传感堵塞功能以及兼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在排水管下游设置的存水弯和无存水弯的排水系统组合,所述存水弯包括铸造和注塑工艺生产的通用管件和存水弯管件,其包括单管连接的设有防虹吸通气管的倒马鞍形存水弯和双横管连接的设有防虹吸通气管的倒马鞍形存水弯;以及单管连接的直角V形存水弯和双横管连接的直角V形存水弯;所述排水系统组合是没有存水弯的,其包括排水管道系统,排水附件和盥洗设备;所述排水管道系统包括空间敷设的和平面敷设的排水管道系统,包括管、90°顺水三通、也包括45°带插口弯头及其他存水弯管件,排水系统组合的相邻管道夹角不小于直角,尤其是DN50以下规格排水系统组合;对于存水弯的水封作用不能确保的排水系统组合,应包括接管磁性密封翻斗式防干涸地漏和注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包括控制器、常闭电磁阀;所述排水附件包括直通式地漏、磁性密封翻斗式防干涸地漏;所述磁性密封翻斗式防干涸地漏包括废水导入零部件、磁性密封翻斗式止回阀、排水传感部件、堵塞传感器、调节圈和本体,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零部件构成了垂直向下排水系列和横向排水系列的磁性密封翻斗式地漏,无及有传感排水、无及有传感堵塞功能以及兼有传感排水和堵塞不同功能的,地面、插管、网框三种不同方式排水的磁性密封翻斗式防干涸地漏以及垂直向下排水直通式地漏、横向排水直通式地漏,和垂直向下排水带网筐地漏、横向排水带网筐地漏;所述盥洗设备通过所述磁性密封翻斗式防干涸地漏排水;地漏的传感排水功能将排水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感堵塞功能把下水道以及地漏堵塞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一方面对因供水器具损坏或者忘了关闭引起的水浸,下水道以及地漏堵塞实施报警,另一方面适应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需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弯管件包括铸造和注塑工艺生产的存水弯管件,注塑的存水弯管件包括短45°弯管、长45°弯管、双45°斜三通、45°带插口弯头和直角弯管;所述短45°弯管包括第一插口、第一45°连接弯管和短斜管,所述第一插口和所述短斜管之间的夹角为135°,所述短斜管的端部为第二插口;所述长45°弯管包括第三插口、第二45°连接弯管和长斜管,所述第三插口和所述长斜管之间的夹角为135°,所述长斜管的端部为第四插口;所述双斜45°三通包括所述第一正承口、左斜45°承口和右斜45°承口;所述45°带插口弯头包括第二正承口、第三45°连接弯管和第五插口,所述第五插口和所述第二正承口之间的夹角为135°,所述45°带插口弯头相当于一个45°弯头和一段管;所述直角弯管包括第一直角管、直角连接弯管和第二直角管,所述第一直角管和所述第二直角管与所述长45°弯管的所述长斜管相同,其夹角为直角,它们的端部为第六插口和第七插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连接的设有防虹吸通气管的倒马鞍形存水弯包括第一45°斜三通和第二45°斜三通、第一短45°弯管和第二短45°弯管,所述长45°弯管以及第一45°弯头;所述第一45°斜三通和所述第二45°斜三通与所述第一短45°弯管、第二短45°弯管构成存水弯流出端以及防虹吸通气管,由所述长45°弯管以及所述第一45°弯头构成单管连接存水弯流入端;所述双横管连接的有防虹吸通气管的倒马鞍形存水弯和所述单管连接的设有防虹吸通气管的倒马鞍形存水弯的差别在于以第一双45°斜三通组合替代所述第一45°弯头,所述第一双45°斜三通组合包括双45°斜三通、第二45°带插口弯头、第三45°带插口弯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存水弯的排除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连接的直角V形存水弯包括第三45°弯头、第一直角弯管和第四45°弯头;所述双横管连接的直角V形存水弯包括第五45°弯头、第二直角弯管和与所述第一双45°斜三通组合相同的第二双45°斜三通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排水管下游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如,潘志铭,屠金玉,李云贺,华敏,任少龙,吴克建,
申请(专利权)人:俞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