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压锅及其锅盖压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03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6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压锅,公开了一种微压锅锅盖压接机构,其包括固定在锅体(1)上的手柄(2),手柄(2)包括固定在锅体(1)上的支撑座(21)和能够压在锅盖(3)上表面上的压接座(22),压接座(22)上设有能够在支撑座(21)内上下运动的导杆(23),导杆(23)上设有呈阶梯状且上下延伸的第一卡齿(231),支撑座(21)内设有与第一卡齿(231)相互卡合且呈阶梯状的第二卡齿(211)。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机械卡合方式实现对锅盖(3)的压紧,从而实现锅体(1)与锅盖(3)的锁紧,使得锅盖(3)的打开、锁紧均非常方便,能够使得该微压锅既能满足微压锅性能,又能便于锅盖(3)打开。

Micro pressure cooker and the pressure connecting mechanism of the lid of the po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icro pressure cooker, discloses a micro pressure cooker crimp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a pot body (1) is fixed on the handle (2), a handle (2) comprises a fixed in the pot body (1) supporting seat (21) and (3) to the pressure in the pot on the surface of the crimping seat (22), crimping seat (22)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seat (21) in the inner guide rod movement (23), a guide rod (23)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atch stepped up and down the extension of the supporting seat (231), (21) the first card is provided with teeth (231) are mutually clamped and stepped second teeth (211). The invention of the lid by simple mechanical clamping mode (3) compress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pot body (1) and the cover (3) of the lock, the lid (3) to open and lock are very convenient, can make the micro pressure cooker can meet the micro pressure cooker performance, but also can convenient pot cover (3) op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压锅及其锅盖压接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盖与锅体之间的连接机构,尤其涉及了一种锅盖压接机构。
技术介绍
微压锅可分为微压电饭煲、微压炒锅等,微压锅工作时的压力一般低于1.2个大气压,在这个压力下,比用普通锅更容易煮熟食物,而且工作时可以随时打开锅盖。微压锅为了保证其盖子既可以随时打开,又能保持锅内一定压力这两个功效,要么在锅盖与锅体之间设置一个施压装置,但是该种方式会使得锅盖难以打开,而且易演变为高压锅,安全性难以保证;要么就是采用一个简单的连接装置连接锅体与锅盖,这种情况下使得锅内压力难以升高,达不到微压锅的使用性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能满足微压锅性能,又能便于锅盖打开的微压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微压锅难以保证既能满足微压锅性能,又能便于锅盖打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锅盖压接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锅盖压接机构,包括固定在锅体上的手柄,手柄包括固定在锅体上的支撑座和能够压在锅盖上表面上的压接座,压接座上设有能够在支撑座内上下运动的导杆,导杆上设有呈阶梯状且上下延伸的第一卡齿,支撑座内设有与第一卡齿相互卡合且呈阶梯状的第二卡齿。通过将导杆在支撑座内上下移动,同时在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能够相互卡合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调节压接座的高度,实现压接座对锅盖的压紧或松开,从而实现锅体与锅盖之间的紧密连接或锅盖的便捷开启。作为优选,压接座水平布置,导杆的轴线与压接座呈50-70°夹角。导杆倾斜布置,能够使得导杆上的卡齿与推杆端部的卡齿之间的卡合更加稳定。作为优选,支撑座上设有自支撑座上端面向下延伸的导向槽,导向槽底部设有沿导向槽深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弹簧,导杆在导向槽内上下运动且导杆下部设有容置第一弹簧的第一弹簧槽,第一弹簧槽内设有对第一弹簧顶端限位的挡板。第一弹簧的作用能够使得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脱离时,自动顶起导杆,继而实现压接座自动脱离锅盖上表面,使得锅盖的打开过程更加便捷。作为优选,导向槽开口朝向锅体且导向槽两侧的内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块,导向槽内设有自开口端插入导向槽的支撑盖板,支撑盖板的两侧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作为优选,还包括自导向槽上背向锅体的端部横向插入导向槽内的推杆,推杆上位于导向槽内的端部设有卡块,第二卡齿设置在卡块朝向推杆的端面上,推杆内设有第二弹簧槽,第二弹簧槽内设有第二弹簧,卡块上设有与第二弹簧槽连通的通孔,支撑盖板上设有插入通孔内与第二弹簧端部接触的插板。作为优选,所述的导杆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推杆设置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之间;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之间连接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推杆设置于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第一导杆、第二导杆、以及上下两个挡板实现对推杆的四面限位,能够使得推杆在所需范围内移动,同时推杆插入其中,也能够起到对导杆的限位作用,防止导杆脱出支撑座或过度插入支撑座底部而造成对支撑座的损坏。作为优选,第一弹簧为两根,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下部均设有第一弹簧槽。双弹簧作用,能够提供更大的弹力,以保证压接座脱离锅盖,同时双弹簧作用也能够使得其对导杆的作用力更加稳定,导杆受力更加合理。作为优选,插板设置于支撑盖板的上端,限位槽分布于支撑盖板的上下两端,位于支撑盖板下端的限位槽的槽壁与限位块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能使得支撑盖板在较小范围内活动,为推杆将卡块推出提供一定空间。作为优选,限位块分为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分别插入支撑盖板上下两端的限位槽内,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之间的间隙构造成滑槽,卡块两侧设有能够分别在导向槽两侧的滑槽内滑动的凸出部。上下的限位块共同形成对推杆进行导向的滑槽,从而使得推杆在推出或收回时能够稳定运动。一种微压锅,包括锅体和锅盖,还包括前述的锅盖压接机构。锅盖压接机构固定在锅体上,通过压紧在锅盖上的方式实现锅盖与锅体的扣紧,以使得锅体内满足其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机械卡合方式实现对锅盖的压紧,从而实现锅体与锅盖的锁紧,使得锅盖的打开、锁紧均非常方便,能够使得该微压锅既能满足微压锅性能,又能便于锅盖打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图。图3是图1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拆除支撑座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压接座与导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图。图7是4中推杆与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另一视角图。图9是图1中支撑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锅体、2—手柄、3—锅盖、21—支撑座、22—压接座、23—导杆、211—第二卡齿、212—导向槽、213—第一弹簧、214—限位块、215—支撑盖板、216—推杆、217—卡块、218—第二弹簧、219—滑槽、231—第一卡齿、232—第一弹簧槽、233—挡板、234—第一导杆、235—第二导杆、2141—上限位块、2142—下限位块、2151—限位槽、2152—插板、2161—第二弹簧槽、2171—通孔、2172—凸出部、2331—上挡板、2332—下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锅盖压接机构,如图1-4所示,包括固定在锅体1上的手柄2,手柄2包括固定在锅体1上的支撑座21和能够压在锅盖3上表面上的压接座22,压接座22上设有能够在支撑座21内上下运动的导杆23,导杆23上设有呈阶梯状且上下延伸的第一卡齿231,支撑座21内设有与第一卡齿231相互卡合且呈阶梯状的第二卡齿211;通过将导杆23在支撑座21内上下移动,同时在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一卡齿231和第二卡齿211能够相互卡合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调节压接座22的高度,实现压接座22压紧在锅盖3上,保证锅体1内压力,或实现压接座22脱离锅盖3上表面,即可打开锅盖3。支撑座21上设有自支撑座21上端面向下延伸的导向槽212,导向槽212底部设有沿导向槽212深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弹簧213,导杆23在导向槽212内上下运动且导杆23下部设有容置第一弹簧213的第一弹簧槽232,第一弹簧槽232内设有对第一弹簧213顶端限位的挡板233。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压接座22水平布置,导杆23的轴线与压接座22呈50-70°夹角且导杆23与导向槽212同轴设置,以保证两者相对运动的顺畅度。且导向槽212和导杆23均倾斜布置,一方面便于第一卡齿231和第二卡齿211的布置,使卡齿之间相互配合卡合时受力更加合理,相互卡合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导杆23不易从导向槽212内脱出,同时也能够使得支撑座21内部卡块217以及与卡块217配合的支撑盖板215的布置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减小整个手柄2的体积。如图3、图7-9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12开口朝向锅体1且导向槽212两侧的内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块214,导向槽212内设有自开口端插入导向槽212的支撑盖板215,支撑盖板215的两侧开设有与限位块214配合的限位槽2151。插板2152设置于支撑盖板215的上端,限位槽2151分布于支撑盖板215的上下两端,位于支撑盖板215下端的限位槽2151的槽壁与限位块2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压锅及其锅盖压接机构

【技术保护点】
锅盖压接机构,包括固定在锅体(1)上的手柄(2),其特征在于:手柄(2)包括固定在锅体(1)上的支撑座(21)和能够压在锅盖(3)上表面上的压接座(22),压接座(22)上设有能够在支撑座(21)内上下运动的导杆(23),导杆(23)上设有呈阶梯状且上下延伸的第一卡齿(231),支撑座(21)内设有与第一卡齿(231)相互卡合且呈阶梯状的第二卡齿(211);压接座(22)水平布置,导杆(23)的轴线与压接座(22)呈50‑70°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盖压接机构,包括固定在锅体(1)上的手柄(2),其特征在于:手柄(2)包括固定在锅体(1)上的支撑座(21)和能够压在锅盖(3)上表面上的压接座(22),压接座(22)上设有能够在支撑座(21)内上下运动的导杆(23),导杆(23)上设有呈阶梯状且上下延伸的第一卡齿(231),支撑座(21)内设有与第一卡齿(231)相互卡合且呈阶梯状的第二卡齿(211);压接座(22)水平布置,导杆(23)的轴线与压接座(22)呈50-70°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压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座(21)上设有自支撑座(21)上端面向下延伸的导向槽(212),导向槽(212)底部设有沿导向槽(212)深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弹簧(213),导杆(23)在导向槽(212)内上下运动且导杆(23)下部设有容置第一弹簧(213)的第一弹簧槽(232),第一弹簧槽(232)内设有对第一弹簧(213)顶端限位的挡板(2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压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导向槽(212)开口朝向锅体(1)且导向槽(212)两侧的内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块(214),导向槽(212)内设有自开口端插入导向槽(212)的支撑盖板(215),支撑盖板(215)的两侧开设有与限位块(214)配合的限位槽(21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盖压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导向槽(212)上背向锅体(1)的端部横向插入导向槽(212)内的推杆(216),推杆(216)上位于导向槽(212)内的端部设有卡块(217),第二卡齿(211)设置在卡块(217)朝向推杆(216)的端面上,推杆(216)内设有第二弹簧槽(216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跃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尚厨炊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