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784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采用便携式设计,外形小巧轻便,便于观冰人员携带和快速获取现场观冰信息,使观冰信息更全面,观冰的速度也更快,同时也降低了观冰的复杂度,本装置将观冰所在的线路及杆塔信息进行了内置,通过现场获取地理坐标信息与内置杆塔数据进行对比,不仅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快速匹配,减少了观冰人员操作负担和出错几率,同时也是考察现场观冰人员是否到达现场的依据,还通过将各种需要人工输入的信息进行了格式化,使观冰的数据标准化,还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经过处理器处理后统一发送到融冰相关系统中,实现快速、高效、标准化的观冰。

An ice cover observation device for a handheld transmiss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ndheld device of transmission line icing observation, using portable design, compact and lightweight, easy to carry and quick access to personnel on the ice field view of ice, ice to view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faster speed on the ice, but also reduc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cept of ice, the device will view the ice where the lines and towers were built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of geographical coordinate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built-in tower, not only realizes the field data fast matching, reducing the operation burden and the concept of ice error probability, but also study the scene view personnel arrived at the scene on the ice, also through a variety of manual the input information is formatted, the concept of ice data standardization, but also through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transmits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is processed by a processor unified It is sent to the ice related system to achieve fast, efficient and standardized 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线检测
,具体为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
技术介绍
冰灾时期,电网调度运行机构需要对输电线路的现场覆冰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作为线路是否及何时融冰的依据,若无法及时了解线路覆冰情况及周边气象情况,将导致线路杆塔倒塌等严重事故,甚至导致大面积停电,凝冻时期的线路观冰工作对电网安全至关重要,目前电网已采用了覆冰监测等远程监测手段进行观冰,但由于设备投资大,仅覆盖了部分重要线路,而在冰灾严重时期,远程设备被封冻,也存在无法观测的情况,故仍需人工观冰。传统输电线路人工观冰目前没有专用设备支撑,普遍在用一般的手机、相机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在观测信息不全,记录麻烦,效率低下,反馈不及时,观冰标准不一、质量无法保证等情况,存在导致线路融冰不及时、影响融冰进度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本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采用便携式设计,外形小巧轻便,便于观冰人员携带和快速获取现场观冰信息,使观冰信息更全面,观冰的速度也更快,同时也降低了观冰的复杂度,本装置将观冰所在的线路及杆塔信息进行了内置,通过现场获取地理坐标信息与内置杆塔数据进行对比,不仅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快速匹配,减少了观冰人员操作负担和出错几率,同时也是考察现场观冰人员是否到达现场的依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和温湿度采集模块,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屏和把手,壳体的下表面通过铰支座转动安装有支架,所述壳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地理坐标采集模块、数据存储器、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充电接口和充电电路板,充电接口设置在壳体的端面上,充电接口通过充电电路板与蓄电池的电流输入口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地理坐标采集模块、数据存储器、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触摸屏、图像采集模块和温湿度采集模块均与电源模块中的蓄电池的电流输出口电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地理坐标采集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无线通讯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与数据存储器和触摸屏双向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4G模组、蓝牙模组和WIFI模组,所述4G模组、蓝牙模组和WIFI模组的输入端均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地理坐标采集模块包括GPS定位器、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模数转换器,GPS定位器和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摄像头和图像编码器,摄像头的输出端与图像编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图像编码器的输出端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第一模数转换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采用便携式设计,外形小巧轻便,便于观冰人员携带和快速获取现场观冰信息,使观冰信息更全面,观冰的速度也更快,同时也降低了观冰的复杂度,本装置将观冰所在的线路及杆塔信息进行了内置,通过现场获取地理坐标信息与内置杆塔数据进行对比,不仅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快速匹配,减少了观冰人员操作负担和出错几率,同时也是考察现场观冰人员是否到达现场的依据,还通过将各种需要人工输入的信息进行了格式化,使观冰的数据标准化,还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经过处理器处理后统一发送到融冰相关系统中,实现快速、高效、标准化的观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德州仪器OMAP处理器、2触摸屏、3无线通讯模块、4数据存储器、5地理坐标采集模块、6图像采集模块、7温湿度采集模块、8电源模块、9充电接口、10把手、11支架、12铰支座、13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包括壳体13,壳体13的端面上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6和温湿度采集模块7,图像采集模块6用于采集现场的图像信息,温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现场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壳体13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屏2和把手10,触摸屏2用于输入现场的覆冰情况的描述信息,把手10方便携带该观测装置,壳体13的下表面通过铰支座12转动安装有支架11,支架11用于在必要时候支撑本装置,不使用时,支架11可折叠在壳体13的底部,壳体1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3、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数据存储器4、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和电源模块8,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通过无线通讯模块3将当前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外界的调度中心,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通过现场获取地理坐标信息与数据存储器4内存储的杆塔数据进行对比,电源模块8用于为所有用电装置提供电力支持,电源模块8包括蓄电池、充电接口9和充电电路板,充电接口9设置在壳体13的端面上,充电接口9通过充电电路板与蓄电池的电流输入口电连接,无线通讯模块3、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数据存储器4、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触摸屏2、图像采集模块6和温湿度采集模块7均与电源模块8中的蓄电池的电流输出口电连接,温湿度采集模块7、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和图像采集模块6的输出端均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出端与无线通讯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与数据存储器4和触摸屏2双向电连接,无线通讯模块3包括4G模组、蓝牙模组和WIFI模组,4G模组、蓝牙模组和WIFI模组的输入端均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出端电连接,4G模组用于远距离传输信息,蓝牙模组和WIFI模组用于近距离传输信息,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包括GPS定位器、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模数转换器,GPS定位器和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GPS定位器定位当前的坐标信息,气压传感器用于获取当前的气压信息,然后将获取到的模拟信号通过第二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输到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中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当前的海拔信息,图像采集模块6包括摄像头和图像编码器,摄像头的输出端与图像编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图像编码器的输出端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摄像头拍摄到图像后,图像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包括壳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的端面上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6)和温湿度采集模块(7),壳体(13)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屏(2)和把手(10),壳体(13)的下表面通过铰支座(12)转动安装有支架(11),所述壳体(1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3)、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数据存储器(4)、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和电源模块(8),电源模块(8)包括蓄电池、充电接口(9)和充电电路板,充电接口(9)设置在壳体(13)的端面上,充电接口(9)通过充电电路板与蓄电池的电流输入口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3)、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数据存储器(4)、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触摸屏(2)、图像采集模块(6)和温湿度采集模块(7)均与电源模块(8)中的蓄电池的电流输出口电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7)、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和图像采集模块(6)的输出端均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出端与无线通讯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与数据存储器(4)和触摸屏(2)双向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装置,包括壳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的端面上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6)和温湿度采集模块(7),壳体(13)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屏(2)和把手(10),壳体(13)的下表面通过铰支座(12)转动安装有支架(11),所述壳体(1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3)、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数据存储器(4)、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和电源模块(8),电源模块(8)包括蓄电池、充电接口(9)和充电电路板,充电接口(9)设置在壳体(13)的端面上,充电接口(9)通过充电电路板与蓄电池的电流输入口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3)、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数据存储器(4)、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触摸屏(2)、图像采集模块(6)和温湿度采集模块(7)均与电源模块(8)中的蓄电池的电流输出口电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7)、地理坐标采集模块(5)和图像采集模块(6)的输出端均与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的输出端与无线通讯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德州仪器OMPA处理器(1)与数据存储器(4)和触摸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杰何文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黔驰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