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HOYA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7420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2:02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可移动构件,其支撑成像设备;静止构件,其支撑可移动构件从而允许可移动构件围绕成像设备的光学轴线上的点进行球形摆动;第一和第二致动器,其在不同的倾斜方向上向可移动构件施加两个驱动力从而改变光学轴线的倾斜度;和第三致动器,其在围绕光学轴线的旋转方向上向可移动构件施加驱动力。在可移动构件相对于静止构件在球形摆动操作中的初始状态下,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器被设置成在周向方向上围绕光学轴线以一定间隔安装的三个分离的致动器。在初始状态下,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器的每一者的一部分位于中心处于光学轴线上的圆柱形表面上。在该成像装置中能够达到致动器的紧凑性及其驱动性能之间的平衡。

Imaging device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es a movable member, supporting the imaging equipment; the stationary member supporting the movable member so as to allow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mobile component around the imaging equipment at the ball sw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actuators, which applied two driving force to change the optical axis inclination to the movable member in the different tilt direction; and third actuators, the applied driving force to the movable member in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around the optical axis.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actuators are set to three separate actuators in a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round the optical axis at a certain interval when the movable member is in the initial state relative to the static component in the spherical swing operation. In the initial state, a part of each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actuators is located on a cylindrical surface at the center of the optical axis. In the imaging device, the compactness of the actuator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its driving performance can be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装配有防抖(图像抖动修正/图像稳定化/抗抖)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成像装置通常合并防抖(图像抖动修正/图像稳定化/抗抖)系统从而减少由于振动(例如手抖)造成的图像抖动。典型的防抖系统检测施加至成像装置的振动和/或其方向变化,并且使防抖光学元件例如成像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例如透镜组)或图像传感器相对于光学轴线移位(例如使防抖光学元件在与光学轴线正交的平面中移动)或者使防抖光学元件相对于光学轴线倾斜从而抵消振动和方向变化的影响。响应能力出色的音圈马达等在防抖光学元件的防抖驱动操作中用作致动器(防抖驱动致动器)。用于成像装置的防抖驱动操作的音圈马达包括:磁体,所述磁体安装至可移动构件和可移动地支撑可移动构件的静止构件的一者;和线圈,所述线圈安装至可移动构件和静止构件的另一者从而位于磁体的磁场内。可移动构件保持在防抖(图像稳定化)操作中移动的防抖光学元件,并且通过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驱动可移动构件从而减少图像抖动。防抖驱动致动器需要安装在不妨碍成像光学系统的光学路径的位置处;为了满足该要求,已经提出了防抖驱动致动器在从成像光学系统的光学轴线的不同径向方向上设置在光学路径外部的结构(公开于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号2012-17775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5,096,496(专利文献2)和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号2008-70770(专利文献3))和防抖驱动致动器设置在光学路径的延长线上的结构(公开于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号2013-246414(专利文献4))。近年来,由于成像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多样化,需要改进防抖光学元件的操作规格(驱动量,驱动速度和驱动方向的灵活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防抖系统中,防抖光学元件在与光学轴线正交的平面中移位(移动),而在专利文献3中,防抖光学元件进行滚动操作,其中驱动防抖光学元件使其滚动(围绕其光学轴线旋转)。此外,在专利文献2和4中,防抖光学元件的运动复杂;即已经提出了三轴驱动型防抖系统,除了倾斜操作之外,所述三轴驱动型防抖系统还使防抖光学元件进行上述滚动操作,其中驱动防抖光学元件从而产生包括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上的分量的运动。在该三轴驱动型防抖系统中,难以实现紧凑和强劲的致动器或在操作过程中具有优越重量平衡和小负载的致动器。在音圈马达用作防抖驱动致动器的情况下,如果在防抖驱动操作的过程中每个磁体和相关线圈之间的间隙(距离)大幅变化,难以获得稳定的推力,使得防抖驱动操作难以控制。此外,如果检测防抖驱动操作的状态(磁场的变化)的每个磁性传感器和相关磁体之间的间隙大幅变化,对磁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可能需要使用强劲和大尺寸的磁体和线圈,和/或控制防抖驱动操作的困难程度可能增加。因此,在防抖系统的防抖驱动致动器为音圈马达的情况下,通常在尽可能减少所述间隙变化方面存在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致力于上述问题并且提供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能够使用紧凑致动器(防抖驱动致动器)使防抖光学元件进行倾斜操作和滚动操作,所述致动器的驱动性能优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造成支撑用于获得物体图像的成像设备的至少一部分;静止构件,所述静止构件被构造成以一定方式支撑可移动构件从而允许可移动构件围绕成像设备的光学系统的光学轴线上的预定点进行球形摆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在不同的倾斜方向上向可移动构件施加两个驱动力从而改变光学轴线的倾斜度;和第三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在围绕光学轴线的旋转方向上向可移动构件施加驱动力。在可移动构件相对于静止构件设置在球形摆动操作中的初始位置的初始状态下,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和第三致动器被设置成在周向方向上围绕光学轴线以一定间隔安装的三个分离的致动器。在初始状态下,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和第三致动器的每一者的一部分位于中心处于光学轴线上的圆柱形表面上。在初始状态下,合意的是第三致动器在周向方向上的中心相对于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在周向方向上的每个中心围绕光学轴线设置在60至180度的角范围内。更合意地,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和第三致动器的中心在周向方向上以等角间隔(即120度的间隔)设置在重量平衡和空间效率方面是特别有利的。本技术合适地应用于使用音圈马达作为致动器的成像装置类型。合意地,第一致动器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一线圈,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一线圈在从光学轴线的第一径向方向上对齐并且面向彼此。第二致动器包括第二磁体和第二线圈,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磁体和第二线圈在从光学轴线的第二径向方向上对齐并且面向彼此。第三致动器包括第三磁体和第三线圈,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三磁体和第三线圈在从光学轴线的第三径向方向上对齐并且面向彼此。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被可移动构件和静止构件的一者支撑。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被可移动构件和静止构件的另一者支撑。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器以如下布置(1)和(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1)第一、第二和第三磁体的每一者以圆弧形状形成,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位于光学轴线上,和(2)第一、第二和第三线圈的每一者以圆弧形状形成,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位于光学轴线上。更特别地,合意地,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分别包括在第一径向方向、第二径向方向和第三径向方向上分别面向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线圈面向表面。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的线圈面向表面为第一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圆柱形表面的中心处于光学轴线上。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分别包括在第一径向方向、第二径向方向和第三径向方向上分别面向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的磁体面向表面。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磁体面向表面为第二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圆柱形表面的中心处于光学轴线上并且所述第二圆柱形表面的半径不同于第一圆柱形表面。当可移动构件相对于静止构件进行球形摆动时,这使得有可能减少每个磁体和相关线圈之间的间隙的波动。合意地,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分别包括在第一径向方向、第二径向方向和第三径向方向上分别设置在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的与三个线圈面向表面相反侧的非面向表面。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的非面向表面为第三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三圆柱形表面的中心处于光学轴线上并且所述第三圆柱形表面的半径不同于第一圆柱形表面和第二圆柱形表面的每一者。在该情况下合意地,成像装置包括分别安装至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的第一轭状物、第二轭状物和第三轭状物。第一轭状物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第一磁体的非面向表面;和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接近第一线圈的磁体面向表面的方向上从第一轭状物的支撑部分突出。第二轭状物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第二磁体的非面向表面;和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接近第二线圈的磁体面向表面的方向上从第二轭状物的支撑部分突出。第三轭状物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第三磁体的非面向表面;和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接近第三线圈的磁体面向表面的方向上从第三轭状物的支撑部分突出。第一轭状物、第二轭状物和第三轭状物的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成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造成支撑用于获得物体图像的成像设备的至少一部分;静止构件,所述静止构件被构造成以一定方式支撑所述可移动构件从而允许所述可移动构件围绕所述成像设备的光学系统的光学轴线上的预定点进行球形摆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在不同的倾斜方向上向所述可移动构件施加两个驱动力从而改变所述光学轴线的倾斜度;和第三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在围绕所述光学轴线的旋转方向上向所述可移动构件施加驱动力,其中在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静止构件设置在球形摆动操作中的初始位置的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和所述第三致动器被设置成在周向方向上围绕所述光学轴线以一定间隔安装的三个分离的致动器,并且其中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和所述第三致动器的每一者的一部分位于中心处于所述光学轴线上的圆柱形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6 JP 2015-210066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造成支撑用于获得物体图像的成像设备的至少一部分;静止构件,所述静止构件被构造成以一定方式支撑所述可移动构件从而允许所述可移动构件围绕所述成像设备的光学系统的光学轴线上的预定点进行球形摆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在不同的倾斜方向上向所述可移动构件施加两个驱动力从而改变所述光学轴线的倾斜度;和第三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在围绕所述光学轴线的旋转方向上向所述可移动构件施加驱动力,其中在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静止构件设置在球形摆动操作中的初始位置的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和所述第三致动器被设置成在周向方向上围绕所述光学轴线以一定间隔安装的三个分离的致动器,并且其中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和所述第三致动器的每一者的一部分位于中心处于所述光学轴线上的圆柱形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三致动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每个中心围绕所述光学轴线设置在60至180度的角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一线圈,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一线圈在从所述光学轴线的第一径向方向上对齐并且面向彼此,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第二磁体和第二线圈,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磁体和第二线圈在从所述光学轴线的第二径向方向上对齐并且面向彼此,其中所述第三致动器包括第三磁体和第三线圈,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三磁体和第三线圈在从所述光学轴线的第三径向方向上对齐并且面向彼此,其中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被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静止构件的一者支撑,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被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静止构件的另一者支撑,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和所述第三致动器以如下布置1)和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1)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每一者以圆弧形状形成,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位于所述光学轴线上,和2)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每一者以圆弧形状形成,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位于所述光学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径向方向和所述第三径向方向上分别面向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线圈面向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所述线圈面向表面为第一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圆柱形表面的中心处于所述光学轴线上,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径向方向和所述第三径向方向上分别面向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磁体面向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所述磁体面向表面为第二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圆柱形表面的中心处于所述光学轴线上并且所述第二圆柱形表面的半径不同于所述第一圆柱形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径向方向和所述第三径向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与三个线圈面向表面相反侧的非面向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所述非面向表面为第三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三圆柱形表面的中心处于所述光学轴线上并且所述第三圆柱形表面的半径不同于所述第一圆柱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圆柱形表面的每一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第一轭状物、第二轭状物和第三轭状物,其中所述第一轭状物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第一磁体的所述非面向表面;和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接近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磁体面向表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轭状物的所述支撑部分突出,其中所述第二轭状物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第二磁体的非面向表面;和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接近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磁体面向表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二轭状物的所述支撑部分突出,其中所述第三轭状物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第三磁体的非面向表面;和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接近所述第三线圈的所述磁体面向表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三轭状物的所述支撑部分突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轭状物、所述第二轭状物和所述第三轭状物的所述支撑部分为弯曲的并且位于第四圆柱形表面上,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四圆柱形表面的中心处于所述光学轴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状物的所述突出部分包括两个突出部分,所述两个突出部分相对于所述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轭状物的所述支撑部分的各个相反端部突出并且在其间保持所述第一磁体,其中所述第二轭状物的所述突出部分包括两个突出部分,所述两个突出部分相对于所述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二轭状物的所述支撑部分的相反端部突出并且在其间保持所述第二磁体,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轭状物的所述突出部分包括两个突出部分,所述两个突出部分相对于所述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三轭状物的所述支撑部分的相反端部突出并且在其间保持所述第三磁体。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径向方向和所述第三径向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与三个磁体面向表面相反侧的非面向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所述非面向表面为第五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五圆柱形表面的中心处于所述光学轴线上并且所述第五圆柱形表面的半径不同于所述第一圆柱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圆柱形表面的每一者。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的形状使得其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基本上分别与所述周向方向和所述光学轴线方向对齐,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磁体的形状使得其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基本上分别与所述周向方向和所述光学轴线方向对齐。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静止构件的一者包括第一夹心部分、第二夹心部分和第三夹心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包括两个分离磁体,所述两个分离磁体在所述光学轴线方向上并排平行设置并且将所述第一夹心部分夹在其间,所述第一磁体的磁极沿径向沿着所述第一径向方向取向,其中所述第二磁体包括两个分离磁体,所述两个分离磁体在所述光学轴线方向上并排平行设置并且将所述第二夹心部分夹在其间,所述第二磁体的磁极沿径向沿着所述第二径向方向取向,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磁体包括两个分离磁体,所述两个分离磁体在所述周向方向上并排平行设置并且将所述第三夹心部分夹在其间,所述第三磁体的磁极沿径向沿着所述第三径向方向取向。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夹在所述第一磁体的所述两个分离磁体之间的所述第一夹心部分的所述第一磁体、具有夹在所述第二磁体的所述两个分离磁体之间的所述第二夹心部分的所述第二磁体以及具有夹在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永高広
申请(专利权)人:HOYA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