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其昌专利>正文

一种无机化学燃料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6183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化学燃料及使用方法,该燃料采用化学性能活泼的金属或其合金作为还原剂,而以铁或钒、锰、铅、锌等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氧化剂,在加入或不加入添加剂的条件下混合均匀分装或压块制成燃料。该燃料置于采用耐热保温材料制成的燃具内,过导火线或拉火器将其引燃即可加热食物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燃烧时无烟气及其它有害气体产生,且使用时不怕水、不怕风、无明火等特点,适合战地、野外作业、旅游等环境使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无机化学燃料及其使用该燃料的方法,特别是一种不怕水、无明火、无有害烟气的燃料及其使用方法。适合用作战地、地质勘探等野外作业、旅游及其它野外生活条件下加热食品、饮料等用。目前社会上用作加热的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如天燃气、煤气等;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酒精等;固体燃料,如煤炭、柴草等;以及利用电能的电热器。前三种燃料必须要在有氧气或有空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使用,燃烧时不但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有明火(火焰)产生,而且怕水、怕风,因此使用环境受到一定限制,携带也不方便,而电热器在使用时虽无烟、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但需要在有电能的地方才能使用,因此不适合用于战地、野外作业、旅游等缺乏电能或电源的环境下使用,且电热器特别忌讳在有水浸湿的环境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一种新的燃料以及利用该燃料加热水、食物等的方法,以克服常规燃料燃烧时不但有大量二氧化碳及烟气产生,而且还存在怕水、怕风、携带不方便等缺陷。以达到使用中既无烟气及其它有害气体产生,又不怕风雨,以及无明火、携带方便、适合战地、野外作业、旅游等环境使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化学性能活泼的金属或其合金作为还原剂,而以铁或钒、锰、铅、锌等金属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氧化剂,在加入或不加入添加剂的条件下,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分装或压制成块即成。上述化学性能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镁或钙、钡、铝、钛等金属或其合金。该燃料的使用方法是将制成的粉状或块状燃料装入采用耐热保温材料做成的燃具内,并通过导火线或拉火器及引燃物将其引燃即可使用;该引燃物可采用易燃金属粉未。使用时将装有待加热物的容器直接与燃料接触,然后通过拉火器或导火线首先将引燃物点燃,再利用引燃物所产生的高温引发燃料使其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高温热能从而达到加热水,食物或其它物料的目的。使用该燃料的燃具包括外壳及嵌入壳内底部及下侧部的耐热保温材料,外壳的底部还设有一带卡口的导火线和拉火器引出口,该引出口上还设有一保险盖;外壳的上口部还设有排气孔以排出热气体。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活泼金属或其合金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放出的热能作为热源,与被加热容器直接接触来加热物品,因此在使用中无有害气体、烟气和明火产生,而且也不受风雨的影响,即使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也能进行;且温度可高达1000℃以上,此外,采用拉火器作为火种,这时战地禁止用明火以及在行军、野外作业及旅游途中遇风雨时,也能方便、可靠地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携带方便、安全,使用中无明火,无烟气,且不受风雨等的影响以及温度高等优点。特别适合战地、行军、野外工作及旅游等用以加热食物、饮料及其它物料。 附图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燃具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1、筒形容器,2、燃具外壳,3、燃料,4、耐热保温层,5、保险盖,6、拉火(导火)绳,7、引燃物,8、柱形孔,9、排气孔。实施例一以加热饮料及主要成分为液体质物的罐头为例,燃料仅采用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而成。本实施例氧化剂采用软锰矿粉,还原剂采用工业铝粉。将12g含MnO2≥60%,粒度为200目的软锰矿粉与8g粒度为30目的工业铝粉(Al≥96%)混合均匀后待用;燃具外壳2,采用0.5mm白铁皮冲制而成,高4cm,直径φ6.2cm,底部冲一带卡口的导火线和拉火绳引出口、孔径φ15mm,耐热保温材料4、采用高铝耐火材料,中部开设一直径约为6mm装引燃物7的柱形孔8,柱形孔8下设一直径不大于1.5mm的拉火绳埋设孔。将耐热保温材料4嵌入外壳2的底部及下侧部,再将拉火器埋于柱形孔的底底部并将拉火绳引出底部,再用1g左右的金属镁粉(含Mg≥98%,粒度30目)盖在埋设于柱形孔中的拉火器上;然后将制好的粉状燃料3铺设于保温层4及引燃物7上压实后盖一铝泊(亦可不盖),将盛有饮料类的罐头1的底部卡入燃具外壳2内并紧贴于铝泊上,将排气孔用蜡封上后,用不干胶将燃具及容器1的接口封上;同时将保险盖5卡入拉火绳引出孔的卡口上并用防水材料及不干胶封好即成。使用时,只要将燃具外壳2上口及保险盖5处的不干胶撕开,打开保险盖5,拉出拉火绳6并用力一拉,拉火器便可将镁粉7引燃,镁粉燃烧产生的高温便可将燃料3引燃(即引发其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加热容器1中饮料等目的。该实施例中的燃料的发热量约为4.8千焦耳/克。20克燃料在环境温度为10℃时可将250克饮料加热到70°~80℃。实施例二本实施例采用氧化剂、还原剂和添加剂一同混合压制成块,再嵌入导火线作为燃料备用,以加热250g左右食品为例氧化剂采用含MnO2≥60%,粒度为200目的软锰矿粉10g、含Fe2O3≥96%,粒度为200目的氧化铁红5克;还原剂采用含Aι≥96%粒度为30目的工业铝粉10g;再加入作为添加剂的粒度为200目的膨润土2.5g,混合搅拌均匀后,按要求的形状压制成形,并嵌入导火线后装入塑料袋密封保存。该燃料的发热量约为4千焦耳/克。其使用方法亦同实施例一,即使用时将装有该燃料的塑料袋撕开,取出燃料并装入燃具内,再将罐头或其它容器卡入燃具内并与燃料紧贴。然后点燃引火线便可对其进行加热,用后的燃具还可留作下次再用,即下次用时再将块状燃料装入即可。由于在该实施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添加剂,因此其燃烧(反应)速度较慢,特别适合用于加热导热性较差的稠汁食品等。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该燃料采用化学性能活泼的金属或其合金作为还原剂,而以铁或钒、锰、铅、锌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氧化剂,在加入或不加入添加剂的条件下,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分装或压制成块即成。2.按权利要求1所述无机化学燃料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化学性能活泼的金属或其合金是指该金属可以是镁或钙、钡、钛或其合金。3.按权利要求1所述无机化学燃料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燃料的使用方法是将制成粉状或块状燃料装入采用耐温材料做成的燃具内,并通过导火线或拉火器及引燃物将其引燃即可使用。4.按权利要求3所述化学燃料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燃物可采用易燃金属粉末。5.按权利要求3所述无机化学燃料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耐温材料做成的燃具,该燃具包括外壳及嵌入壳内底部及下侧部的耐热保温材料底部还设有一带卡口的导火线和拉火绳引出口,该引出口上还设有一保险盖外壳的上口部设有排气孔以排出热气体;燃料置于壳内的耐热保温材料上,保险盖则卡入卡口上后用不干胶固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化学燃料及使用方法,该燃料采用化学性能活泼的金属或其合金作为还原剂,而以铁或钒、锰、铅、锌等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氧化剂,在加入或不加入添加剂的条件下混合均匀分装或压块制成燃料。该燃料置于采用耐热保温材料制成的燃具内,通过导火线或拉火器将其引燃即可加热食物等。本专利技术具有燃烧时无烟气及其它有害气体产生,且使用时不怕水、不怕风、无明火等特点,适合战地、野外作业、旅游等环境使用。文档编号C10L5/40GK1092803SQ9311093公开日1994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5日专利技术者余其昌, 刘荣椿, 何义奎, 余发昌 申请人:余其昌, 刘荣椿, 何义奎, 余发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化学燃料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燃料采用化学性能活泼的金属或其合金作为还原剂,而以铁或钒、锰、铅、锌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氧化剂,在加入或不加入添加剂的条件下,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分装或压制成块即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其昌刘荣椿何义奎余发昌
申请(专利权)人:余其昌刘荣椿何义奎余发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